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粤东北客家乡土建筑研究:以广东省兴宁市上长岭村围龙屋为中心

封面

作者:熊寰

页数:29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201734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围龙屋是位于粤东北的一类乡土建筑类型,也是重要文化遗产。围龙屋极具特色,主要体现在建筑文化内涵及其社会性特点。本文从文化遗产视角,以乡土建筑为研究对象,将围龙屋作为切入点进行调查研究。研究时,主要聚焦在围龙屋的空间上,本文将其分为私有空间和共有空间两部分,而后者是本文研究的重心。对此,本文主要从三个研究角度展开。一是哲学层面对乡土建筑的分析,重点引渡了列伏斐尔的空间生产理论,统领本书的行文脉络。二是从历史学角度展开传统宗族制度对围龙屋社会性的影响。本文将“人”与“物”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探索性研究,重点反映和揭示了传统宗族制度与围龙屋空间的关系。三是从建筑人类学角度展开对乡土建筑的研究,因为传统的乡土建筑能够最直接地表现价值、意向、观念和生活方式及其变动。本文通过调查其承载和生产的围龙屋文化,展现围龙屋的社会事实。全文共分为五章。绪论部分阐述了本研究的缘起、过程、方法、思路、目的和意义等,对全文进行的铺垫性的介绍。其次,从客家源流研究、客家社会文化研究和围龙屋研究三方面回顾了与本文相关的重要研究成果。第一章为理论架构,从空间、记忆到乡土建筑理论三方面阐述了本文的理论框架。其中空间角度引渡了列伏斐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记忆角度引渡了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理论,以及人类学关于族群方面的研究成果。乡土建筑角度主要引渡了拉普普的乡土建筑文化决定论。第二章讨论了客家族群的建构过程,通过引用历史学研究成果,指出了“客家中原说”的建构问题及其方法论的错误,并对包括围龙屋在内的客家民居做了总体阐述。第三章探讨了围龙屋空间的构造,以上长岭村为中心,阐述了该村围龙屋的社会性脉络、空间的布局以及传统工艺技术。第四章讨论了围龙屋的宗教空间,在将其分成祖先空间、神灵空间和生殖空间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祭祖、上坟、葬俗、龙神、三山大王、上灯、化胎与五行星石等内容。第五章讨论了围龙屋的公益空间,首先从宗族公益和家族公益两个角度分析了围龙屋的公益传统,其次阐述了围龙屋的公益现状,包括公益组织、个体公益和公益活动等。通过对全文的论述,本文得出了围龙屋共有空间已然衰落和必然衰落的结论,并重点从宗族制度及其所依附的宗法社会角度对此做了解释,从而归纳出社会性文化遗产不可能存在实质性传承和复苏的观点。

作者简介

熊寰,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日本爱知大学学术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陶瓷考古、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理论架构
第一节 空间生产
第二节 族群与记忆
一 民族与族群
二 集体记忆与社会记忆
三 历史记忆
第三节 乡土建筑
一 乡土建筑理论
二 文化遗产视域下乡土建筑研究的方法论
第二章 客家共同体:想象与实存
第一节 想象的共同体:客家历史记忆的建构
一 “客家”称谓
二 客家源流
三 客家共同体的建构
第二节 共同体的实存:客家民居与围龙屋
一 客家民居概况
二 围龙屋典型式样
三 围龙屋变异式样
四 围龙屋的渊源
第三章 围龙屋空间的构造
第一节 上长岭村民居调查
一 上长岭村民居概况
二 上长岭村古民居间脉络
第二节 空间的布局
一 围龙屋的选址
二 围龙屋空间的布局
第三节 空间的建造
一 墙体
二 屋顶与大型木架构
三 排水
第四章 围龙屋的宗教空间
第一节 祖先空间
一 阳宅
二 阴宅
第二节 神灵空间
一 土地神与龙神
二 三山大王
三 其他神灵
第三节 生殖空间
一 化胎与五星石
二 上灯
第五章 围龙屋的公益空间
第一节 公益传统
一 宗族公益
二 家族公益
第二节 公益现状
一 公益组织
二 个体性公益
三 公益性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粤东北客家乡土建筑研究:以广东省兴宁市上长岭村围龙屋为中心》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32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