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冯朝睿 著
页数:28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01022584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消除贫困是全人类孜孜不倦追求的美好生活目标。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响应联合国人口发展计划,始终坚持大力推进扶贫、脱贫工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实施了适合中国国情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扶贫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部署下,我国改变传统扶贫模式,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建立健全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多元协作反贫困的体制机制,进而构建了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及其他组织参与的“大扶贫”模式。本书以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在反贫困领域的政策制定、目标下达、时刻表推进及很终的脱贫攻坚效果为切入点,以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很多、自然条件很恶劣的云南省为研究样本,从国内外学术文献研究、中国扶贫政策的变迁、云南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的实践及效果评估、构建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总结梳理云南脱贫攻坚战役中的有效做法,为中国反贫困治理给出云南方案,以期为促进我国边远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冯朝睿,管理学博士,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土研究生导师。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务院乡村振兴智库研究员,云南省政府质量奖评审专家,华夏研究院研究员,云岭大讲堂主讲嘉宾。研究方向为政府治理与公共政策。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马工程”重大项目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省院省校合作项目、云南“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决策咨询项目等17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课题10多项。在《管理世界》、《云南社会科学》、《经济问题探索》、CPCI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撰写专著3部,参编著作2部,翻译外文著作1部。先后获得云南省第十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云南省第二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优秀论文奖,云南省第二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民盟中央参政议政部优秀论文奖。积极服务国家及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多篇决策咨询报告被采纳,多篇成果在《成果要报》、“学习强国”等平台刊发。
本书特色
本书以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在反贫困领域的政策制定、目标下达、时刻表推进及最终的脱贫攻坚效果为切入点,以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最多、自然条件最恶劣的云南省为研究样本,从国内外学术文献研究、中国扶贫政策的变迁、云南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的实践及效果评估、构建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总结梳理云南脱贫攻坚战役中的有效做法,为中国反贫困治理给出云南方案,以期为促进我国边远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
目录
第一章 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经济学视角下的反贫困治理
第二节 社会学视角下的反贫困治理
第三节 民族学视角下的反贫困治理
第四节 公共管理学视角下的反贫困治理
第五节 多元协作视角下的反贫困治理
第六节 研究总结与文献述评
第二章 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的模式变迁与意涵解读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反贫困治理模式变迁
第二节 多中心协同“大扶贫”治理模式的政策保障
第三节 云南省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的整体做法
中篇 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的实践逻辑
第三章 中央、云南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政策文本解析
第一节 内容分析法概述
第二节 政策工具视域下中央一云南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的文本量化研究
第三节 中央一云南大扶贫能力提升与展望
第四章 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的实践逻辑——以滇西北连片特困地区为例
第一节 调研方法、对象及过程
第二节 滇西北连片特困地区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的方式
第三节 滇西北连片特困地区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实践
第四节 滇西北连片特困地区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 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能力的提升策略
第五章 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效果研究
第一节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概述
第二节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内涵
第三节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运用
第四节 反贫困治理效果评价的意义
第五节 评价因素识别与指标建立
第六节 问卷测量
第七节 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效果评价结构模型与数据处理
下篇 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模式构建的策略及2020年后反贫困治理展望
第六章 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第一节 制度性分权: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的制度保障
第二节 多主体参与: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的力量源泉
第三节 差异化产业: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的成功路径
第四节 跨区域共享: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的要素基础
第五节 联席性商议: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的机制
第七章 2020年后中国反贫困治理展望
第一节 科学技术赋能脱贫攻坚
第二节 减贫随机实验法对中国减贫脱贫的启示
第三节 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可持续研究
第四节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新时代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五节 乡村振兴接棒精准扶贫,开启扶贫协同联动新时代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