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人工草地常见杂草防治

封面

作者:李峰,花梅,陶雅著

页数:209页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4784767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杂草与人工草地上的其他植物争光、争水、争养分、争空间, 影响植物正常光合作用, 阻碍作物生长发育并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是农业生产中危害栽培作物的劲敌之一。如何防除人工草地杂草, 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大难题。准确识别杂草, 对提高杂草的防除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是取得显著防效的前提条件。杂草在人工草地中产生了“生态适应性”, 因此无法通过人工拔草彻底根除。此外, 长期人工拔草的草地, 由于表土层被翻动, 使土表下层的杂草种子得以萌发。施用高效、微毒、无污染的维护材料, 化学防除人工草地杂草, 是根除杂草、节省成本、保护人工草地行之有效的方法。《人工草地常见杂草防治》一书是为了更准确地识别杂草,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杂草的鉴别及防除能力。依据植物分类系统将常见的人工草地杂草按科排列, 选择典型植株, 配上生物学特性及识别特征, 介绍其防除指南, 所列药剂均具有普遍性、代表性。本书图文并茂, 直观性强, 通俗易懂, 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作者简介

李峰,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牧草栽培与加工利用。主编著作1部,参编3部,发表论文12篇,专利20项,省部级二等奖3项,一级学会二等奖2项。主持和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协同创新工程、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产业牧草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公益性行业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重大专项项目等10余项。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牧民、相关技术人员、相关科技人员“中国草原保护与牧场利用丛书(汉蒙双语版)”主要针对内蒙古地区广大牧民,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和牧草资源,对草原保护相关的新技术、新理念,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特点:一是用通俗易懂、简要的文字介绍牧民需要的知识,围绕“草畜配套、为养而种、良性循环”等理念全面提高草产业和草食畜牧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实现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二是汉蒙双语对照、图文并茂,便于牧民提高草原保护与利用的实用技术水平,并掌握草原保护利用中的各项实用技术与原理。

目录

一、 人工草地杂草危害……………………………………………………….2

(一) 杂草对人工草地有哪些危害……………………………… 2

(二) 人工草地杂草的发生特点…………………………………. 4

二、 人工草地杂草分类……………………………………………………..10

三、 人工草地杂草基本分类识别与防治技术……………………..16

(一) 禾本科……………………………………………………………..16

(二) 莎草科……………………………………………………………..44

(三) 豆科…………………………………………………………………56

(四) 车前科……………………………………………………………..66

(五) 大戟科……………………………………………………………..70

(六) 菊科…………………………………………………………………78

(七) 藜科……………………………………………………………….106

(八) 蓼科……………………………………………………………….114

(九) 马齿苋科………………………………………………………..122

(十) 毛茛科……………………………………………………………124

(十一) 葡萄科………………………………………………………..128

(十二) 茄科……………………………………………………………130

(十三) 十字花科…………………………………………………….142

(十四) 石竹科………………………………………………………..154

(十五) 天南星科…………………………………………………….168

(十六) 苋科……………………………………………………………170

(十七) 玄参科………………………………………………………..180

(十八) 旋花科………………………………………………………..190

(十九) 鸭跖草科…………………………………………………….202

(二十) 雨久花科…………………………………………………….204

(二十一) 紫草科…………………………………………………….206

译者说明…………………………………………………………………………208

主要参考文献………………………………………………………………….210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人工草地常见杂草防治》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40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