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江淹文学创作研究

封面

作者:王大恒著

页数:165页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1612927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其文学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同时把他的创作与同时代作家进行必要的比较, 并作历时性的梳理, 追本溯源, 沿波讨流, 对其文学创作给予了准确的历史定位。该书从江淹的生活与仕途经历, 性格特点, 以及时代特征等几个方面对江淹作品感伤情调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 从恋生恨死、伤离惜别两大个方面探讨了《恨赋》、《别赋》所确立的其感伤作品的两大主脉 ; 将江淹悼亡作品与其他前代作家同类作品作比较, 梳理出从建安到齐梁悼妻、悼子、悼友文学作品的发展脉络。

作者简介

  王大恒,1973年12月生,吉林农安人。文学博士。现任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讲授“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中国诗歌史”等课程。参与撰写并出版有《文学教程》、《纪晓岚评点唐诗》、《纪晓岚评点宋诗》等著作,在学术报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

本书特色

感伤是人类的一种低沉的生命情绪,江淹是中古时期的一位典型的感伤型文人。感伤类作品在他现存作品中所占比例很大,研究中国古代感伤文学不可忽视其存在。王大恒所著的《江淹文学创作研究》首先详细分析探讨了六朝文士普遍存在的感伤情绪,在此基础上从江淹的生活与仕途经历,性格特点,以及时代特征等几个方面对江淹作品感伤情调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从恋生恨死、伤离惜别两个方面探讨了《恨赋》、《别赋》所确立的其感伤作品的两大主脉;将江淹悼亡作品与其他前代作家同类作品作比较,梳理出从建安到齐梁悼妻、悼子、悼友文学作品的发展脉络;最后对中国古代悼亡文学的抒情模式进行了重点剖析和探索。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江淹的贬谪文学创作
第一节 江淹被贬生平考
第二节 江淹被贬期间著述考
第三节 江淹对屈原模式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章 江淹文学创作的感伤情调
第一节 汉魏六朝士人的感伤情怀
第二节 江淹作品感伤情调的成因
第三节 《恨赋》、《别赋》所确立的感伤基调
第四节 江淹悼亡作品溯源
第五节 中国古代悼亡文学的抒情模式

第三章 江淹文学创作所体现的思恕倾向
第一节 江淹作品所体现的儒家倾向
第二节 江淹作品所体现的道家倾向
第三节 江淹作品所体现的佛家倾向

第四章 江淹文学创作所体现的文体分类意识
第一节 江淹清晰的文体分类意识
第二节 江淹模糊的文体分类意识
第三节 江淹进步的文体分类意识

第五章 江淹文学创作所体现的艺术思维
第一节 关注对象的转移
第二节 遣词造句的新变
第三节 谋篇布局的巧妙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节选

  从江淹现存的作品可知,其交友范围很小,可考者也就十几个人,而能与江淹成为知己的就更少了。在《自序》中江淹自云:“所与神游者,惟陈留袁叔明而已。”而这位可以神游的知己却在江淹二十九岁那年的秋天早逝而去,这使得江淹几乎悲痛欲绝。在《伤友人赋》中,江淹表达了自己对友人深深的悼念之情:“永远书于江澨,结深痛于尔魂。魂线昧其若绝,泣萦盈其若结。”文中字字都传递出了失友之悲。而这仅仅是其个人生活不幸的开始,随之而来的妻儿早逝更使他体味到了丧亲之痛。据江淹《伤爱子赋》可知,江淹妻刘氏于宋后废帝元徽二年生子江艽,同年秋幼子江艽不幸夭折,不久刘氏也因病去世。对于当时年仅三十一岁的江淹来说,丧妻失子可谓是人生中最大的不幸。这些不幸的打击让江淹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也在他的思想中增添了一层消极的色彩,使其很容易沉溺于道家思想中以寻求精神的解脱。   除了生活中的不幸之外,人的一生难免还会遇到各种不幸的打击。但对于封建文人来说,最大的打击莫过于政治失意了。“学而优则仕”一直被封建文人奉为金科玉律,而官场黑暗险恶,人心难测,仕途之路总不是一帆风顺的。从江淹一生的仕途表现来看,他是有政治理想和抱负的,也确实有治世才能。但据史书记载,江淹前期在政治上一直是郁郁不得志的。弱冠出仕之初,他先是担任宋始安王刘子真的家庭教师,教授五经。刘子真死后,转到建平王刘景素幕下,颇得器重,因而引起了同僚的忌恨,受广陵令郭彦文一案之累而被诬入狱。在狱中,因其给刘景素写了情真意切的《诣建平王上书》,陈述自己的冤屈,才得以获释。出狱后举南徐州秀才,曾一度任巴陵王刘休若的右常侍。然而当时执政的明帝刘或对自己的兄弟刘休若并不信任,在江淹跟随休若前,休若已经两次遭到明帝的降职处分。因此江淹清醒地知道自己的政治前途并不光明,从他这一时期所作的《秋至怀归》、《望荆山》等作品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浓重的感伤情调。在刘休若幕下任职一年后,江淹又回到了刘景素的身边。从此以后,他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刘景素幕中任职。这一时期,后废帝刘昱凶狂失道,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多次从容晓谏,景素不纳。知道祸之将至的江淹,写了著名的《效阮公诗十五首》,意图阻止景素谋反,却惹得景素怀恨在心,并在宋后废帝元徽二年,借故把他贬为建安吴兴令。贬谪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江淹文学创作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37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