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郝近大、陈仁寿主编
页数:232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32347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突出中药学传统特色,介绍了本草学学科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常见研究思路与方法和主要研究对象,并结合现代中药发展实践,介绍本草学在中药资源、生药学、药性理论与临床等各方面的应用情况和应用实例,为有效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药学学术精华提供基础。
作者简介
郝近大,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兼中国药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药学会理事兼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鲜药研究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药学年鉴》《中药材》《中南药学》《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等刊物编委等职。陈仁寿,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曾担任“当世本草纲目”之称的《中华本草》的编委之一,多次主持过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点校过《四库全书??金匮要略》《四库全书??伤寒论》《广瘟疫论》及《针经三书》等,主编出版过《中药大辞典》(第二版)、《毒性本草类纂》、《临床实用中药辞典》、《中医抗癌100讲》、《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二版)》。
目录
上篇 本草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药、本草与本草学
一、古代“药”的含义
二、本草的概念
三、本草的广义与狭义之说
四、本草学的概念
第二节 本苹学的研究对象与內容
第三节 本草学的定义与性质
第四节 本草学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作用
一、辨章学术,辨别真伪,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药学铺路架桥
二、总结药性理论,突出中药学传统特色
三、澄清中药材品种混乱,考证历代本革的用药品种基原
四、为当代中药材的生产、加工与炮制提供历史依据
五、开阔药源,为筛选出更多疗效卓著的药物提供线索
六、为中药学以外的各学科提供必要资料
第五节 本草学的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注重版本差异,尽量选择善本
二、正确引用原文,避免张冠李戴
三、语言文字剖析深透
四、了解作者思想,把握文献宗旨
五、重视药图,考察版本
六、特产药材,查考方志
第二章 历代本草文献
第一节 综合类本草
一、《神农本草经》
二、《本草经集注》
三、《新修本草》
四、《本草拾遗》
五、《海药本草》
六、《重广英公本草》
七、《日华子诸家本草)
八、《开宝本革》
九、《嘉祐补注神农本草》
十、《证类本草)
十一、《本草衍义)
十二、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药、本草与本草学
一、古代“药”的含义
二、本草的概念
三、本草的广义与狭义之说
四、本草学的概念
第二节 本苹学的研究对象与內容
第三节 本草学的定义与性质
第四节 本草学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作用
一、辨章学术,辨别真伪,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药学铺路架桥
二、总结药性理论,突出中药学传统特色
三、澄清中药材品种混乱,考证历代本革的用药品种基原
四、为当代中药材的生产、加工与炮制提供历史依据
五、开阔药源,为筛选出更多疗效卓著的药物提供线索
六、为中药学以外的各学科提供必要资料
第五节 本草学的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注重版本差异,尽量选择善本
二、正确引用原文,避免张冠李戴
三、语言文字剖析深透
四、了解作者思想,把握文献宗旨
五、重视药图,考察版本
六、特产药材,查考方志
第二章 历代本草文献
第一节 综合类本草
一、《神农本草经》
二、《本草经集注》
三、《新修本草》
四、《本草拾遗》
五、《海药本草》
六、《重广英公本草》
七、《日华子诸家本草)
八、《开宝本革》
九、《嘉祐补注神农本草》
十、《证类本草)
十一、《本草衍义)
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