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许斗斗著
页数:361页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01022354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当代国外知名学者海德格尔、波德里亚、鲍曼等对马克思哲学中的生产、生态、技术、消费、工人阶级、唯物主义、共产主义等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提出的质疑, 围绕马克思哲学的现实性、实践性和真理性这一中心线索, 对这些质疑逐一展开回应和辩驳。同时, 针对黑格尔、海德格尔真理观中的主观性和抽象性, 作者阐述了马克思真理的社会现实性和人民性。
作者简介
许斗斗,1964年生,福建莆田人,哲学博士。现任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和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科技哲学、当代社会理论。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专著两部。
本书特色
马克思自其哲学创建之日起,就在与各种错误思潮做斗争中丰富和完善,因此质疑与批判是其哲学的整体运思过程,是其精神特质。
本书在回应与辩驳中确立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真理性和革命性,并通过回应与辩驳,进一步展示了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性和当代价值,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生产实践与现实的人
第一节 马克思实践的生产转向
第二节 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生产实践的质疑
第三节 现实的人与现实性哲学
第四节 吗克思的辩证法与人的现实生存
第二章 真理的现卖性
第一节 黑格尔的真相与制造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真理与道说
第三节 巴迪欧的政治真理与运作
第四节 马克思的真理与现实
第三章 技术时代的实践责任
第一节 启蒙的现代性与风险社会
第二节 技术风险与文化建构
第三节 技术时代与责任价值
第四节 技术的社会责任与生态意义
第五节 马克思的生产、技术与生态思想
第四章 消费时代的社会批判
第一节 消费与休闲批判:马克思与波德里亚之一
第二节 消费与社会批判:马克思与波德里亚之二
第三节 消费与阶级批判:马克思与鲍曼
第五章 社会主义实践的主体性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理论的革命性与正义性
第三节 当代工人阶级的主体性
第四节 人民主体的当代责任
第六章 “新唯物主义”与人类社会
第一节 莱西的唯物主义思想批判
第二节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现实基础
第三节 马克思社会思想的应然性阐述
第四节 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及其实践责任
第五节 马克思的“重建社会”思想
第六节 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现实性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生产实践与现实的人
第一节 马克思实践的生产转向
第二节 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生产实践的质疑
第三节 现实的人与现实性哲学
第四节 吗克思的辩证法与人的现实生存
第二章 真理的现卖性
第一节 黑格尔的真相与制造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真理与道说
第三节 巴迪欧的政治真理与运作
第四节 马克思的真理与现实
第三章 技术时代的实践责任
第一节 启蒙的现代性与风险社会
第二节 技术风险与文化建构
第三节 技术时代与责任价值
第四节 技术的社会责任与生态意义
第五节 马克思的生产、技术与生态思想
第四章 消费时代的社会批判
第一节 消费与休闲批判:马克思与波德里亚之一
第二节 消费与社会批判:马克思与波德里亚之二
第三节 消费与阶级批判:马克思与鲍曼
第五章 社会主义实践的主体性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理论的革命性与正义性
第三节 当代工人阶级的主体性
第四节 人民主体的当代责任
第六章 “新唯物主义”与人类社会
第一节 莱西的唯物主义思想批判
第二节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现实基础
第三节 马克思社会思想的应然性阐述
第四节 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及其实践责任
第五节 马克思的“重建社会”思想
第六节 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现实性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