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新书--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于阗文书-婆罗谜字体佛经残片:梵语、于阗语(精装)

封面

作者:张丽香

页数:96

出版社:中西书局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475128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自魏晋至隋唐,和田地区一直是佛教东传的关键之地。近世以来,西域古文献迭有出土,为当地宗教、历史、社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难得资料。近年,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和田地区出土的文献材料,其中以梵文、于阗文等为主。人民大学博物馆所藏材料中的梵语和于阗语文本以丝路南道婆罗谜字体书写,梵语为佛经残片,于阗语包括佛经和世俗文书。《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于阗文书》对人博梵语、于阗语佛经残片进行了识别、转写和比定,确认这批于阗文书写卷中的梵语写卷大部分内容属于《般若经》类和《妙法莲华经》,于阗语写本大部分内容属于《僧伽吒经》。本书的研究成果对推进西域佛教史和于阗史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书为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张丽香,德国慕尼黑大学印度学硕士(2004)和博士(2007)。曾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现为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研究领域为梵语巴利语文献、梵语佛教写本、南亚与中亚的佛教艺术史等。作有Das ??a??karakasūtra: eine Übersetzung des Sanskrit-Textes im Vergleich mit der Pāli-Fassung(2003,吉尔吉特《长阿含》写本中《商羯罗经》(或译伤歌罗经)之转写编辑、德译、与巴利文本的对应比较),Der Sieg über Māra im Leben des Buddha: in den literarischen und bildlichen Überliferungen, von Indien bis Zentralasien》(2008,佛传中之降魔:文本和图像的流传,从印度到中亚),《Padhānasutta: 佛传中降魔悟道的起源——对巴利文、梵文及汉译佛典的比较考察》(2010),《佛传图像在印度的历史发展》(2013)等。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古代于阗作为丝路南道重镇,在西域历史、丝路历史和佛教传播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佛教东传的过程中,和田地区是否曾对西来的佛教进行拣择、过滤,而当时流传于和田地区的佛教又与传入中原的佛教存在怎样的异同,都是佛教史上的重要题目。人民大学博物馆所藏的这批写卷中,包括了有助于推进这些问题研究的内容,同时,对于阗史的校正也具有重大意义。
本书以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于阗文书为研究对象,进行文献的释读和对勘,反映了古代于阗地区盛行大乘佛教的特点。本书同时对这批文本的历史背景和古代西域历史语言的建构作出了有深度的探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前言
梵语部分
转写符号表
一、《般若经》
1.GXW0291 (一万颂)
2.GXW0287/15 (二万五千颂)
3.GXW0287/25 (二万五千颂)
4.GXW0289 (二万五千颂)
5.GXW0290 (二万五千颂)
6.GXW0391/1 (二万五千颂)
二、般若类及未确定者
1.GXW0287
2.GXW0391
3.GXW0423
4.GXW0424
三、《妙法莲华经》
1.GXW0427 (第7品)
2.GXW0426 (第9品)
3.GXW0422/1 (第27品)
于阗语部分
转写符号表
四、《僧伽吒经》
1.GXW0420 (§ 17.2—19.3)
2.GXW0422 (§ 35.3—38.1及其他)
3.GXW0292 (§159.2—161.5)
4.GXW0419 + 0421/1 (§ 190.1—191.3)
5.GXW0421 (§ 190.1—191.3及其他)
6.GXW0425 (§ 200.1—202.6)
缩略表
参考文献
图版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新书--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于阗文书-婆罗谜字体佛经残片:梵语、于阗语(精装)》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43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