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浦仲诚著
页数:195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205283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近年来新创作的又一部乡土散文精品选集。《梧桐树下(跨度新美文书系)》以“乡土、乡愁、乡情、乡史”为主要题材,叙述了在乡土生活中涌现的许多使人难以忘怀和掩卷思考的故事。作者通过数十篇散文精品,以传统生活文化和乡愁文化为创作主线,向读者叙说乡村中多彩的乡土生活状态。作者的思考和社会责任感,涵容其间,让人读之回昧无穷。
作者简介
浦仲诚,笔名碧螺、南麓等。图博馆员(高级讲师)职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常熟市黄公望文化研究会会长。著有散文集《南观音堂旧事》等,诗集《兰依诗卷》等,长篇小说《仙女湖》等,人物研究集《黄公望文化研究》《黄公望新考》《黄公望传》《黄公望续考》等著作15部。
目录
梦里回故乡
梧桐树下旧事
家乡镇上竹牌楼
绿波油油上秧地
清清的葫芦墩河
我的茶馆书场缘
九日八夜摇上海
炊烟缭处是故乡
最爱家乡是虞城
第二章 读书行走两相宜
人间多惬意
新年做客大别山
万春山与大山寺
多情多姿在富春
秋水盈盈闹海州
一盏清茗酬知音
《寒窗孤梦》引感怀
笔下行走有思考
第三章 人间史话多传奇
物是人已非
初春陪阿乐探虞山
话说西湖筲箕泉
黄大痴心中的尚湖情
黄家巷的变迁
黄公望与小山村
仲雍与感化乡
齐梁古刹白雀禅寺
节选
《梧桐树下(跨度新美文书系)》: 七十年代末那时期,每户人家几乎都有广播,却很少人家有收音机。我家有了收音机,家庭生活自然多了许多生气。不过,距我家后四户之隔的邻居王洪岐家,却比我家更奢侈,他家有一台9寸孔雀牌黑白小电视机。王洪岐是个刚回乡的退休工人,退休前在合肥一家工厂上班。他退休时带回的这台小电视机,吸引小镇北街上的居民。从那时开始,每天黄昏,他家的场院内人头挤拥,好似是一个“露天小电影院”,直到节目播完后人们才肯散去。去王洪岐家看电视,成了小镇北街居民每天黄昏生活中的重要乐趣。 我喜欢读书写作,很少去看电视。小惠照顾着女儿和刚出生的儿子,又忙于针线活,日夜都没法出去,心里痒的难受。她天天唠叨:“我家啥时候也能买一台电视,就幸福了。”小惠的话,听在我耳中,记在我心里。就那时,买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要近500元。就家中积蓄而言,已经有能力买了。但从家庭负担、经济状况而言,我还不敢如此奢侈。 进入八十年代,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促使村办企业发展迅速,效益显现。父亲在村针织厂当厂长。父亲会经营,人脉又好,厂里效益很好。为更好发展业务,凭厂里多年积累实力,父亲在小镇东边择地,建了三干多平方米的新厂房,把位千村部的厂子,搬到了小镇上。企业经济效益好,惠及四乡八邻。我在担任针织厂仓库会计,后又被调任厂供销科工作。在供销科岗位上因为成绩显著,不久被村委会任命为厂长助理,还涨了工资。小惠也进了校办针织厂当检验员,家庭收入有了显著增加。 当上了“厂领导”后,我天南地北地经常出差,湖南、贵州、北京、沈阳等地,十天半月甚至一个月的出差,是经常的事。我关心家里关心妻儿的时间少了许多,读书的机会也少了许多。而买书的机会,却多了许多。小惠是个寡言的人,既要上班,又有繁重的家务和经常的孤独,这使她感到疲乏,埋怨也开始多了起来。见我每次出差,总带回两三本书,小惠便开始唠叨:“我要你买其他的,你总说是要节约钞票。你每次出门,总买些书回来,怎么就舍得花钱了,你在外边的时候,有没有想我既要上班,又要拖大带小的不容易呢?”听了小惠的话,我明白自己亏欠小惠太多。知道她不是真心责备我买了书,她心里是想有一台电视机陪伴她。 巧的是,内弟从师范毕业后,来小镇学校当老师。内弟有个同事叫胡之炯,胡老师的儿子在苏州电视机厂工作。胡老师和他儿子的家中,都已经有电视机。小胡在单位,又分配到一台出厂价17英寸孔雀牌电视机券。胡之炯老师得知我欲购一台电视机,就豪爽地把电视机券赠送给了我。拿到券的第二天,我去了市百货公司,凭券以优惠价370多元买回了一台17英寸孔雀牌黑白电视机,比商场里标明的零售价便宜一百八十多元。 梦想多年的电视机,终于买回家了,小惠整个人眉开眼笑,身姿也轻盈了许多。买回电视机的当天,我一个下午忙于接电线,装插座,竖天线。傍晚时,廊檐下一竿竹顶着铜丝做成的“蜘蛛网”,在场院的上空高高树立着。我把“蜘蛛网”上拖连的信号线插头,插入电视机信号接收孔,打开电源开关,电视机荧幕立刻出现了画面。那时,一家人的情绪,比现在买了崭新高档的汽车还要兴奋。我家这台电视机,是小镇北街上的第二台。 从此邻居王洪岐家的观众,大部分转移到了我家。为方便邻居观看,我索性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把电视机放在露天播放。那几年中的每天黄昏,我家的场院,也成了露天小电影院了。 小惠的愿望实现了。而我的愿望,是买一辆自行车。因为工作,业务需要短途出差,若有了自行车,将有助于我的业务业绩。乘着这几天小惠的心情好,我和她说了心里的想法。想不到,小惠倒是挺开通,她说:“你想买就买吧,就当作买电视机没便宜到,这省下的钱,够你买一辆自行车了吧。” 哈,心里想买一辆自行车,得到小惠的支持。我利用厂里去市区办业务的机会,到了市区和平街上“真善美”旧货商店,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二手车”。店员说,还真是巧,今天店里刚到一辆寄卖的黑色凤凰18型车,八成新,挂牌价为118元。见到这辆车,我从心底里喜欢。欲还价为110元,店员不答应。因为太喜欢,我怕别人抢走似的,没有再多说什么,爽快地付了钱。付完钱,我向店员要了一块破布,仔细擦干净了车身,然后推着车,离开了“真善美”旧货商店。 我早在大生砖瓦厂打工时,就学会了骑自行车。可是,毕竟已过去七八个年头了。推着自行车从和平街出来,过引线街,出北门大街,一直过了报慈桥,才敢在僻静的地方试着骑上车。毕竟是二手车,我这120多斤的分量都压在车上,“嘎吱嘎吱”的声音,陪伴了一路,到家时,我都汗流浃背了。 回到家,我顾不得擦汗,先忙着用蜡烛给自行车车身上蜡,又在链条传动结构上加油。小惠看到我买回的是一辆旧车,疑惑地问我:“怎么没有买新的?”我乐呵呵地告诉她:“买名牌车要凭券,买其他新车又贵。我既想要名牌车,又想节省钱,这辆车正合适,你看,车身上了蜡,加了油,和新的车相差不大嘛,哈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