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曾雄佩
页数:224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0967553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技术扩散在经济学以及经济史的研究中都是十分重要的主题,技术的创新与扩散被认为是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技术变迁反映的便是新技术出现与扩散的一个过程,本书就以中国印刷技术的变迁为例来研究技术扩散,从资本的视角来考察印刷技术变迁,主要是市场上的投资者对印刷技术的投资选择,这不仅为丰富技术变迁与技术扩散理论有所贡献,也会为现实中如何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的问题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曾雄佩,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中国经济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史、中国经济思想史,当前的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历史上知识、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以及中代印刷技步推动的知识、信息传播对工商业发展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刊物上文多篇。
相关资料
为科步而苦读,为国家强盛而深研,做一个造福人类的知识奉献者。
——陈东琪(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湖南师范大学1981届毕业)
做学问贵在坚持,要从广大民众的利益出发,注重从实践中汲取营养。
——魏后凯(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国家哲学社科领军人才,湖南师范大学1984届毕业)
体现新兴商业模式特征,采用科学规范的研究范式,解决管理问题。
——唐加福(东北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科评议组成员,湖南师范大学1989届毕业)
本书特色
★为科学进步而苦读,为国家强盛而深研,做一个造福人类的知识奉献者。
——陈东琪(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湖南师范大学1981届毕业)
★做学问贵在坚持,要从广大民众的利益出发,注重从实践中汲取营养。
——魏后凯(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国家哲学社科领军人才,湖南师范大学1984届毕业)
★体现新兴商业模式特征,采用科学规范的研究范式,解决管理问题。
——唐加福(东北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湖南师范大学1989届毕业)
目录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说明与理论框架
一、相关说明
二、理论框架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中国印刷史的文献
二、关于技术变迁与扩散的文献
第四节 内容与结构
第五节 贡献与创新
一、方法上的创新
二、观点上的创新
三、资料上的创新
第六节 研究展望
第二章 中国印刷技术的变迁
第一节 中国印刷技术变迁的大致历程
第二节 中国传统印刷技术的特点与发展
一、雕版印刷的特点与发展
二、传统活字印刷的特点与发展
第三节 西式印刷技术的特点、传播与发展
一、西式活字印刷技术的传入与发展
二、石印技术的特点与发展
三、西式印刷设备的传入
四、西式印刷技术与设备的传播路径
……
第三章 中国的图书市场与印刷技术变迁
第四章 教会印刷所的治理结构对印刷技术传播的影响
第五章 早期企业制度与石印技术的发展
第六章 综合性印刷出版公司与新式印刷技术的发展——以商务印书馆为例
第七章 本书的若干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前言
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转型,西方的技术与制度也相继传入中国。为了自强富国,中代知识与知识分子主导的变革经历了器物、制度与伦理三个阶段,其中器物指的是技术工艺,而制度与伦理则属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范畴。洋务运动集中学的技术工艺,但在“仿西洋之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制度与文化对技步的作用。本书便是以中国印刷技术的变迁为例来研究制度、经济、文化等因素对技步与转型的影响。选择印刷技术作为研究对象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印刷技术是一项与文化教育、知识与信息传播、人力资本等密切相关的重要技术,研究印刷技术的变迁既有助于深化对技术扩散的认识,也能加强对社会与经济发展问题一步理解;第二,中国是印刷技术的发源地,至今已有上千年使用印刷术的历史,而从明末清初到20世纪初的四百多年时间里,中国印刷技术经历了数次重大的转变,为研究技术扩散与技术变迁提供了很好、很丰富的历史事实。
在西方印刷入之前,中国便同时拥有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两种印刷技术。虽然活字印刷在很多方面要比雕版印刷优越,但活字印刷的推广有限,一直没能代替雕版印刷在中国印刷业的主流地位。从清乾隆年间开始,木活字印刷在族谱印制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很多地区成为印制族谱的主流。19世纪初,西式印刷术随着新教传教士在华传教被引介而来,各教会纷纷在中国设立印刷所,为西式印刷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19世纪70年代之后,西式印刷技术在中国的传入发展与本土化阶段,中国民间的印刷出版商代替传教士,成为这一阶段推广新式印刷技术的主导力量。西式的石印在19世纪末取代了雕版印刷在中国印刷市场的主流地位。20世纪初,以西式活字印刷为主业的综合性印刷出版公司兴起,西式的活字印刷也随之成为了中国印刷术的主流。
本书首先研究了市场需求对技术选择的作用。印刷技术适用的图书市场又会受到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相比雕版印刷,传统活字印刷技术的初始资本投入更大,效率更高,但传统活字印刷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普及有限。不过从清乾隆年间开始,木活字印刷成为印制族谱的主流方式。分析发现,科举考试使儒家经典书籍占据了中国图书市场的主导地位,这些书籍内容长年不变,雕版印刷可满足其重的需求。而木活字印刷之所以能在族谱印制中盛行,本的原因是族谱印制的市场足够大,市场需求能够弥补木活字印刷前期的初始投入。在宗族发达地区,族谱数十年一修,市场前景广阔,降低了投资活字印刷族谱的市场风险。此外,晚清的教育改革导致图书市场发生巨变,西式活字印刷技术得到推广。
节选
第一节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技术扩散在经济学以及经济史的研究中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技术的创新与扩散被认为是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技术变迁反映的便是新技术出现与扩散的一个过程,故本书的研究将侧重于技术扩散。技术的采用与推广其实可以看作是一种投资者(企业)的投资行为,只有当投资者有意愿并且有能力投资于某一项技术时,这项技术才有机会使用与推广.市场与资本则是投资某项技术的重要考量因素。从投资者的视角对技术变迁加以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技术变迁内在机制的认识。本书以中国印刷技术的变迁为例来研究技术扩散的两个重要原因。第一.印刷技术是一项与文化教育、知识与信息传播、人力资本等密切相关的重要技术,研究印刷技术的变迁既有助于深化对技术扩散的认识,也能加强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等问题一步理解;第二,中国是印刷技术的发源地.至今已有上千年使用印刷术的历史,而从明末清初到20世纪初的四百多年时间里,中国印刷技术经历了数次重大的转变,为研究技术扩散与技术变迁提供了很好、很丰富的历史事实。在西方印刷入之前,中国便同时拥有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两种印刷技术。雕版印刷术始于隋唐时期,并逐渐成为中国文字的主要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