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大海
页数:178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20617625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案例分析下数学教学技能探究》主要阐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数学教学实践技能,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遵循《基础课程改革纲要》确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结合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及的基本理念,以创新的方式指导教学方式、教学技能的训练。 《案例分析下数学教学技能探究》既可以作为数学教学技能理论方面的探讨参照,也可以作为数学教学实践应用的参考借鉴。 《案例分析下数学教学技能探究》共详述了九种数学教学技能,首先由课前技能——教学设计技能、导入技能切人,着重于合理布局,在学生思维达到非常好的状态前,搭建出适合学生充分发展的舞台;其次阐述课中技能——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结束技能的运用,这些技能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其应用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听讲状态;最后探讨课后技能——活动组织技能、听课技能以及评课技能。一堂成功的课,少不了画龙点睛的归纳概括,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能创造出无穷的回味意境,教师也会在对课堂的总结与分析中获益良多。在各个教学技能论述中,笔者在构建基本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当前阶段数学课程的发展现状,选择典型教学案例与教学技能理论要点,更好地帮助读者掌握数学课堂教学的各项技能。 《案例分析下数学教学技能探究》在阐述理论的同时,每章均基于案例分析,引用大量小学数学实际教学案例、教师课堂录像或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技能训练录像作为论述典型。个别章节还附带了教学设计模块,充分展示了技能训练提升的全过程。此种安排的目的在于将理论同实践紧密结合,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案例分析来进行实践,从而使技能训练达到更好。 《案例分析下数学教学技能探究》的一大特色是着重于对职前教师和新任教师的技能训练培养,有助于新手教师在经过系统的训练后更迅速地成为经验型教师。
作者简介
吴大海,出生于1974年,中学数学一级教师,国家高级教育管理师,从事数学教育及德育管理二十多年,一直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技能与小学德育实践研究,在成长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属于自己的方式、方法与特色。曾有多篇论文发表并编有多部校本教材,共计五十多万字。
目录
第一节 探索教学技能内涵
第二节 了解教学技能训练方式
第三节 有效教学视域下的数学教学
第二章 案例分析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技能探究
第一节 理解概念:什么是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技能
第二节 渗透内涵: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类型
第三节 探索现状: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实施现状
第四节 案例分析: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技能应用策略及实训
第三章 案例分析下数学课堂导入技能探究
第一节 理解概念:什么是数学课堂导入技能
第二节 渗透内涵:数学课堂导入技能的类型
第三节 探索现状:数学课堂导入技能实施现状
第四节 案例分析:数学课堂导入技能应用策略及实训
第四章 案例分析下数学教学语言技能探究
第一节 理解概念:什么是数学教学语言技能
第二节 渗透内涵:数学教学语言技能的类型
第三节 探索现状:数学教学语言技能实施现状
第四节 案例分析:数学教学语言技能应用策略及实训
第五章 案例分析下数学课堂提问技能探究
第一节 理解概念:什么是数学课堂提问技能
第二节 渗透内涵:数学课堂提问技能的类型
第三节 探索现状:数学课堂提问技能实施现状
第四节 案例分析:数学课堂提问技能应用策略及实训
第六章 案例分析下数学课堂讲解技能探究
第一节 理解概念:什么是数学课堂讲解技能
第二节 渗透内涵:数学课堂讲解技能的类型
第三节 探索现状:数学课堂讲解技能实施现状
第四节 案例分析:数学课堂讲解技能应用策略及实训
第七章 案例分析下数学课堂结束技能探究
第一节 理解概念:什么是数学课堂结束技能
第二节 渗透内涵:数学课堂结束技能的类型
第三节 探索现状:数学课堂结束技能实施现状
第四节 案例分析:数学课堂结束技能应用策略及实训
第八章 案例分析下数学活动组织技能探究
第一节 理解概念:什么是数学活动组织技能
第二节 渗透内涵:数学活动组织技能的类型
第三节 探索现状:数学活动组织技能实施现状
第四节 案例分析:数学活动组织技能应用策略及实训
第九章 案例分析下数学课堂听课评课技能探究
第一节 案例分析下数学听课技能探究
第二节 案例分析下数学评课技能探究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案例分析下数学教学技能探究》: 在如今数学新课导人的课堂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导入内容,讲得过多、管得过死,采取较为专制武断的管理方式,以教师过多的讲授代替学生的思考,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根据计划好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讲课,不注重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兴趣……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的学生观不足;另一方面是固守传统的教育观念,固执己见。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在数学的新课导人过程中教师要准备与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相符合的新课导人内容,使其在新课导入的基础上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与转化。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新课导人的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仍有一部分教师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在新课导入的过程中仍然是教师在讲,学生的参与非常少,他们没有重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新的知识经验间的联系,也就不能在此过程中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导入的环节就开始主动学习,主动促进新旧知识经验的联结与转化。 现代学生观认为,认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优化教学活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龄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不同,在选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时,必须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水平相一致。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较难长时间集中在一点上,他们在课堂上活泼好动、思维开阔,但是许多教师往往不能理解他们生性好动的性格特点,强迫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所要讲授的内容上。不少教师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他们感觉给小学生上课特别累,感觉他们乱讲乱动,不听指挥,一节课完成后往往筋疲力尽。另外一些具有现代学生观的教师却能够认识到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这一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设计新课导人的内容,如通过多彩的动画、图片、音频或实物进行新课导人,并在此环节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因此,对导入方法的选择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接受性,以此来设计导人过程才不致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对后续新课内容的讲授和课堂纪律的维护作用都很明显。 数学导人观认为,在进行数学教学前要设计良好的新课导人,它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就使学生产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这对于新课的讲授有重要的意义。但在教师队伍中仍然存在一部分教师忽视导人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导人费时费力,所以新课导人这一环节往往草草了事,转而将注意力集中于下一阶段的新课内容讲授。也有一部分教师则过于看重导人的作用。他们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新课导入的环节,致使新课教学的其他环节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这种导人观念是不正确的。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导人观,遵循导入原则,组织新课导人,在新课导人的过程中把握导人的时间,针对新课的内容和新课的类型选择最有效的导人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在正确数学导人观的指引下组织高效的教学。 2.导入技能水平不足 笔者在进行调查和访谈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教师认为自己所执教的是小学低年级数学,难度低,故习惯用自己多年来所接受的专业知识来加强数学教育的逻辑性与系统性,而忽视了数学的基础性、趣味性和生活性。在新课导入的过程中,通过草草的导入引入新课,只教学生解题思路和练习题目,导致学生在新课教学的课堂上昏昏沉沉,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也就是说,对数学的学习并不只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探索数学学习的乐趣,以此来寻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更高层次的体验。整个过程的连贯性不可或缺地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新旧经验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将所要用到的各类知识信手拈来,让学生信服,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但是,教师掌握的知识只“专”不“博”,具备了专业知识,但是不能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就会很难达到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要想成为一个综合型、专业型、经验型的教师,要学会将不同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为自己和学生所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