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袁云著
页数:235页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01021005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不仅是对“两权合一”到“两权分离”再到“三权分置”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系统分析, 重要的是总结农地制度变迁的内在规律。同时, 搞清农地制度现存的问题,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因而具有强烈的问题导向。不仅对“三权”内涵做出较为全面科学的界定, 而且进一步研究其权能实现, 力图总结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农地制度改革的理论, 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简介
袁云,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或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厅局级课题,曾获得多项省级、厅局级奖励。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理论学刊》《天津行政学院学报》《理论与现代化》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几十篇。
目录
序
导论
第一章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依据与内容
第一节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依据
一、西方制度变迁和现代产权理论
二、马克思的土地产权制度理论
三、中国特色农地产权制度理论
第二节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现实依据
一、适应国内农业现代化和国际农业竞争的现实需要
二、解决农民弃耕抛荒问题的现实需要
三、解决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实与政策及法理矛盾的客观需要
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下坚守“三条底线”的客观需要
第三节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内容与特点
一、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内容
二、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特点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地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
第一节 从“两权合一”到“两权分离”
一、“农民所有,自主经营”土地产权制度的确立(1949-1953年)
二、“农民所有,集体经营”土地产权制度的确立(1954-1956年)
三、“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土地产权制度的确立(1957-1978年)
四、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评介
第二节 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
一、“两权分离”农地承包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二、“两权分离”农地权利立法的进展
三、“两权分离”农地制度的评介
第三节 “三权分置”的确立过程与可行性分析
一、“三权分置”的确立过程
二、“三权分置”的现实可行性
第三章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难点问题与调查分析
第一节 难点一: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问题
一、“长久不变”是我国农地承包制度的基本方向
二、“三权分置”下实现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面临的问题
三、关于徐庄镇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调查研究
第二节 难点二: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
一、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
二、东营市垦利县通过农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调查研究
第三节 难点三:多元主体从事农地经营问题
一、多元主体从事农地经营的基本情况
二、东营市垦利县关于新型经营主体从事农地经营的调查研究
第四节 难点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问题
一、“三权分置”为解决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困局提供制度基础
二、设定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制度障碍
三、枣庄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工作探索的调查研究
第四章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目标要求与基本原则
一、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目标要求
二、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具体思路
一、“三权分置”改革的主线
二、“三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取向
三、“三权分置”改革中须把握的重点
第三节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对策分析
一、构建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实现机制
二、建立健全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三、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
四、健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政策措施
五、构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实现机制
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七、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配套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论
第一章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依据与内容
第一节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依据
一、西方制度变迁和现代产权理论
二、马克思的土地产权制度理论
三、中国特色农地产权制度理论
第二节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现实依据
一、适应国内农业现代化和国际农业竞争的现实需要
二、解决农民弃耕抛荒问题的现实需要
三、解决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实与政策及法理矛盾的客观需要
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下坚守“三条底线”的客观需要
第三节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内容与特点
一、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内容
二、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特点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地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
第一节 从“两权合一”到“两权分离”
一、“农民所有,自主经营”土地产权制度的确立(1949-1953年)
二、“农民所有,集体经营”土地产权制度的确立(1954-1956年)
三、“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土地产权制度的确立(1957-1978年)
四、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评介
第二节 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
一、“两权分离”农地承包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二、“两权分离”农地权利立法的进展
三、“两权分离”农地制度的评介
第三节 “三权分置”的确立过程与可行性分析
一、“三权分置”的确立过程
二、“三权分置”的现实可行性
第三章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难点问题与调查分析
第一节 难点一: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问题
一、“长久不变”是我国农地承包制度的基本方向
二、“三权分置”下实现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面临的问题
三、关于徐庄镇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调查研究
第二节 难点二: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
一、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
二、东营市垦利县通过农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调查研究
第三节 难点三:多元主体从事农地经营问题
一、多元主体从事农地经营的基本情况
二、东营市垦利县关于新型经营主体从事农地经营的调查研究
第四节 难点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问题
一、“三权分置”为解决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困局提供制度基础
二、设定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制度障碍
三、枣庄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工作探索的调查研究
第四章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目标要求与基本原则
一、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目标要求
二、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具体思路
一、“三权分置”改革的主线
二、“三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取向
三、“三权分置”改革中须把握的重点
第三节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对策分析
一、构建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实现机制
二、建立健全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三、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
四、健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政策措施
五、构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实现机制
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七、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配套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