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谢梅
页数:274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30241507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文化创意与策划》以文化创意与策划的理论、操作和案例为主线,分为基础知识篇、操作实务篇、案例研究篇三大部分。从介绍创意与策划的基本知识入手,以各类文化产品的特点和创意规律为核心,着重阐述如何进行各类文化产品的创意与策划,并在重点分析世界各国的创意策划经典案例的基础上,培养读者关于创意与策划的先进理念与灵感,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创新能力。 《文化创意与策划》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政府文化管理部门、文化企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用书。
目录
第一章 文化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学习目标
导言
第一节 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一、文化的含义
二、文化的特点
第二节 文化类型与形态
一、文化类型
二、文化形态
第三节 文化与创意策划
一、文化创意
二、文化策划
三、文化与创意策划的关系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 创意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学习目标
导言
第一节 创意的含义与特点
一、创意的含义
二、创意的类型
三、创意的特点
第二节 创意的原则与方法
一、创意的原则
二、创意的先决条件
三、创意的思维方法
第三节 创意的程序与步骤
一、创意四环节
二、其他创意程序
延伸阅读(一)激发创意灵感的几条法则
延伸阅读(二)194种创意线索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策划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学习目标
导言
第一节 策划的含义与特点
一、策划的含义
二、策划的特点
第二节 策划的原则与方法
一、策划的原则
二、策划的方法
第三节 策划的程序与步骤
一、组织准备阶段
二、战略规划阶段
三、行动实施阶段
四、评估反馈阶段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 文化产品的创意与策划
学习目标
导言
第一节 文化产品的含义与特点
……
中篇 操作实务篇
下篇 案例研究篇
节选
《文化创意与策划》: 文化类型是对文化进行分类的术语,是人们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形成的文化形态特征。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文化类型界定为:“在文化分类中,一种以经过选择并互相起作用的各特征或各组特征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因为任何文化样式都有分类学上的意义,那些为分类而选择的形象就要以考虑中的特殊问题为依据……可以按照惯用的价值定向、整合原则或风俗习惯的复杂程度,作类型学的探索。考古学家为了建立时间和空间的序列,已经使用了根据各种典型的人工制品体系所划定的类型。使用这一概念还包括选择比较特征、选择比较点以及确定这些抽象概念以外的实用价值等许多问题。” (一)不同历史文化观下的文化类型 在西方文化学历史上,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先后对文化类型进行过比较集中的理论研究。他们都是在世界文明史这一大背景中对文化别类定型,由此提出了别类的基本单位和定型的基本标准两个较重要的问题。以别类定型为特点的文化类型理论,目的在于更好地进行文化比较①。而中国学者梁漱溟、钱穆和冯友兰对文化类型的分析比较也是基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观而形成。 1.斯宾格勒的文化民族分类 斯宾格勒认为,文化是具有形态的有机体,通过具体的“民族,语言和时代,战争和观点,国家和神祗,艺术和工艺品,科学、法律、经济类型和世界观,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事件”等形式表现出来②。他把世界文明史“分割”为希腊(古典)、阿拉伯、西方、印度、中国、埃及、巴比伦、墨西哥八个部分,它们都是独立的、已经发展完成了的文明形类;而俄罗斯被作为尚未完成的一个部分来对待。 2.汤因比世界文明史分割 汤因比把世界文明史“分割”为26个部分,认为其中5种文明(即波利尼西亚、爱斯基摩、游牧、斯巴达、奥斯曼)己停止发展,另外21种(即西方基督教、拜占庭东正教、俄罗斯东正教、古代希腊、古代伊朗、古代阿拉伯、古代叙利亚、印度、古代印度、中国、日本一朝鲜、古代中国、米诺斯、古代苏末、赫梯、古代巴比伦、古代埃及、安第斯、尤卡坦、古代墨西哥、玛雅)还正在发展过程中。汤因比的“分割”,是建立在“文明”或“社会”这样一个别类的基本单位之上的。 3.梁漱溟的文化类型学说 (1)文化三路向。 五四前后,梁漱溟在其成名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提出了“文化三路向”说,首次系统地比较了中国、印度和西方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这是从“别类的基本单位”进行的划分。他以“意欲”(will)作为定型的基本标准阐述了其文化观,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①。他认为,意欲的不同导致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而不同的解决方法导致了不同的文化路向。 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梁漱溟认为,西方文化是理智的,表现为以计算的态度对待自然和个人,即西方文化的生活态度讲究人对自然的征服、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由此创造了近代西方的科学和民主。 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中国文化的生活态度是追求生活的乐趣、和谐、伦理道德的自我完善,其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际关系崇尚情感,社会生活的玄学化和艺术化,满足于已成的物质成就,所以近代发展相对滞后。中国人的思想是安分、知足、寡欲、摄生,不提倡物质享乐,但也没有印度的禁欲思想。 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的生活态度源于佛教的“人生是苦”,反对物质享受,主张“反身向后”,追求人精神的超脱。印度文化表现为在对自然、人际关系和精神生活时都是佛者的现量体认占统治地位。 梁漱溟认为,文化是随人类生活问题的转移而相应变化的,西、中、印三种文化类型即是由三种生活态度、三种生活路向演化出的三大文化派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