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井曼
页数:285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30820339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从叛逆学霸到智慧辣人生体验分享。21岁随父母移民新西兰,24岁毕业后决定追求更“大”的生活,单枪匹马回国发展,这其间先后和不同的牛人产生交集,也认识了优选的人生伴侣。国内四年,在潇洒高效地完成了恋爱、结婚、生子等重大人生转变后,正处事业上升期的她再次打破常规决定和丈夫女儿重返回新西兰生活,并投身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事业。作者慷慨地将她的人生经验汇集成文字,向万千年轻读者分享她面对每个人生路口的选择智慧和思维方式。
作者简介
井曼,新西兰“拾墨文化”教育品牌创始人,百万粉丝公众号“奴隶社会”作者。毕业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曾就职于世界500强生物制药公司,拥有个人公众号:索菲的文字世界。
本书特色
从叛逆学霸到智慧辣妈的人生体验分享。21岁随父母移民新西兰,24岁毕业后决定追求更“大”的生活,单枪匹马回国发展,这其间先后和不同的牛人产生交集,也认识了最好的人生伴侣。国内四年,在潇洒高效地完成了恋爱、结婚、生子等重大人生转变后,正处事业上升期的她再次打破常规决定和丈夫女儿重返回新西兰生活,并投身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事业。作者慷慨地将她的人生经验汇集成文字,向万千年轻读者分享她面对每个人生路口的选择智慧和思维方式。
目录
1.1 说我不像女孩?对,我只是像我自己
1.2 通往自由之路
1.3 早恋这个混蛋的说法
1.4 摔倒哭完,继续赶路
寻找:遇见世界,找到自己
2.1 自我实现的故事
2.2 人生的三个维度
2.3 走向世界后,我是谁
2.4 做选择的三个底层思维
建设:在不同的战场自在作战
3.1 管理时间,就是管理人生
3.2 不焦虑地度过孕期
3.3 职场妈妈vs全职妈妈,你做好心态管理了吗
3.4 书写的意义
突破:找到思维边界,解锁更多可能
4.1 用一张纸“卖”出自己
4.2 我是新人,但我值得你的信任
4.3 支撑岗位,如何找到身份认同
4.4 工作愉快来自有所界限
4.5 有效学习的三种思维转换
4.6 我见过真正的终身学习者
连接:生命中的那些重要关系
5.1 我不是生来乐观,只是选择了乐观
5.2 恋爱,不只是遇到对的人
5.3 婚姻中的四种关系
5.4 打破中国式婆媳关系
回归:以孩子为原点,探知教育的本质
6.1 比选择教育体系更重要的事
6.2 在起跑线上赢,不如在终点线上笑
6.3 被早早送出国门的孩子的真实困境,你知道吗
6.4 与孩子的深度连接,始于“看见”
6.5 关于“真实”的三件事:给三岁女儿的信
后记:用“下限思维”解锁未知人生
节选
1.1 说我不像女孩?对,我只是像我自己 整个童年乃至少年,我都是一个对自己性别特别不敏感的女孩。 5岁那年,幼儿园中班定期组织表演,面对一屋子小孩,老师问:“谁想演白雪公主?”16个女孩,15个举手。 我对公主的兴趣不大,觉得既然都是演,挑个反差大的演才过瘾。于是第一轮永远按兵不动,等到分配七个小矮人和王子时——嘿嘿,主场来了。我高高举起手,8个名额,总能被选中。 很快,从不报名演主角的我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老师将我的行为解读成:我怕选不上,所以不敢举手。于是,某一次表演前老师大胆提议:“让井曼演一回公主好不好?”我受宠若惊,汗流浃背,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演公主。 事后被老师问及感觉如何,我特别实诚地回答她:不喜欢。老师皱起眉头,认真地看着我说:“记住,你是女生,得合群。” 现在想来,老师是出于好意。而我那时候不太明白“合群”的概念,只知道我又几次举手要求演王子之后,那个教育我的老师开始有意地疏远我,比如碰面不和我打招呼,不再对我笑,但是对班上其他的女生都很友好。 这种情况延续了小半年,这半年问,年幼的我反复质疑自己,“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老师不喜欢我了”,印象里还偷偷哭过。待我幼儿园毕业,这个质疑才慢熳愈合成一道旧日里的小疮疤。 小学的我,短发,高瘦。那个时期,班上的女生普遍玩得精致,只有我和另一个女生玩得生猛。老师深度发掘,发现我竟然还有跨栏的天赋。对此,我也感到挺高兴的。于是,四年级一开学,我就和班上一个女生、隔壁班的三个男生,被召集开始了放学后的训练生涯。 有整整一年半,每天放学,我和队友都要在夕阳西下时,在偌大的操场上目送一拨拨女同学有说有笑、热热闹闹地离开。 按说此情此景任谁都难免“玻璃心”一下,但我俩不,正巧那段时间电视台热播动画片《足球小将》,我们经常代入角色,一股热血涌上来:“你看,咱俩就是女版的‘跨栏小将’,多酷!” 后来也算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级的时候,我们队代表学校参加朝阳区中小学生跨栏比赛,我和队友发挥超常,分别拿了女子组第一和第三。然而,比赛回来却没有我期待的喝彩,几个男同学开始私下议论,并给我们起外号“怪兽”“披着女生外衣的男生”。 那种愤怒和羞辱感,我至今记得。当时我恨不得给这些人几拳,再怒怼几句:除了给女生起外号,你们又擅长什么?!事实上,我也是这么做的。揍完很爽,但第二天我就被请家长。事情的结局是双方家长互相道了歉。之后很久,再也没有人敢给我起外号,然而我也因为这件事,失去了几个之前玩在一起的死党。 中学时的我学习成绩不错,但整体上是个好动的小孩,这导致班主任隔三岔五就把我叫到办公室单独谈话。内容译对比居多,譬如“你看某某是怎样表现的,你又是怎样表现的”。某某永远是成绩优秀、乖巧可人、安分守己的女生代表,更重要的是坐得住。 按照重点中学的要求,女生要有女生的素养,一要听话,二要安静,“温文尔雅”最能概括。而我,恰恰最爱玩,而且很快还加了一条——脸皮厚。因为无论老师用哪个女同学鞭策我,我都表现得“无动于衷”。 真相是:无动于衷是假,不懂、不甘心是真。既然老师说爱玩是人类的天性,那么男生可以,女生为什么不行?我没法说服la己。但我清楚一点:只要成绩好,一切好商量。说到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物理课的简谐运动这一章,因为对公式不理解,我用了一个星期才慢慢吃透厘清。就是那一个星期,我爱上了物理,也建立了思考本质的学习方法。从表象看,我依旧每天玩乐,但成绩开始突飞猛进,一路从班级前十冲到前五,再稳居前二。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