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暄著
页数:194页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3786026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三辑收录了张暄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十九余篇, 其中《母亲的市民之路》曾获得全国第一届“孙犁散文奖”。该书主要内容包括“母亲的市民之路 ; 同学沈宽阔 ; 与老樊闲坐 ; 女教师 ; 临时工陈钟 ; 生逝无依等。
作者简介
张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文学院签约作家,晋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公安文联散文分会副主席。曾获“孙犁散文奖”“赵树理文学奖”等奖项。
本书特色
身份差异导致的焦虑感是特别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综合症。本文中的母亲为了完成身份的蜕变,在漫漫时光中顽强忍耐。其间工作、婚姻、房产等各种问题和夫妻、子女、邻里、同事等各种关系密集交织,大时代中一个普通家庭的真实境遇得以生动凸显,中国式的人情事理也纤毫毕现,令人感慨万端。
——首届“孙犁散文奖”获奖作品 《母亲的市民之路》授奖词
张暄大多以温煦平和的态度讲述世俗人生的故事,呈现平常人的心境。他深谙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语浅情深,乐景悲情,七分留白,越是令人侧目心惊的苦,越用平静的心去看待,用冷静老成的语言叙述。他最拿手的文学技巧是准确,不肥不瘦地描写,不过不亏地抒情,有时他的准确显得冷酷无情,如同伍德标榜的好作家一样,张暄是生活的严肃观察者。
——青年评论家 李蔚超
目录
母亲的市民之路/13
我家的烈士/31
同学沈宽阔/36
瑞豆饼回家的爷爷/51
与老樊闲坐/56
女教师/61
临时工陈钟/71
生逝无依/93
邂逅/100
物的叙述/105
防盗门/116
自行车 / 123
在大学图书馆的楼顶上 / 133
原平笔会札记 / 141
世相三题 / 144
读书随笔三题 / 152
警事随笔三题 / 162
人生与文字的攀升 / 172
女性日常经验的深邃表达 / 182
后记 / 190
节选
母亲的市民之路
一
我大概五六岁的时候,父亲决定为家里盖房子。不是像村里大多数人家那样一盖就三间或五间,而是在现有的三间老房基础上,加盖两间,新旧连为一体。
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大家手里都没什么闲钱。盖房子的主要功用,通常是给儿子娶媳妇做准备。只要谁家有男孩,除非父母预计着把孩子送给别人家做上门女婿,修房子必定是盘桓心头多年绕不过的大事。所以,村里一旦有人盖房子,乡亲们便会热心地招呼:给孩子盖房子了?
听着别人这样问父亲,我感觉很滑稽,我这么丁点儿年纪,要房子做什么?
根基下好,先搁置了一段时间,备钱备料。一天晚上,父亲从工厂回来,兴奋地让我们拿纸笔,画了一套房子的构图,并煞有介事地说,咱家的房子就盖成这样。
父亲画的房子,迥异于我们通常见到的里面一笼统的那种。房子内部,被分割成几块,做饭的、睡觉的、活动和待客的等等,互不干扰,各有功用。最让我们惊奇的,是茅厕也安在家里。我们就惊呼,那多臭啊。
记不得父亲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了,只知道,我们空兴奋了好长时间,房子最后还是盖成了最普通的那种。而且由于钱已用尽,院墙都没打起来。房子里面,土坯也没泥好,豁豁牙牙的。两层楼,楼板却没“棚”起来,抬头,屋顶的檩条和椽一览无余。没事的时候,我就抬头看屋顶的花梁,上面有父亲的名字、木匠的名字,还有我的名字——这么说,房子真是给我盖的?
其实,父亲当时就是那么一说,纯粹逗我们玩的,却让我们憧憬良久。多年之后我才知道,父亲画的那种房子叫单元房。而当时,父亲所在工厂第一次盖起了那种单元房。父亲把他的惊奇搬回家里,让孤陋寡闻的我们有了更大的惊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