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洁著
页数:209页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01021660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著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视角,以太行山区乡村妇女为个案,采用实证和口述史的方法,通过梳理集体化时期乡村妇女参与社会化生产运动,揭示党和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动员妇女走出家庭走上社会,最终将乡村妇女逐步整合入国家体系,并论述乡村妇女在参与到这一系列运动的过程中,其价值观念及精神面貌所发生的变化,分析在革命与传统交织的“被解放”“追求平等”过程中,乡村妇女在追求与男子平等地位的过程中自身社会地位所产生的变化。
作者简介
刘洁,,1975生,女,汉族,河北省顺平县人,山西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先后毕业于山西大学人文学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分别获得中国近现代史硕士、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共党史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省部级课题等多项。目前主要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前太行山区妇女的农业生产与生活
第一节 传统社会太行山区妇女的农业生产与生活
一、妇女被压迫地位的形成
二、农业生产与生活状况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行山区妇女的农业生产与生活
一、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妇女的农业生产与生活
二、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山区妇女的农业生产与生活
三、参加社会生产与妇女生活
第二章 解放妇女: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村妇女的生产动员
第一节 国家倡导农村妇女参加社会生产的原因
一、马克思主义者的妇女解放理论
二、填补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劳动力缺口
三、苏联经验的借鉴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动员妇女参加社会生产的方式
一、思想教育
二、解决妇女在家庭中的后顾之忧
三、培养妇女骨干
四、开展劳动竞赛,评选劳模
五、动员妇女学习农业技术
第三章 撑起半边天:妇女全面参与农业生产
第一节 劳动参与率提高
一、互助组时期
二、合作社时期
三、人民公社时期
第二节 在农业生产中逐渐撑起“半边天”
一、互助组时期
二、合作社时期
三、人民公社时期
第四章 走向解放:参加社会生产对妇女自身的影响
第一节 妇女农业技术的提高
一、互助组时期
二、合作社时期
三、人民公社时期
第二节 妇女呈现出新的精神风貌
一、劳动观念
二、择偶观念
三、“心灵的集体化”
第三节 妇女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
一、经济地位
二、政治地位
三、家庭地位
第五章 性别差异下的男女“同工同酬”
第一节 男女“同工同酬”的提出
第二节 男女“同工同酬”的贯彻与实施
一、合作社时期
二、人民公社时期
第三节 男女“同工同酬”的成效
一、合作社时期
二、人民公社时期
第四节 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始终存在
一、合作社时期
二、人民公社时期
第五节 男女“同工不同酬”的原因
一、男女体质的差异
二、家务劳动尚未社会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前太行山区妇女的农业生产与生活
第一节 传统社会太行山区妇女的农业生产与生活
一、妇女被压迫地位的形成
二、农业生产与生活状况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行山区妇女的农业生产与生活
一、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妇女的农业生产与生活
二、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山区妇女的农业生产与生活
三、参加社会生产与妇女生活
第二章 解放妇女: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村妇女的生产动员
第一节 国家倡导农村妇女参加社会生产的原因
一、马克思主义者的妇女解放理论
二、填补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劳动力缺口
三、苏联经验的借鉴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动员妇女参加社会生产的方式
一、思想教育
二、解决妇女在家庭中的后顾之忧
三、培养妇女骨干
四、开展劳动竞赛,评选劳模
五、动员妇女学习农业技术
第三章 撑起半边天:妇女全面参与农业生产
第一节 劳动参与率提高
一、互助组时期
二、合作社时期
三、人民公社时期
第二节 在农业生产中逐渐撑起“半边天”
一、互助组时期
二、合作社时期
三、人民公社时期
第四章 走向解放:参加社会生产对妇女自身的影响
第一节 妇女农业技术的提高
一、互助组时期
二、合作社时期
三、人民公社时期
第二节 妇女呈现出新的精神风貌
一、劳动观念
二、择偶观念
三、“心灵的集体化”
第三节 妇女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
一、经济地位
二、政治地位
三、家庭地位
第五章 性别差异下的男女“同工同酬”
第一节 男女“同工同酬”的提出
第二节 男女“同工同酬”的贯彻与实施
一、合作社时期
二、人民公社时期
第三节 男女“同工同酬”的成效
一、合作社时期
二、人民公社时期
第四节 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始终存在
一、合作社时期
二、人民公社时期
第五节 男女“同工不同酬”的原因
一、男女体质的差异
二、家务劳动尚未社会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