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寻梦香巴拉

封面

作者:扎巴格丹,小北著

页数:325页

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2110258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位藏族人的自传, 印度佛庙里淘气的小僧人, 归国后考上公务员的幸运儿, 改革开放早期下海的创业者, 奔赴欧美刻苦求学的留学生, 云藏高原上创办精品民宿的企业家, 这些巨大的反差组成了一幅色彩丰富的人生画卷。

本书特色

这是一位藏族人的自传,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时代气息。印度佛庙里淘气的小僧人,归国后考上公务员的幸运儿,改革开放早期下海的创业者,奔赴欧美刻苦求学的留学生,高原上创办精品民宿的企业家,这些巨大的反差组成了一幅色彩丰富的人生画卷。我最欣赏这幅画卷的底色,活泼、明亮、友善、单纯,那是本书作者扎巴格丹心灵的颜色。
——周国平
在我眼中,扎巴格丹是非常善良的康巴汉子,内心深处有着无缘大慈和同体大悲,他如此善良地珍视所有生命,同时也有着一颗勇敢的,心,对任何未知从不畏惧。勇敢的意义就在于对幸福、对生命的执守,即使自己变成一捧泥土,也要把它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别人大踏步地走过去。从他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中能够感受和领悟到慈悲与勇敢的意义。
——加措上师
扎巴格丹无法归类,他,就是一个非凡的人。我有幸能够认识他,做他的朋友。他是一本藏族生活习俗的百科全书,是攀登高山的高手,也是经营精品旅游酒店的能人。但这些说到最后都不重要,也无法形容他。最重要的还是这些之外的……一个人的修养,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的关怀与热情。
——赖声川
扎巴格丹是一个奇妙雨有趣的文化融合体,多样的语言和文化伴随着他的成长,在他身上可以看到许多文化的印记。他深谙茶马古道上的经商和行者之道,热情,机智,对人真诚,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使他成为现代版的马帮人。对我来说,扎巴格丹就像一个重要的门户和支点,我将带着崇敬的心,一直为香格里拉周边的山和路着迷,并继续我的探索。

——探险家JeffFuchs

目录

序曲
1 我的父亲
2 我的童年
3 寺院修行
4 命运的召唤
5 回家的路
6 扎根故乡
7 我的公务员生涯
8 导游生涯的第一步
9 朝圣之路
10 我的父亲母亲
11 远赴欧洲
12 阿尔卑斯的雪
13 求学关利坚
14 飞翔吧,黑颈鹤
15 故乡的白塔
16 负重前行
17 做一个好人
18 家的港湾
19 我的三大提案
20 举步维艰
21 不忘初心
22 方得始终
23 最高的人生使命——敬达
24 来吧,朋友
25 阿若康巴
26 我的“尼仓梦”
27 古城之殇
28 母亲的转经筒
29 亲情无价
30 第二家阿若康巴
31 事业的版图
32 生死之交
33 拉萨河畔,新的起点

节选

  《寻梦香巴拉》:  1我的父亲  我的家乡,  在雪山下的草原上。  当草原上的杜鹃花盛开时,我思念着我的家乡。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经常坐在火塘边给我讲马帮的故事,给我唱起这首歌谣,歌中唱到的“我的家乡”就是建塘。  建塘镇,坐落在香格里拉的中心,藏语的意思为“富饶美丽的草原”。这里的春天,漫山遍野开满了杜鹃花;夏天的时候,草原上牦牛成群;秋天,美丽的格桑花开得灿烂;到了冬天,雪山巍峨,漫天飞雪。  一年四季,美不胜收。  除了雄浑壮美的风光,建塘最吸引人的便是从千年前就开始流传的马帮传奇。  早在唐朝时期,随着内地汉人和藏族人之间的贸易往来,在商业古道的节点上开始出现了一个个贸易重镇,建塘镇就是其中之一,它也是滇西北最重要的贸易中心,茶马互市的兴起造就了建塘的繁荣。  无数的马帮往来其问,穿行内地、藏地和印度三地,他们疏通文明的隔离,串联起文化的遗珠,在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之间,留下了一段段跌宕起伏的传奇。  茶马古道在马帮汉子的脚下延伸了1400年,马帮的传奇也延续了1400年。  然而随着文明的进程,更为便捷的商道被开辟出来,茶马古道就此陷入了沉寂。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为日军对交通要道的封锁和轰炸,隐藏于大山之中的茶马古道,再度变得繁忙起来。  就是在那个年代,我的父亲加入了马帮,由此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马帮生涯。  我的父亲名叫仁青培楚,出生在建塘镇的称尼村。  村子里的老人说,称尼村至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时候村子里只有七户人家,而父亲所在的达杰家族,就是这最早的七户人家之一。历史上,达杰家族曾经出现过德高望重的高僧,也曾有人远波重洋去过国外,所以才能安然无恙地绵延到今天。  我的父亲在家中排行老二,按照建塘的习俗,只有家中的长子和长女才有权继承财产。所以父亲成家之后,没有分到什么财产,生活过得非常艰苦。他希望能从家里划出一部分财产独立出去(建塘语“延巴”),这样就能脱离吃大锅饭,可家里一直没有同意。  父亲还希望能够有一头属于自己的耕牛,这样妻子也就不用在农田里那么操劳,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他们的两个孩子。  在父亲那个年代,贫苦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一头耕牛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父亲平时操持着家里的农田,农闲的时候就扛着一把斧头去山上砍柴,然后把柴火背到城里的集市去卖。  那时候的集市也就是今天的独克宗古城,是来往的商旅们交汇中转的枢纽,开设了很多诸如南索达这样的大商号,也是马帮往返的必经之地。  父亲经常卖柴火的地方叫皮匠坡(藏语叫“甸腊卡”),正好处在茶马古道的一条支道上,那里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马帮时代的“甸腊卡”是一条最有文化韵味的一条街,茶楼、客栈、烟斗屋及各种手工作坊林立。这条街上还生活着很多纳西人,他们手工制作的皮具工艺精良,经久耐用,来往的马帮经常去他们那里采购马靴和长靴。  父亲那时候就坐在柴火上,好奇而又羡慕地看着马帮未来往往,听着关于马帮和茶马古道上的种种传奇,清脆的马铃声仿佛蕴含着某种神秘的魔力,载着父亲的想象飞越千山万水,抵达一个个神奇的国度,一个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父亲萌生出跟随马帮出去闯荡一番的念头,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再也无法遏制。  也许我在马帮里做一个“拉朵”,跟着马帮走出去几次,就能存够买牛的钱?  伴随着现实的焦虑,出走的念头在父亲的内心深处变得越发强烈起来。  那时的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迫切地想要改变眼下的生活,而不是过着这日复一日、一眼就能看到头的贫苦日子。  然而要加入马帮行商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父亲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必须征得家族所有成员的同意。  马帮行商是一个高危职业,马帮成员们不但要面对茶马古道上恶劣的环境和气候,还要面对那些靠劫掠为生的盗匪。说马帮汉子的生活是在刀尖上舔血,丝毫不为过。  家族的那些长辈怎么可能同意让父亲离开?他们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更愿意看到父亲做一个本分的人,在家乡的土地上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寻梦香巴拉》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36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