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

封面

作者: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

页数:344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30120034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传播学领域的经典著作,论述了舆论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作为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沉默的螺旋理论被相关学科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作者在新版本中加进了对舆论学理论新进展的研究,更加切合实际生活。本书也是德文原版的首本中文译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假思索地使用“舆论”这个概念。但是,究竟什么是舆论,它如何产生,又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发挥哪些作用呢?
诺尔-诺依曼在《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里描绘了舆论对于个人所具有的社会控制作用。她描述了公众的同意或反对所带来的无休止的戏剧性场面:那些赞同社会上普遍流行观点的人们的感受,以及那些孤零零地拥有“少数派”观点的人的想法和恐惧。
“沉默的螺旋”意味着人们一直在观察他们周围的世界,并且记录下来其中的增减变化。当人们看到自己的观点得到更多的支持,变得有说服力了,他们就会公开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再那么小心翼翼。而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观点被众人所丢弃了,他们就会保持沉默。通过对某些观点的高谈阔论,使得这些观点比实际显得更有说服力,而且那些没有被拿出来讨论的观点也更显得无足轻重。因此,有的人插入谈话,而有的人陷入沉默。直到最后,那些被广泛谈论的观点被作为舆论确定下来,而其他的声音则完全沉没下去了。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Elisabeth Noelle-Neumann,1916年12月19日-2010年3月25日),德国政治学家、传播学者。沉默的螺旋理论是诺依曼著名的学说,该理论解释了大众舆论如何影响个体的意见及行为。编者David Crowley,加拿大McGill大学教授;Paul Heyer,加拿大威尔弗里德·劳里埃大学教授。译者:董璐,博士,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传播与社会、社会科学调查研究方法、媒介经营与管理等领域的教学、研究,主持过多项科研项目,并发表论文20余万字。

本书特色

本书是传播学领域的经典著作,论述了舆论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作为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沉默的螺旋理论被相关学科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作者在新版本中加进了对舆论学理论的新进展的研究,更加切合实际生活。本书也是德文原版的首本中文译本。

目录

第1章 提出沉默的螺旋假设

“我们所测量出来的远远多于我们所理解的”

每项研究都开始于一个谜

谈论和沉默决定了意见气候

最后一刻的跟风者

真相显现

第2章 用民意调查研究的工具进行检验

“我怎么能知道?”

发现人类的一项新能力:感觉意见气候的能力

“坐火车测试”

模拟公共环境

证明了第二个假设:有获胜保障的那一方滔滔不绝,而可能失败的一方趋于沉默

徽章也是一种表达

愿意谈论的那一方所拥有的优势

为了和时代精神保持一致,而默不做声

将潮流的变化作为研究的机会

有关革新派对意见气候的反应较弱的猜测被驳斥

测量周围意见压力的新工具

关于在公众场合意见表达意愿的一系列问题

第3章 作为动机的孤立恐惧

所罗门?奥许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室实验动摇了人类的正面形象

模仿源于两种动机:学习和孤立恐惧

可以否认人的社会性本质吗?

用民意调查的现场实验方法模拟孤立威胁

在不吸烟者在场时吸烟:威胁测试

民意调查访问中的反应与现实中的反应近似

一个不成功的测试

谁会被排除在外?

第4章 什么是公共意见?

50种定义

沉默的螺旋是公共意见形成及广泛传播的过程

对“意见”和“舆论”有不同的理解

意见一致需要以承认为基础

“公共的”所代表的三种含义

社会皮肤

人们能够公开表达而不至于陷入孤立的意见

公共意见表示赞同或不赞同

从过去启程:马基雅弗利和莎士比亚

第5章 约翰?洛克的意见法则

声望、风尚:广场上的风向标

第6章 统治是以舆论为基础的:大卫?休谟和詹姆斯?麦迪逊

对名望的热爱:舆论阳光的那一面

人是胆怯和小心翼翼的

不是名望,而只是威胁使沉默的螺旋发挥作用

重大变革时期锐化了将公共空间看作是威胁的感知能力

格兰威尔在1661年形成“意见气候”这个概念

笛卡儿通过直觉识别了沉默的螺旋

第7章 让-雅克?卢梭传播了“公共意见”这个概念

公共性意味着人人可见

舆论是道德伦理的守护人

舆论是团体的守护者和个体的敌人

妥协是应对舆论的必要方式

“我必须学会忍受嘲笑和责怪”

第8章 舆论作为暴政: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

平等解释了舆论的力量

第9章 “社会控制”的概念流传开来,而“舆论”概念遭到挫败:爱德华?罗斯

舆论这个概念似乎是为学者们和记者们量身定制的

舆论如同清扫人行道上的积雪

直到个性化被从社会中完全驱除

第10章 狼群的齐声嚎叫

赞同采取相同的行为

一致的群体行为

第11章 非洲部落和太平洋部落中的舆论

人不能独自生存

在外面世界的糟糕经历:被轻视、被嘲笑

玛格丽特?米德:舆论生成的三种方式

共进一顿猪肉餐

个人必须关注数量不多的或变化着的规则

对偶系统或不同阵营的态度

单独的个体是无力的,以及巴厘岛的形式主义

由邻居来控制

第12章 进攻巴士底、舆论和大众心理

有形的大众群体:个体生活在共同的基础之上,并从被周围的观察中解脱

空洞的舆论在自发的群体中变得有血有肉

反复无常的群体:对舆论而言并不典型

第13章 时尚就是舆论

准感官统计是连接个人领域和集体领域的纽带

为什么男人一定要留胡子

可以通过练习学会妥协的能力

轮廓分明的模式

第14章 被戴上颈手枷示众的人

名声上的惩罚是利用人们敏感的社会性本质

从流言中人们可以总结出一个社会的声望规则

第15章 法律和舆论

分裂的舆论呈两极分化的状态

社会变革的障碍和对流行趋势的快速适应:两个极端

法律必须由习惯来支持

通过法律规定改变舆论

第16章 舆论推动整合

实证研究的滞后

鲁道夫?西蒙德的整合理论

“整合”:与“顺应”一样令人不愉快吗?

以时代精神作为整合力量

在社会危机中增强了舆论形成的压力

第17章 持异端论者、先锋者、局外人:舆论的挑战者

不害怕被孤立的人能够改变舆论

开拓先锋像梦游者一样对舆论不敏感

忍受公共意见与通过公共意见生存

为什么以及什么时候音乐变了?

第18章 刻板成见作为舆论的传播工具:沃尔特?李普曼

启示录

意见气候中的积雨云

我们头脑中的图景——一个虚拟世界,我们信以为真

记者们统一的选择规则

拥有不同态度的人对于同一事例有不同看法

没有被报道的事情就是不存在的

舆论首先通过刻板成见才能传播

第19章 将舆论的力量作为主题:尼克拉斯?卢曼

使一个议题值得讨论

大众传媒决定哪些事件可以进入议事议程

第20章 记者特权:从公共领域获得

面对大众传媒时的无力感

效果研究中新的基本原理

公开性能让某种行为具有社会可接受性

第21章 舆论有两个源头:其中一个是大众传媒

1976年大选中舆论气候突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电视的“眼睛”进行观察

记者们没有进行不公正的操纵,至少他们是这样看的

图像符号语言将被解码

第22章 双重意见气候

与沉默的螺旋做斗争

“多元愚昧”:民众欺骗民众

第23章 宣布的作用:如果某人的观点很难在媒体上找到共鸣,那他就保持沉默

坚实的核心

如果不是来自大众传媒的观点就理屈词穷

第24章 民意即天意

不是理智而是命运

实证研究是定义舆论的基础

皇帝的新装: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基础上的

舆论是我们的社会皮肤

第25章 1980年后记

第26章 新的发现

将时间维度延展到过去

伟大的政治家能识别舆论

失去民意的人不再是帝王(亚里士多德)

荷马时代的嘲笑

不成文的法律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生活:米歇尔?德?蒙田

《尼伯龙根之歌》中的舆论

1641年的一幅漫画

德语非政治词汇中长期以来缺失这个概念

有耳皆闻,有目共睹

尼采启发了沃尔特?李普曼

第27章 通往公共舆论理论的道路

对舆论无知觉

沉默的螺旋无法容忍民主理想

为了分析舆论,人们需要知道什么

沉默的多数并未推翻沉默的螺旋

舆论形成的过程:原子能

哪些假设支持这个理论

有关孤立威胁的测试

孤立恐惧的测试

感到尴尬是社会性本质的体现

孤立恐惧的标尺

对准感官统计的测试

对谈论和沉默的测试

坚实的核心:来自“唐吉诃德”的回答

个体意见的总和如何变成公共舆论?

第28章 舆论显现的和潜在的功能:一个概括

舆论的显功能:在民主社会中舆论的形成

舆论的潜在功能:社会控制

舆论的两种概念的比较

1991年后记

2001年补遗

注释

有关舆论的文献研究

文献

节选

有时这种感知会受到干扰,但是由于总的来说它都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每一次被扭曲的感知都特别引人注意。在发生变形的情况下,无论公众所发出的意见被扭曲成什么样子,都会在意见气候的感知上得到反映。但是,如果我们一直对这些意见信号知之甚少,那么也无法轻易地解释这些扭曲。这个问题将在以后的一章中得以阐释。无论如何,我们所坚持的导致意见扭曲的一个原因,追溯起来是早在1965年就已被找出来的。根据当时对选举意愿的测量,两个党派阵营势均力敌。但是通过“谁会赢得大选”这样的意见气候问题的测量,可以发现一个党派阵营变得强势,而且越来越强势。按照沉默的螺旋的理论假设,可以将这种现象解释为两个阵营在公开场合有不同的表达意愿,而公开场合是每个人可以接受信号的地方。对于人们是否真正地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意见态度,以使自己的行为举止与党派阵营的强势或劣势相符的检测,就是第二个可以进行实证研究的假设。   
1972年1月在阿伦斯巴赫的一次访问中,提出了一个古怪的问题,这样奇特的问法似乎从来没有被采用过。这是在对家庭主妇进行的访问中问到的一个关于儿童教育的问题。访问员先展示了一幅图画,画面上是两位女士在聊天,对此所提到的问题是:“这里有两位母亲在谈论如果孩子特别没规矩的话,是否应该打他。您赞同哪一位母亲的意见,上面的那位还是下面的?”(请见图10) 在画面中的一位女士说:“打孩子是完全错误的做法,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不应该挨打。”   
在1972年1月所进行的对家庭主妇的有代表性的横截面式的调查显不,40%的被调查者赞同这个观点。   
另一位女士的意见是:“打孩子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不会对孩子有伤害。”47%的被调查者持有这样的观点,而13%的人没有明确的态度。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45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