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光祈
页数:176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20609947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王光祈中国音乐史》主要内容包括:编纂《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王光祈中国音乐史》之原因、律之起源、律之进化、调之进化、乐谱之进化、乐器之进化、乐队之组织、舞乐之进化等。《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王光祈中国音乐史》,十之七八,系余个人心得。其余材料则取之于时贤著作者,十分之一;取之于国外西儒著作者,亦十分之一。
目录
第一章编纂本书之原因,()03
第二章律之起源,005
第一节研究方法与根本思想,005
第二节由五化成七律,008
第三节十二律之成立,016
第四节黄钟长度与律管算法,026
第三章律化,043
第一节京房六十律,043
第二节钱乐之三百六十律/044
第三节何承天十均律,044
第四节梁武帝四通十二笛,049
第五节刘焯十二等差律,051
第六节朴纯正音阶律/053
第七节蔡元定十八律,055
第八节朱载靖十均律/058
第九节清朝律吕,063
第十节十均律与十二均律之利弊,064
第四章调化/065
节五音调与七音调,065
节苏祗婆i十五调,068
第三节从亚剌伯琵琶以考证苏祗婆琵琶/070
第四节燕乐二十八调,077
第五节唐燕乐与琵琶/090
第六节燕乐考原之误点/094
第七节南宋七宫十二调,099
第八节宋燕乐与觜篥/103
第九节起调毕曲问题,105
第十节元曲昆曲六宫十一调,1 10
第十一节昆曲与小工笛/112
第十二节二簧西皮梆子各调,1 18
下篇
第五章乐谱化,123
节律吕字谱与宫商字谱,。123
节工尺谱,’127
第三节板眼符号,130
第四节宋俗字谱/136
第五节琴谱,137
第六节琵琶谱,148
第六章乐器化,151
节敲击乐器,151
节吹奏乐器,。154
第三节丝弦乐器,156
第七章乐队之组织/。159
第八章舞乐化,163
第九章歌剧化,165
第十章器乐化,170
参考书/175
节选
再加以“十二律旋相为宫”之法(譬如“宫调”一种,若十二律各为宫一次,则可得十二种“宫调”),总计可得八十四调。
“十二律旋相为宫”之举,当系战国时代发明;余已于前面第二章内详论。至于“五音调”之五种调式。“七音调”之七种调式,则当较“十二律旋相为宫”一事发明为早。其后“十二律旋相为宫”之法虽废,(唐《杜佑通典》卷一百四十二,《乐典》云:“旋宫之乐久丧,汉章帝建初三年,(西历纪元后七八年),鲍邺始请用之。顺帝阳嘉二年(西历纪元后一三三年),复废。累代会黄钟一均。变极七音。则五钟废而不击,反谓之哑钟。贞观初祖孝孙始为旋宫之法。造十二和乐,合四十八曲,八十四调。”《旧五代史》卷一百四十五,《乐志》,王朴奏疏亦云:“汉至隋垂十代,凡数百年,所存者黄钟之宫,一调而已。十二律中,惟用七声;其余五律,谓之哑钟;盖不用故也。唐太宗复古道,乃用祖孝孙张文收考正雅乐;而旋宫八十四调复见于时,在悬之器方无哑者。”同卷。兵部尚书张昭等亦谓:“汉初制氏所调,惟存鼓舞。旋宫十二均更用之法,世莫得闻。汉元帝时,京房善易别音,探求古义;以周官均法每月更用五音。乃立准调,旋相为宫,成六十调。(光祈按,京房六十调,系以六十律为基础;并非‘五音十二律旋相为宫’。请参看《后汉书律历志》自知)。遭汉中微,雅音沦缺。六十律法,寂寥不传。梁武帝素精音律,自造四通十二笛,以鼓八音;又引古五正二变之音,旋相为宫,得八十四调;与律准所调,音同数异。侯景之乱,其音又绝。隋朝初定雅乐,群党沮议,历载不成。而沛公郑译因龟兹琵琶七音,以应月律五正二变,七调克谐;旋相为宫,复为八十四调。工人万宝常又减其丝数,稍全古淡。隋高祖不重雅乐,令儒官集议。博士何妥驳奏。其郑万所奏八十四调,并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