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汤用彤著
页数:18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30706378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汤用彤先生在民国时代撰写的一部介绍、阐释和研究印度哲学暨佛教史的名作,初版于1945年。全书分十二章,对在印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黎俱吠陀之教、佛教、婆罗门教等的起源、传播、它们的宗师、典籍和基本教义思想等内容做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即使在今天仍具有很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黎俱吠陀》及《阿闼婆吠陀》
第一节 《黎俱吠陀》之教
第二节 《阿闼婆吠陀》之教
第二章 《梵书》及《奥义书》
第一节 《梵书》之婆罗门教
第二节 《奥义书》之教理
附录 《黎俱吠陀集》选译
《奥义书》选译
第三章 释迦同时诸外道
附录 六师学说
顺世外道学说
第四章 耆那教与邪命外道
第一节 耆那教
第二节 邪命外道
第五章 佛教之发展
第六章 婆罗门教之变迁
第七章 数论
第一节 数论之变迁
第二节 数论之学说
附录 《金七十论》科判
第八章 瑜伽论
第一节 瑜伽论之历史
第二节 瑜伽行法
第九章 胜论
第一节 胜论之变迁
第二节 胜论之学说
第十章 正理论
第一节 正理论之原委
第二节 正理论之学说
第十一章 前弥曼差论
第一节 前弥曼差宗义
第二节 声常住说
第十二章 商羯罗之吠檀多论
第一节 吠檀多论之历史
第二节 商羯罗之学说
重印后记
编校后记
第一章 《黎俱吠陀》及《阿闼婆吠陀》
第一节 《黎俱吠陀》之教
第二节 《阿闼婆吠陀》之教
第二章 《梵书》及《奥义书》
第一节 《梵书》之婆罗门教
第二节 《奥义书》之教理
附录 《黎俱吠陀集》选译
《奥义书》选译
第三章 释迦同时诸外道
附录 六师学说
顺世外道学说
第四章 耆那教与邪命外道
第一节 耆那教
第二节 邪命外道
第五章 佛教之发展
第六章 婆罗门教之变迁
第七章 数论
第一节 数论之变迁
第二节 数论之学说
附录 《金七十论》科判
第八章 瑜伽论
第一节 瑜伽论之历史
第二节 瑜伽行法
第九章 胜论
第一节 胜论之变迁
第二节 胜论之学说
第十章 正理论
第一节 正理论之原委
第二节 正理论之学说
第十一章 前弥曼差论
第一节 前弥曼差宗义
第二节 声常住说
第十二章 商羯罗之吠檀多论
第一节 吠檀多论之历史
第二节 商羯罗之学说
重印后记
编校后记
节选
第一章 《黎俱吠陀》及《阿闼婆吠陀》
印度最古典籍首推《黎俱吠陀》,其所载多为雅利安民族颂神歌曲。雅利安种来自北方,地点旧说指为帕米耳,近则指为中亚或南俄,而又复有考为奥匈捷克国境,其入居印度五河流域,似在公元前四千至五千年之中。自时厥后,种族繁殖,势力渐达五印全境,顾亦颇受原有土著民族之影响,但不知始于何时(说者有谓《黎俱吠陀》思想亦受土著影响,然少可考见),思想变迁,衍为一特殊文化。
“吠陀”一字古译为明,于今义为学。因其书渐受尊礼,而此字义转为圣典。印人之认为圣典者初仅三集(《长阿含》有《三明经》,其时《阿闼婆》一集尚未立为圣典)。(一)《黎俱》最早,集一千又十七篇之歌颂,是日颂明。(二)《娑摩吠陀》义为歌明。其中篇什几全取自《黎俱》,依须摩祭摩祀以序次者也。(三)《夜殊吠陀》为祭祀最要典籍,是为祠明。歌祠二明集成于《黎俱》之后。(四)至若《阿闼婆吠陀》则虽晚成立,而其宗教则较《黎俱》卑陋。按之宗教演进程序,早期者多咒语,信魔鬼,其后乃有歌颂崇拜神祗。按《阿闼婆》之思想为魔教,故较《黎俱》之神教为尤古。亦有说者,谓《黎俱》代表雅利安人之宗教,而《阿闼婆》则多土著之思想。言之虽无可征考,而理或然欤。兹分述《黎俱》及《阿闼婆》二吠陀之学说如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