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闫婕
页数:161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20617606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从网络发展的大环境出发,针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反复的探索。书中的许多观念和方法有助于高校决策层重新审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环境和方向。
目录
第一节 高校校园文化概念辨析
第二节 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及价值
第二章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多维思考
第一节 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
第二节 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
第三节 高校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节 网络与网络环境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与校园文化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境遇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理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
第六章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高校制度文化建设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高校物质文化建设
第四节 网络环境下高校精神文化建设
第七章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要求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多维创新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参考文献
节选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一)大学精神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精神 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主体精神,反映了大学的历史、传统、声誉、校风以及特色。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校园文化体系中相对成熟并被全体成员共同认可的主体精神,也是学校优秀文化教育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反映了大学群体特有的文化心态和精神风貌。 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要素,集中体现了一所大学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全体成员创造并认可的文化价值取向,包含大学的办学理念、文化环境、道德水平、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等各方面的内容,也体现了一所大学的整体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 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代表着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推动大学不断改革和发展的先进文化力量。在大学精神的引领下,通过大学师生的参与,校园文化会逐渐将大学的办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活动,并通过一些文化活动和标志物的建设,充分展现独特的文化气质。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赋予了大学新的使命和内涵: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另一方面要借鉴培育大学精神的典型事迹,建设适应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大学校园文化环境。 (二)塑造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大学精神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又隐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了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培育大学精神的依托,也是对大学精神的一种倡导和践行。没有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大学精神将失去生命和活力,而离开了大学精神的校园文化也将丢失灵魂和精髓。 1.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性 大学精神代表了学校办学凝聚力。大学精神超越了以往的追求,成为一所大学的主旋律,支持着大学的发展和进步,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如今的大学教育不但要传授知识、解答疑惑,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但仅靠学校的日常教学是远远达不到这个目的的,因此必须通过大学精神的培育去引导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成长,不仅这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文化的真正力量在于营造一个环境氛围,并对身处这种环境氛围中的人产生具体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建筑、制度、行为、校风、学风都应当明确地反映出学校所提倡的大学精神,并起到陶冶情操、磨炼品行、塑造性格的重要作用。 2.大学精神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对提升学生文化品味、强化育人功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注重强调大学精神的培养,并通过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利用大学精神彰显校园文化的关键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大学精神为指导,统筹安排、深化主题,明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传承大学精神。 (三)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 高校校园文化要发挥其影响、感召、引导和约束作用,就必须要体现大学文化的精神。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建设者充分把握当代大学的办学宗旨,在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并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1.凝聚大学精神的办学理念 大学未来发展的系统构想应当包括大学的办学理念、目标追求、社会责任,它指引着大学的发展方向,是大学制度建设的思想基础,并规范大学的运行轨道。大学的办学理念体现着一所大学的个性特征,不同大学的办学理念催生了不同的办学特色、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如北京大学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理念成就其“大学之大”,清华大学的“知类通达,通重于专”理念培养了一大批学贯中西、文理兼修的科学文化大师。办学理念也要求大学成员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在谋求学校发展的同时,要以学生的教育培养为主,让学生有能力担当起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