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彭聪主编
页数:232页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6065990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物联网初探、物联网的演进、物联网设备识别、物联网信息感知、物联网通信、物联网的计算、物联网服务、物联网的典型应用、物联网综合应用实例等。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物联网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物联网初探 1
1.1 物联网的起源 2
1.2 物联网的概念 4
1.3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5
1.3.1 IoT三层架构 6
1.3.2 IoT五层架构 7
1.4 物联网的关键要素 9
1.5 物联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0
1.5.1 物联网能够协助解决的社会问题 10
1.5.2 政府和公共机构的作用 12
1.6 物联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4
思考题 16
第2章 物联网的演进 17
2.1 第一代物联网——标记物理对象 17
2.1.1 EPCGlobal网络 18
2.1.2 机器对机器通信 20
2.1.3 集成RFID系统以及无线
传感器网络 21
2.2 第二代物联网——物理对象的网络化 23
2.2.1 将受限设备集成到IP网络 24
2.2.2 Web技术对物体联网的支持 25
2.2.3 社交网络概念的引入 27
2.3 第三代物联网——社交物联、云计算和
下一代因特网 28
2.3.1 社交物联网 29
2.3.2 以信息为中心进行组网 29
2.3.3 将物联网搬到云上 30
2.3.4 演进的RFID物联网解决方案 32
2.4 探索下一代物联网 32
2.4.1 未来物联网的共性特征 33
2.4.2 未来物联网的概念框架 33
思考题 35
第3章 物联网设备识别 36
3.1 电子产品编码(EPC) 36
3.1.1 EPC编码体系 36
3.1.2 EPC射频识别系统 37
3.1.3 EPC信息网络系统 38
3.1.4 EPC系统——“让产品说话”的
系统 40
3.2 泛在码(UCode) 42
3.2.1 什么是泛在码 42
3.2.2 UCode的特征 43
3.2.3 UCode的解析 43
3.2.4 UCode的应用 45
3.3 寻址(Addressing) 45
3.3.1 IPv4和IPv6 45
3.3.2 6LoWPAN 49
思考题 50
第4章 物联网信息感知 51
4.1 身份感知技术 51
4.1.1 条形码 52
4.1.2 二维码 53
4.1.3 RFID 54
4.2 位置感知技术 59
4.2.1 卫星定位系统 60
4.2.2 移动通信基站定位技术 61
4.2.3 WiFi定位技术 61
4.2.4 RFID定位技术 65
4.2.5 无线传感网定位技术 66
4.3 状态感知技术 67
4.3.1 传感器基本结构 67
4.3.2 传感器的分类 68
4.3.3 状态感知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历程和
命名规则 69
4.3.4 MEMS传感器 70
4.3.5 状态感知技术的应用 71
4.4 过程感知技术 74
思考题 75
第5章 物联网通信 76
5.1 短距离通信技术 77
5.1.1 WiFi技术 77
5.1.2 蓝牙技术 78
5.1.3 ZigBee技术 86
5.1.4 UWB技术 91
5.1.5 LiFi技术 92
5.1.6 Z-Wave技术 96
5.1.7 RFID技术 98
5.1.8 NFC技术 98
5.2 长距离通信技术 104
5.2.1 1G通信技术:语音时代 104
5.2.2 2G通信技术:文本时代 105
5.2.3 3G通信技术: 图片时代 105
5.2.4 4G通信技术:移动互联时代 106
5.2.5 5G通信技术:万物互联时代 107
5.3 低功耗广域物联网技术 111
5.3.1 LoRa 112
5.3.2 SigFox 117
5.3.3 NB-IoT 119
5.3.4 LPWAN技术对比 123
5.3.5 为物联网应用选择合适的LPWAN 126
思考题 127
第6章 物联网的计算 129
6.1 物联网硬件平台 129
6.1.1 Arduino 129
6.1.2 树莓派(Raspberry Pi) 130
6.1.3 Media Tek LinkIt ONE 134
6.2 物联网操作系统 134
6.2.1 物联网操作系统的要素 136
6.2.2 Contiki 139
6.2.3 TinyOS 141
6.2.4 LiteOS 143
6.2.5 RIOT 145
6.2.6 Android Things 146
6.2.7 五大开源物联网OS对比 147
6.2.8 为应用选择合适的物联网操作系统 148
6.3 中间件技术 152
6.3.1 IoT为什么需要中间件 153
6.3.2 IoT中间件的架构 155
6.3.3 典型IoT中间件介绍 158
6.3.4 IoT中间件小结 164
6.4 分布式计算 165
6.4.1 云计算 165
6.4.2 雾计算 168
6.4.3 边缘计算 170
思考题 172
第7章 物联网服务 173
7.1 身份相关服务 173
7.2 信息聚合服务 174
7.3 协作感知服务 175
思考题 177
第8章 物联网的典型应用 178
8.1 智能可穿戴 178
8.2 智能家居 180
8.3 智能建筑 182
8.4 智慧环境 183
8.5 智慧交通运输 187
8.6 工业物联网(IIoT) 189
8.6.1 IIoT的特征 190
8.6.2 IIoT架构 190
8.6.3 IIoT适用的通信技术 191
8.7 智能电网 192
8.7.1 物联网帮助智能电网实现信息的流动 193
8.7.2 智能电网上的物联网体系架构 194
8.7.3 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196
8.8 智慧城市 201
8.8.1 智慧城市物联网组网 202
8.8.2 智慧城市物联网的云计算 203
8.8.3 智慧城市物联网的数据流 204
思考题 205
第9章 物联网综合应用实例 206
9.1 智慧居家医疗保健系统 206
9.2 药品供应链智慧管理系统 209
9.3 智慧校园物联网 211
9.4 企业级智能门锁管理系统 212
9.5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 213
9.6 智慧废物收集管理系统 215
9.7 智能电气管理系统 217
9.8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 221
9.9 输电杆塔防护系统 223
9.10 智慧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225
参考文献 231
1.1 物联网的起源 2
1.2 物联网的概念 4
1.3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5
1.3.1 IoT三层架构 6
1.3.2 IoT五层架构 7
1.4 物联网的关键要素 9
1.5 物联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0
1.5.1 物联网能够协助解决的社会问题 10
1.5.2 政府和公共机构的作用 12
1.6 物联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4
思考题 16
第2章 物联网的演进 17
2.1 第一代物联网——标记物理对象 17
2.1.1 EPCGlobal网络 18
2.1.2 机器对机器通信 20
2.1.3 集成RFID系统以及无线
传感器网络 21
2.2 第二代物联网——物理对象的网络化 23
2.2.1 将受限设备集成到IP网络 24
2.2.2 Web技术对物体联网的支持 25
2.2.3 社交网络概念的引入 27
2.3 第三代物联网——社交物联、云计算和
下一代因特网 28
2.3.1 社交物联网 29
2.3.2 以信息为中心进行组网 29
2.3.3 将物联网搬到云上 30
2.3.4 演进的RFID物联网解决方案 32
2.4 探索下一代物联网 32
2.4.1 未来物联网的共性特征 33
2.4.2 未来物联网的概念框架 33
思考题 35
第3章 物联网设备识别 36
3.1 电子产品编码(EPC) 36
3.1.1 EPC编码体系 36
3.1.2 EPC射频识别系统 37
3.1.3 EPC信息网络系统 38
3.1.4 EPC系统——“让产品说话”的
系统 40
3.2 泛在码(UCode) 42
3.2.1 什么是泛在码 42
3.2.2 UCode的特征 43
3.2.3 UCode的解析 43
3.2.4 UCode的应用 45
3.3 寻址(Addressing) 45
3.3.1 IPv4和IPv6 45
3.3.2 6LoWPAN 49
思考题 50
第4章 物联网信息感知 51
4.1 身份感知技术 51
4.1.1 条形码 52
4.1.2 二维码 53
4.1.3 RFID 54
4.2 位置感知技术 59
4.2.1 卫星定位系统 60
4.2.2 移动通信基站定位技术 61
4.2.3 WiFi定位技术 61
4.2.4 RFID定位技术 65
4.2.5 无线传感网定位技术 66
4.3 状态感知技术 67
4.3.1 传感器基本结构 67
4.3.2 传感器的分类 68
4.3.3 状态感知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历程和
命名规则 69
4.3.4 MEMS传感器 70
4.3.5 状态感知技术的应用 71
4.4 过程感知技术 74
思考题 75
第5章 物联网通信 76
5.1 短距离通信技术 77
5.1.1 WiFi技术 77
5.1.2 蓝牙技术 78
5.1.3 ZigBee技术 86
5.1.4 UWB技术 91
5.1.5 LiFi技术 92
5.1.6 Z-Wave技术 96
5.1.7 RFID技术 98
5.1.8 NFC技术 98
5.2 长距离通信技术 104
5.2.1 1G通信技术:语音时代 104
5.2.2 2G通信技术:文本时代 105
5.2.3 3G通信技术: 图片时代 105
5.2.4 4G通信技术:移动互联时代 106
5.2.5 5G通信技术:万物互联时代 107
5.3 低功耗广域物联网技术 111
5.3.1 LoRa 112
5.3.2 SigFox 117
5.3.3 NB-IoT 119
5.3.4 LPWAN技术对比 123
5.3.5 为物联网应用选择合适的LPWAN 126
思考题 127
第6章 物联网的计算 129
6.1 物联网硬件平台 129
6.1.1 Arduino 129
6.1.2 树莓派(Raspberry Pi) 130
6.1.3 Media Tek LinkIt ONE 134
6.2 物联网操作系统 134
6.2.1 物联网操作系统的要素 136
6.2.2 Contiki 139
6.2.3 TinyOS 141
6.2.4 LiteOS 143
6.2.5 RIOT 145
6.2.6 Android Things 146
6.2.7 五大开源物联网OS对比 147
6.2.8 为应用选择合适的物联网操作系统 148
6.3 中间件技术 152
6.3.1 IoT为什么需要中间件 153
6.3.2 IoT中间件的架构 155
6.3.3 典型IoT中间件介绍 158
6.3.4 IoT中间件小结 164
6.4 分布式计算 165
6.4.1 云计算 165
6.4.2 雾计算 168
6.4.3 边缘计算 170
思考题 172
第7章 物联网服务 173
7.1 身份相关服务 173
7.2 信息聚合服务 174
7.3 协作感知服务 175
思考题 177
第8章 物联网的典型应用 178
8.1 智能可穿戴 178
8.2 智能家居 180
8.3 智能建筑 182
8.4 智慧环境 183
8.5 智慧交通运输 187
8.6 工业物联网(IIoT) 189
8.6.1 IIoT的特征 190
8.6.2 IIoT架构 190
8.6.3 IIoT适用的通信技术 191
8.7 智能电网 192
8.7.1 物联网帮助智能电网实现信息的流动 193
8.7.2 智能电网上的物联网体系架构 194
8.7.3 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196
8.8 智慧城市 201
8.8.1 智慧城市物联网组网 202
8.8.2 智慧城市物联网的云计算 203
8.8.3 智慧城市物联网的数据流 204
思考题 205
第9章 物联网综合应用实例 206
9.1 智慧居家医疗保健系统 206
9.2 药品供应链智慧管理系统 209
9.3 智慧校园物联网 211
9.4 企业级智能门锁管理系统 212
9.5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 213
9.6 智慧废物收集管理系统 215
9.7 智能电气管理系统 217
9.8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 221
9.9 输电杆塔防护系统 223
9.10 智慧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225
参考文献 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