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魏国彬
页数:366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4824179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滇缅抗战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的结题成果,项目编号是15BTQ034。该书由三部分组成:部分是绪论,包含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为一至三章,分别从滇缅抗战文献的文本形态、行为形态和观念形态开展统计分析;第三部分为第四、第五章,分别从统计分析和建设思考的角度来展开论述。
作者简介
魏国彬,汉族,湖南安乡县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兼任九三学社安徽财经大学基层委主委、安徽省写作学会副会长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滇缅抗战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安徽省重点研究与科技开发计划项目“大禹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的关键技术及其开发利用研究”等各级各类课题10多个,出版《电视剧市场体系研究》《少数民族电影学的理论建构》《永昌古道霞客行》等10余部学术专著。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地方高校馆藏资源建设
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三、中日历史观的博弈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历史、史料和文献的关系
二、滇缅抗战的历史学研究
三、滇缅抗战的史料学研究
四、滇缅抗战的文献学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滇缅抗战文献的系统分析
二、滇缅抗战文献的类型分析
三、滇缅抗战文献的时序分析
四、滇缅抗战文献的统计分析
第四节 研究思路
一、滇缅抗战文献研究的理论视野
二、滇缅抗战文献研究的研究过程
三、滇缅抗战文献研究的文本内容
第二章 滇缅抗战文献的文本形态
第一节 滇缅抗战文献的文本结构
一、滇缅抗战文献文本的视觉结构
二、滇缅抗战文献文本的意义结构
三、滇缅抗战文献文本的整体结构
第二节 滇缅抗战文献的文本类型
一、滇缅抗战文献的媒介类型
二、滇缅抗战文献的表达类型
三、滇缅抗战文献的传播类型
第三节 滇缅抗战文献的文本类型特征
一、滇缅抗战文献媒介类型的数量统计
二、滇缅抗战文献表达类型的数量统计
三、滇缅抗战文献传播类型的数量统计
第三章 滇缅抗战文献的行为形态
第一节 滇缅抗战文献的生产传播
一、滇缅抗战文献的传播过程
二、滇缅抗战文献的生产要素
三、滇缅抗战文献的生产类型
第二节 滇缅抗战文献的生产主体
一、生产主体的历史关系类型
二、生产主体的地域关系类型
三、生产主体的产权关系类型
四、生产主体的作者类型统计
第三节 滇缅抗战文献的分期统计
一、滇缅抗战时期的文献数量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献数量
三、前三十年时期的文献数量
四、改革开放时期的文献数量
五、滇缅抗战文献的数量统计
第四章 滇缅抗战文献的观念形态
第一节 滇缅抗战文献的题材内容
一、滇缅抗战地理空间文献的统计
二、滇缅抗战历史人物文献的统计
三、滇缅抗战历史事件文献的统计
四、滇缅抗战文献题材内容的统计
第二节 滇缅抗战文献的内容变迁
一、滇缅抗战时期的文献内容变迁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献内容变迁
三、前三十年时期的文献内容变迁
四、改革开放时期的文献内容变迁
第三节 滇缅抗战文献的情感态度
一、历史关系类型的情感态度
二、地域关系类型的情感态度
三、产权关系类型的情感态度
第五章 滇缅抗战文献的统计分析
第一节 滇缅抗战文献文本的传播特征
一、滇缅抗战文献的中坚作者
二、滇缅抗战文献的优势文本
三、滇缅抗战文献的核心题材
第二节 滇缅抗战文献生产的时代特征
一、滇缅抗战文献生产的黄金时段
二、滇缅抗战文献生产的历史节点
三、滇缅抗战文献生产的政策导向
第三节 滇缅抗战文献生产的影响因素
一、时代因素与历史关节点规律
二、地域因素与本地关注性规律
三、政治因素与政策导向性规律
第六章 滇缅抗战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第一节 滇缅抗战文献的搜集
一、学科专业、馆藏建设与文献搜集
二、形态类型、搜集方法与免费赠送
三、地方历史、文献史料与田野调查
第二节 滇缅抗战文献的整理
一、资料整理与汇编成册
二、分类整理与编目规则
三、集中存放与馆藏建设
第三节 滇缅抗战文献研究
一、滇缅抗战的史料学研究
二、滇缅抗战史的学术研究
三、地方历史的文献学研究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主要内容与观点
第二节 基本功能和作用
一、历史证据功能
二、文化展示功能
三、舆论引导功能
第三节 研究主题和领域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滇缅抗战文献新增目录(2015.1—2019.8)
二、滇缅抗战文献补充目录(1937.7—2014.12)
后记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地方高校馆藏资源建设
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三、中日历史观的博弈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历史、史料和文献的关系
二、滇缅抗战的历史学研究
三、滇缅抗战的史料学研究
四、滇缅抗战的文献学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滇缅抗战文献的系统分析
二、滇缅抗战文献的类型分析
三、滇缅抗战文献的时序分析
四、滇缅抗战文献的统计分析
第四节 研究思路
一、滇缅抗战文献研究的理论视野
二、滇缅抗战文献研究的研究过程
三、滇缅抗战文献研究的文本内容
第二章 滇缅抗战文献的文本形态
第一节 滇缅抗战文献的文本结构
一、滇缅抗战文献文本的视觉结构
二、滇缅抗战文献文本的意义结构
三、滇缅抗战文献文本的整体结构
第二节 滇缅抗战文献的文本类型
一、滇缅抗战文献的媒介类型
二、滇缅抗战文献的表达类型
三、滇缅抗战文献的传播类型
第三节 滇缅抗战文献的文本类型特征
一、滇缅抗战文献媒介类型的数量统计
二、滇缅抗战文献表达类型的数量统计
三、滇缅抗战文献传播类型的数量统计
第三章 滇缅抗战文献的行为形态
第一节 滇缅抗战文献的生产传播
一、滇缅抗战文献的传播过程
二、滇缅抗战文献的生产要素
三、滇缅抗战文献的生产类型
第二节 滇缅抗战文献的生产主体
一、生产主体的历史关系类型
二、生产主体的地域关系类型
三、生产主体的产权关系类型
四、生产主体的作者类型统计
第三节 滇缅抗战文献的分期统计
一、滇缅抗战时期的文献数量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献数量
三、前三十年时期的文献数量
四、改革开放时期的文献数量
五、滇缅抗战文献的数量统计
第四章 滇缅抗战文献的观念形态
第一节 滇缅抗战文献的题材内容
一、滇缅抗战地理空间文献的统计
二、滇缅抗战历史人物文献的统计
三、滇缅抗战历史事件文献的统计
四、滇缅抗战文献题材内容的统计
第二节 滇缅抗战文献的内容变迁
一、滇缅抗战时期的文献内容变迁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献内容变迁
三、前三十年时期的文献内容变迁
四、改革开放时期的文献内容变迁
第三节 滇缅抗战文献的情感态度
一、历史关系类型的情感态度
二、地域关系类型的情感态度
三、产权关系类型的情感态度
第五章 滇缅抗战文献的统计分析
第一节 滇缅抗战文献文本的传播特征
一、滇缅抗战文献的中坚作者
二、滇缅抗战文献的优势文本
三、滇缅抗战文献的核心题材
第二节 滇缅抗战文献生产的时代特征
一、滇缅抗战文献生产的黄金时段
二、滇缅抗战文献生产的历史节点
三、滇缅抗战文献生产的政策导向
第三节 滇缅抗战文献生产的影响因素
一、时代因素与历史关节点规律
二、地域因素与本地关注性规律
三、政治因素与政策导向性规律
第六章 滇缅抗战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第一节 滇缅抗战文献的搜集
一、学科专业、馆藏建设与文献搜集
二、形态类型、搜集方法与免费赠送
三、地方历史、文献史料与田野调查
第二节 滇缅抗战文献的整理
一、资料整理与汇编成册
二、分类整理与编目规则
三、集中存放与馆藏建设
第三节 滇缅抗战文献研究
一、滇缅抗战的史料学研究
二、滇缅抗战史的学术研究
三、地方历史的文献学研究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主要内容与观点
第二节 基本功能和作用
一、历史证据功能
二、文化展示功能
三、舆论引导功能
第三节 研究主题和领域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滇缅抗战文献新增目录(2015.1—2019.8)
二、滇缅抗战文献补充目录(1937.7—2014.12)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