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国家科学思想库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固体力学)/学术引领系列/国家科学思想库

封面

作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

页数:16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0306656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明确了固体力学的科学意义与战略地位;总结了固体力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分析了固体力学的发展现状与态势;梳理了固体力学尚未接近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指出了固体力学的新使命与新机遇;明确了未来5~10年固体力学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确定了面向学科前沿的优先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指出了面向国家“卡脖子”问题的优先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概括了未来具有引领性的研究方向;很后提出了固体力学发展的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本书旨在为固体力学健康稳定地发展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促进固体力学在支撑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产生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书适合高校科研人员、国家学科规划和项目规划单位相关人员阅读。

目录

目录

总序 i

前言 v

摘要 ix

Abstract xxi

第一节 固体力学的定义和科学意义 1

第二节 固体力学的战略地位 2

一、固体力学为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2

二、固体力学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 3

三、固体力学的发展影响和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 4

四、固体力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5

五、固体力学在我国创新型最建设中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5

第一节 固体力学的特点 7

一、基础与工程的特征双重性 7

二、持久广泛的学科交叉性 8

三、与时俱进的持续发展性 8

第二节 固体力学的发展规律 8

第一节 固体力学的总体发展现状 11

一、世界范围内固体力学的发展现状 11

二、我国固体力学的发展现状 17

三、我国学者对固体力学的重要贡献 18

四、固体力学对重大工程和经济建设的重要贡献 24

五、固体力学的国际地位分析 26

第二节 固体力学的发展态势与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41

一、固体本构关系与变形理论 42

二、固体强度与破坏失效 50

三、固体材料/结构动态力学行为 57

四、计算固体力学理论与方法 68

五、实验固体力学方法 77

六、固体力学与其他学科交叉 85

七、固体力学与最重大需求 90

第三节 固体力学的新使命与新机遇 95

一、固体力学与理工融合 96

二、固体力学与军民融合 99

三、固体力学与医工融合 102

四、固体力学与数据科学/人工智能融合 105

第一节 未来5~10年固体力学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 109

一、非经典本构关系与变形理论 110

二、固体的多场多尺度破坏机理和强度理论 111

三、材料动态本构行为与复杂结构动力学 113

四、基于几何/数据/设计驱动的新型计算固体力学 115

五、材料与结构内部力学参量的实验测试与表征方法 117

六、新兴交叉力学 118

第二节 面向学科前沿的优先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122

一、超构材料的广义本构关系与变形机理 122

二、微电子器件力学 124

三、软物质力学 125

四、动态细观力学 126

五、固体多场耦合力学 128

六、多尺度及跨尺度力学 129

第三节 面向最“卡脖子”问题的优先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130

一、自主可控计算固体力学软件系统 130

二、复杂环境下力学响应测试表征方法与新型仪器 131

三、流固耦合结构力学理论与计算方法 132

四、面向先进制造的设计制造一体化工艺力学 134

五、物理检测与虚拟实验相融合的结构强度与寿命评价 135

第四节 未来具有引领性的研究方向 136

一、先进结构技术 137

二、交叉力学 138

三、极端力学 140

四、基于数据驱动的力学计算 141

第五章 固体力学发展的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144

参考文献 147

附录1 问卷调查情况说明 154

附录2 文献计量学情况说明 155

关键词索引 157

彩图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国家科学思想库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固体力学)/学术引领系列/国家科学思想库》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26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