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
页数:656 页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710070050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相关资料
很快,美国的金融风暴已经扩展到全球。10月初以来的油价下跌,正是由于全球金融动荡加剧,世界股市连连遭遇“黑色星期一”,投资人担忧世界经济衰退,致使原油连日数度遭到疯狂抛售。而这种由金融事件造成油价变动的因果关系,并不属于市场供需基本因素。因此,当前油价呈现急剧波动,更多的是受市场心理影响和投机活动驱使。即便,金融危机扩展到实体经济部门,使企业运转缺乏资金、市场信心不足、消费下降,从而石油需求预测缩水,但仍旧有可能出现价格上涨的“反常”现象。 “投机炒作”猖獗搅乱石油市场 能源投机已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行为,石油期货市场的根本变化是从原来主要被买卖双方使用的一个交易平台变成了一个大部分参与者是投机者的市场。尽管各国和国际权威机构很难掌握准确数据和大量证据来有力地证明,投机因素在石油期货市场,对油价变化的推动作用程度到底有多少。但毕竟还有一些数据披露了进入期货市场的流动资金增长速度非常可观:目前超过1/3的投资者是在过去不到3年的时间里进入石油期货市场的;近7000个对冲基金活跃在石油期货市场,其交易量相当于总交易量的60%,控制的资金可能达1万亿美元(也有资料显示在期货市场的投机资金有2500亿美元或其他数量不等,这正说明了问题的复杂和难于掌控,大多数基金吸纳私人投资者的资金,一般很少受到监管)。据美国日用品期货贸易委员会(CFTC)资料显示,到2008年3月底,投机者控制石油期货合同的比例已提高到了7l%,7年前这一数字还是37%;2008年第一季度纽约石油期货市场的平均日交易额高达1400亿美元,而在5年前,该交易额只有90亿美元。8月底CFTC的一项数据修改报告揭示出一个持仓量高达4.6亿桶原油的“超级庄家”,即在瑞士注册的综合性能源公司——维多能源集团(ⅥTOL.SA),引起较大轰动。但实际参与期货投机交易的金融集团不止这些曾经不知名者。在石油期货投机市场中表现活跃的金融机构还有:花旗集团、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特别是高盛,成为引导油价走势的操控员,近年来对油价上涨的几次预测都“有幸言中”,并实际在期货市场运作。据有关资料透露,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金融机构不仅自己参与期货市场交易,而且为众多对冲基金及投机者提供资金。大量非实物交易(不交割石油、纸上贸易)导致“供求已经不管价格,资金炒作管期货价格,期货价格指导现货价格”现象成为主流。大量事实显示,投机交易已然成为市场的主体。无可辩驳的现状是,国际流动
目录
节选
《世界经济年鉴》的统计资料来源具有权威性,主要引自联合国及其他重要国际经济机构的出版物、各国政府的有关经济报告和官方统计资料、各国报刊等。全书引用的系统统计资料及一些主要资料均注明出处。由于《世界经济年鉴》各部分的统计数据来源不同,虽在编辑过程中尽可能加以订正和统一,但前后不尽一致的情况仍难避免。《世界经济年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世界经济年鉴》编辑部编辑。参加撰稿的单位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所、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欧洲研究所、日本研究所、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银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国家统计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