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范明明著
页数:238页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2037543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梳理了历史时期草原管理方式和尺度的变化, 之后基于生态补偿的文献分析、通过对新疆和内蒙古2个牧业旗县的案例研究以及建立政策影响的跨尺度分析框架的方法, 对我国牧区实施范围最广泛的禁牧和休牧政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次, 在草场生态补偿政策的评估中, 不仅需要关注政策的目标尺度, 同样需要关注为了实现预期目标所影响的尺度, 并基于二者的累积效应对政策进行全面的评价 ; 最后, 在干旱半干旱区, 要尤其重视跨尺度、限制性资源 —— 水的变化, 以提高水资源效率为牧民替代生计选择的重要标准。
作者简介
范明明,1985年出生,河北任丘人。本科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进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并于2015年7月取得理学博士学位。现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工作,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管理。长期从事我国北方牧区草原管理相关研究,重点关注草原生态奖补、生态移民等方面。
目录
第一部分 我国草原管理尺度的变化及问题提出
第一章 我国草原管理制度沿革及管理尺度变化
第一节 游牧时期草原管理(1949年之前)
第二节 改革时期及人民公社时期——国家角色的介入(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
第三节 家庭承包时期——以单户家庭为主的管理模式(20世纪80年代至今)
第四节 我国草原生态治理的实践及成效——“国家+牧户”的管理模式(2000年之后)
第二章 我国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研究现状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问题提出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目的、内容、意义、思路及方法
第五节 概念界定
第二部分 理论与方法
第三章 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进展及概念重构
第一节 生态补偿理论
第二节 对生态补偿的理论争议
第三节 “生态系统服务补偿”(PEs)造成的理论和政策误区
第四章 社会生态系统及跨尺度分析框架的构建
第一节 社会生态系统及其相关理论
第二节 社会生态系统跨尺度研究
第三节 社会生态系统跨尺度分析框架的建立
第三部分 案例分析
第五章 禁牧政策的多尺度影响分析
第一节 案例地介绍
第二节 尺度I:政策目标尺度
第三节 尺度Ⅱ:政策影响尺度
第四节 尺度Ⅲ:生态过程尺度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休牧政策的多尺度影响分析
第一节 案例地介绍
第二节 尺度I:政策的目标尺度
第三节 尺度Ⅱ:政策的影响尺度
第四节 尺度Ⅲ:生态过程尺度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生态补偿政策的跨尺度影响过程及机制分析
第一节 干旱区草场社会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与动态
第二节 草场社会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的基础
第三节 生态补偿政策的跨尺度影响驱动力与作用机制
第四节 生态补偿政策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分析
第四部分 建议与结论
第八章 干旱区草场生态补偿政策建议
第一节 牧区是否需要生态补偿
第二节 牧区需要怎样的生态补偿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本书可能的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