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敏州
页数:288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1173071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70余年,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及危重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推动中西医结合临床创新发展,提高临床疗效领域成就突出。本书从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的学术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对陈可冀院士治疗相关疾病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挖掘
作者简介
张敏州,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医大师邓铁涛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医大师陈可冀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重症医学大科学术带头人,广东省高校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创新团队负责人,广州市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症医学重点专科协作组总负责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副会长兼心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8项,1998年在全国中医院中率先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主持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5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SCI源期刊收录40篇(通讯作者)。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材)。主编学术专著8部,其中《胸痹心痛与冠心病介入》是首部冠心病介入领域的中西医结合专著。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5项,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医药国际贡献奖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持制订中文和英文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培养博士研究生20人,硕士研究生30人,被评为广东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和医师行业最高荣誉“中国医师奖”等。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上篇为理论探讨篇,对陈可冀院士的学术思想与相关中西医结合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中篇为临床实践篇,分别对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的学术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对陈可冀院士治疗相关疾病的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挖掘;下篇为基础研究篇,分别论述了在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的指导下,对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的基础研究经验,期望对各位读者有抛砖引玉作用。同时,医案是医家临床实践的记录,也是其临床思维活动的真实载体,我们在临床实践篇中通过对医案的分析更好地总结了陈可冀院士的诊疗经验和方药运用体会。
目录
一、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的传承与发展
二、芳香温通疗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三、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从血瘀证理论到痰证理论
四、陈可冀对“西学中”的推进及对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的意义
五、陈可冀“瘀毒”病因学说对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的启示
六、病证结合与心力衰竭
七、灵活运用陈可冀胸痹相关理论指导微血管性心绞痛治疗
八、陈可冀“瘀毒致变”学术理论中“毒”的探讨
九、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循证体系构建之路
第二部分 临床实践篇
一、血瘀证理论与心肌梗死
二、血瘀证理论与冠心病心绞痛
三、“瘀毒致变”理论与PCI围术期心肌梗死
四、八段锦序贯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五、血瘀证理论与高脂血症
六、心律失常
七、血瘀证理论与高尿酸血症
八、从“虚”“瘀”“水”探讨心力衰竭
九、血瘀证理论与糖尿病
十、高血压
十一、代谢综合征
十二、脑梗死
十三、中风辨证基础及活血化瘀中药的应用机制
十四、血瘀证理论与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
十五、陈可冀血瘀证理论在脓毒症诊疗中的应用
十六、运用陈可冀血瘀证理论论治脓毒症心功能障碍
十七、血瘀证理论与肺栓塞
十八、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十九、骨关节炎
二十、通冠胶囊对冠心病PCI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
二十一、从血府逐瘀汤的方证看血瘀证实质
第三部分 基础研究篇
一、急性肝衰竭机制研究和中医药治疗进展
二、化痰中药及方剂干预高脂血症及胆固醇逆转运研究
三、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的基础研究进展
四、心力衰竭的基础研究探究
五、益气活血理论辨治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研究进展
六、益气活血法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七、益气活血法在心肌梗死后心肌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八、解毒活血中药配伍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机制研究
九、心肾综合征及活血化瘀法干预研究
十、慢性代谢炎症在代谢综合征中的地位及干预策略
十一、纳豆激酶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