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高等院校公共经济管理系列教材行政管理学(第二版)

封面

作者:68

页数:339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218236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梳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及其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发展实际,力求博采国内外行政管理著作之长,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具体要求,使之做到体系完整、层次分明、逻辑严谨、言简意赅,为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理论体系,科学指导行政管理实践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其特点主要表现在:,注重行政管理学体系的科学性。根据行政管理理论与方法,结合西方和我国实际,确定了行政管理理论、行政管理手段和行政管理实施3篇13章的结构体系。第二,注重行政管理学理论的学术性。主要包括学界近期新研究观点,行政管理的概念、特征、类型、原则和效应等基础理论,以及行政管理过程与环节的基本分析。第三,注重行政管理学内容的实践性。基于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目标和法律制度,具体研究和阐述行政管理中的现实问题、主要举措及其改革思路、取向与内容。

作者简介

王炜,女,汉族,1973年6月出生,吉林怀德人。1996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5年4月,毕业于哈尔滨商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11年8月,哈尔滨商业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自1999年以来,在省级刊物上共发表过30余篇论文,参加编写教材2部,专著2部,主持参加第一最、省级或厅局级课题近15项,获得教学、科研奖励6项。主要代表论文有:《黑龙江省农副产品品牌探讨》(学术交流,2000.8)、《入世后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学术交流,2002.12)、《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学术交流,2004.11)、《关于政府服务职能的思考——以黑龙江省为例》(学术交流,2006.11)、《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支持政策激励机理与途径研究》(学术交流,2012.11)等;出版专著《领导艺术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6)等。

目录

第一篇 行政管理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行政管理概述
第二节 行政管理学研究
第三节 行政环境分析

第二章 行政职能
第一节 行政职能概述
第二节 现代行政职能演进
第三节 中国政府职能模式

第三章 行政组织
第一节 行政组织概述
第二节 行政组织理论
第三节 行政组织设计

第四章 行政领导
第一节 行政领导概述
第二节 行政领导者的要求
第三节 行政领导方式与艺术

第五章 行政效率
第一节 行政效率概述
第二节 行政效率测定
第三节 行政效率提升途径
第二篇 行政管理手段

第六章 行政决策
第一节 行政决策概述
第二节 行政决策体制与模式
第三节 行政决策原则与方法
第四节 行政决策过程

第七章 行政执行
第一节 行政执行概述
第二节 行政执行过程
第三节 行政执行偏差

第八章 行政监督
第一节 行政监督概述
第二节 行政监察性质与原则
第三节 行政监察效能与评价

第九章 行政信息
第一节 行政信息概述
第二节 行政信息管理
第三节 行政咨询机构
……
第三篇 行政管理实施

节选

  《行政管理学(第二版)》:  1.立法监督  (1)立法监督的作用。立法监督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依据宪法对国家行政机关所实施的监督。在实行“三权分立”宪法原则的国家中,国家权力被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分,分别由三个国家机关独立行使,三者之间保持一种互相牵制、互相约束的制衡关系,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起着监督制约作用。  (2)立法监督的形式。从世界各国的总体情况看,立法监督的形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质询。主要指立法机关议员个人或集体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就政府行政活动有关事项向政府首脑或部长提出问题,要求其即席或书面答复。质询往往导致一般性辩论并带来政治后果。  第二,提出不信任案或不信任表决。主要指立法机关在不同意政府的政策和施政方针或对政府的行为感到严重不满时,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或谴责决议案并进行表决的活动。表决通过的结果将导致政府内阁辞职或新的议会选举。  第三,任命。主要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审查并决定政府高级官员的任用问题。  第四,弹劾。主要指立法机关对政府高级官员违法失职进行控告和制裁的一种制度。此制度于14世纪起源于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效仿。  第五,罢免。主要指立法机关对于任期未满的违法失职人员用投票方式免去其行政职务。此制度一般适用于各级立法机关对同级政府官员的监督。  第六,审批。主要指立法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政府的预算、决算、经济计划、重大行政事项、施政性方针和政策等。  第七,国政调查。主要指立法机关为了了解政府的行政执行活动情况所进行的专门性调查或检查。内容一般包括围绕行使立法权进行的调查、选举调查、违法行为调查等。  第八,行使司法职能。某些国家的立法机关在特殊情况下可不同程度地行使司法权,如议会可向普通司法机关控告行政官员、议会以表决方式直接指控高级行政官员的违法犯罪行为并审判定罪或由议会组成特别法庭执行司法职能等。  (3)我国的立法监督。在我国,实行“议行合一”宪法原则,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宪法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条款,对我国立法监督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做了明确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对重大国家事务的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它既是议事机关,又是工作机关,不存在与其他国家机关分权的问题。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最高国家审判机关等都由它产生、受它监督、对它负责。按照“议行合一”原则,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不能像实行分权原则的国家那样行使否决权。因此,立法监督在行政监督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2.司法监督  司法监督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国家行政机关所实施的监督。在实行“三权分立”宪法原则的国家中,一般由立法机关主管宪法或一般法律的制定,由司法机关主管宪法实施的监督,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制衡的关系。而在实行“议行合一”宪法原则的国家中,制定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统一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地位一样,司法权和行政权不是独立的,它们都由立法机关产生并对立法机关负责。司法机关依法利用司法手段和程序,对国家行政机关的活动和行为实施监督。  在行政监督方面,法院通过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审判活动和审级、陪审、辩护等司法审查制度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起监督作用。在司法机关负责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中,由司法机关审查行政法规或行政措施的合宪性,追究并制裁违宪行为,或通过审理各种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经济案件和行政案件,审查与此有关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或个人行为的合法性,追究并制裁其违法、侵权、失职、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  3.政党监督  (1)政党监督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政治活动和政策制定的过程来实现的。政党监督的方式和影响力与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选举制度、政权组织形式、文官制度或公务员制度有着密切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中,各国政党监督的方式和特点有所不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是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的。党的性质决定它代表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宪法和各项规定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完全一致的。党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作用是真正从维护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利益出发,其所实施的政治监督和政策监督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依法监督的过程。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其监督作用并不仅仅局限于国家行政机关外部,它同时也对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实行有效的监督。  (2)中国共产党的行政监督作用与政治制度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政治监督。党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作用主要是通过政治领导作用来体现的。党依靠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出符合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政治主张,领导和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高等院校公共经济管理系列教材行政管理学(第二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37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