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席楠
页数:176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30606886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力图从一个新的视角,阐述美国犹太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受害者》《只争朝夕》《赫索格》《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洪堡的礼物》《拉维尔斯坦》这六部长篇小说中的政治思想。本书综合考察了学界对于贝娄作品及贝娄本人政治思想的各种看法,为重估贝娄不同时期作品的政治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探讨贝娄作品的主题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者简介
席楠,女,1982年10月12日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西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中山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后,国家公派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英语系访问学者,在高校从事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科研工作10余年,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2项,研究方向为20世纪美国小说与文化、当代美国小说与大众传播媒介、诗歌翻译等。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贝娄、“纽约知识分子”与贝娄作品的政治意义
第二节 贝娄的文学创作与贝娄研究综述
第三节 贝娄小说与20世纪美国政治语境变迁
第二章 早期“受害者”小说中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第一节 大萧条下的失业问题、劳资矛盾和贝娄早期共产主义经历
第二节 工具理性下的情感抗争与对资本主义贪婪攫取性的批判
第三章 中期小说中对反文化运动的反思
第一节 田园与荒原:浪漫主义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的辩证“自然”观
第二节 施暴与反暴:暴力病人在反文化运动中的双重“暴力”观
第四章 晚期小说中的为人文而辩
第一节 文化工业下的诗人之死与失败的文学政治
第二节 流行文化下人文学者的不朽灵魂与权力王国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贝娄、“纽约知识分子”与贝娄作品的政治意义
第二节 贝娄的文学创作与贝娄研究综述
第三节 贝娄小说与20世纪美国政治语境变迁
第二章 早期“受害者”小说中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第一节 大萧条下的失业问题、劳资矛盾和贝娄早期共产主义经历
第二节 工具理性下的情感抗争与对资本主义贪婪攫取性的批判
第三章 中期小说中对反文化运动的反思
第一节 田园与荒原:浪漫主义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的辩证“自然”观
第二节 施暴与反暴:暴力病人在反文化运动中的双重“暴力”观
第四章 晚期小说中的为人文而辩
第一节 文化工业下的诗人之死与失败的文学政治
第二节 流行文化下人文学者的不朽灵魂与权力王国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