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军瑾著
页数:268页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4963351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 迎接挑战, 成为创新时代劳动者 ; 价值提升, 构建创造性劳动项目体系 ; 探寻想法, 融入真实世界的创造性劳动项目 ; 躬行实践, 收获真实世界的创造性劳动经验等。
作者简介
张军瑾,上海市静安区和田路小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教育硕士,中国创造学会理事、上海青少年科普促进会理事,上海静安创造教育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成果:《创造教育推进技术》《问题驱动课堂》《跟老师学发明》《让创造成为乐趣》《让创造成为习惯》。多年来,坚持进行创造教育实践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领衔的“小学创造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等研究成果获上海市和国最级教育教学成果奖项。
本书特色
在对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中,实践创新这一素养中包含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这三个基本要点。本书通过将“做中学”的项目化学习方式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将创造性元素融入劳动教育,鼓励小学生”在劳动中研究,在劳动中创造”,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劳动知识、劳动能力,体验劳动和创新的乐趣。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目录
引言 在创造性劳动中持续学习
一??劳动教育目标的新要求
二??劳动教育推进的新变化
三??劳动教育引导的新学习
第一章??迎接挑战,成为创新时代劳动者
第一节??社会变革对劳动者的要求
一??劳动力市场的根本性变革
二??技术发展改变劳动者
三??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第二节??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二??彰显全国五一奖章与劳动模范的榜样精神
三??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三节??创造性劳动
一??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创造性劳动
二??让劳动的过程成为一次创造性劳动体验
三??创造性劳动的成功实践要素
第二章??价值提升,构建创造性劳动项目体系
第一节??创造性劳动项目的前瞻谋划
一??创造性劳动项目的时代要义
二??追求创新创造的核心理念
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核心特征
第二节??劳动融入项目化学习
一??在创造性劳动中学习
二??多模块学习的组织形式
三??多元评价方式
第三节??“劳动创造幸福”的目标体系
一??“劳动创造幸福”整体目标的延伸和丰富
二??适应现实的分年段目标
第四节??多维度的内容设计
一??学习主题维度的内容设计
二??学习时空维度的内容设计
三??学习方式维度的内容设计
第三章??探寻想法,融入真实世界的创造性劳动项目
第一节??随处可见的劳动问题
一??随时随地的日常生活劳动
二??艰苦奋斗的生产劳动
三??形成良好风尚的服务性劳动
第二节 走出去,融入真实的世界
一??真实的生活
二??真实的情境
三??真实的问题
四??用真实的问题投石问路
第三节??从问题到项目
一??表达劳动问题
二??从问题转化为项目
三??提升项目质量的设计环节
第四章??躬行实践,收获真实世界的创造性劳动经验
第一节??要素突破的项目实践
一??劳动知识融入实践
二??进阶延展的劳动项目
三??不断跨越迭代的项目
四??用团队的力量创造
五??兼具吸引力和有效性的创意表达
第二节??在实践探索中创造
一??如何快速地将楼梯打扫干净呢?
二??铺地砖时如何避免身体疲劳呢?
三??如何帮助环卫工人安全、舒适地劳动呢?
第五章??提升战斗力,创造性劳动项目的模块创意
第一节??创造性劳动项目模块化
一 劳动模块从何而来
二??模块学习需要评估的支持
第二节??在模块实践中找到劳动坐标
一??自学自悟模块——“劳动规则书”
二??在校工作模块——“劳动模范”
三??家庭生活模块——“小鬼当家”
四??社区服务模块——“比心服务”
五??校企合作模块——“资格实习生”
第六章??群策群力,让劳动成为最时尚的活动
第一节??社会和家长也要做点事儿
一??父母也是劳动教育的老师
二??社区是劳动教育的天然课堂
三??企业更是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库
四??家校社合作为创造性劳动教育助力
五??学校是家校社合作模式的搭建者和桥梁
第二节??教而优则创新
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二??家长是 C 位教师,学生也可以是教师
三??壮大志愿者队伍
第三节??新技术加入,为劳动教育带来了什么?
一??新技术支持下的新模式
二??遥望创造性劳动的星空
附录
节选
创造性劳动,让学校不断成长 2020 年,对于中国的教育界而言,注定成为值得记载的一年。这一年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育发展方向与行动方略的政策文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导向。我们正处于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节点上,面对新形势,应对新需求,需要通过更深的研究、更广的实践、更多的积累来作出更大的贡献。
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人类的幸福生活就建基于辛勤劳动之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把“劳”列入新时代的教育方针之中,明确了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新定位。2020 年 3 月 2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为切实保障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意见和措施,在人才培养、“五育”并举中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位。
今天的时代多元复杂、变化迅疾。现阶段和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学校理当担此重任。“劳动”虽不是新词,但对今天的孩子而言,对劳动的认识既近又远,既熟悉又陌生。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该有怎样的新的样貌,如何开设好这堂人生成长的“必修课”,这些都是首先要弄清的问题。
年终岁末,我读到了一本有意思的书——上海市静安区和田路小学把他们在学校里开展创造性劳动教育项目的实践与思考结集出版,取名为《劳动·创造·幸福》。在书中我欣喜地看到一位敢于创新的校长与一群善于创造的教师,让劳动教育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在学校落地生根。
我了解和田路小学已经很多年了,在上海这座大都市里,它只是一所小学校,但这所学校却始终有着面向未来的大格局。1980 年开始,和田路小学就开展了创造教育研究,一做就是三十余年;随后在 2015 年,聚焦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学校项目化学习进行了系统设计与深度统整;到2019年,又以项目化学习方式,在全校开展了创造性劳动实践活动,将创造教育的思想与劳动教育的内容深度融合,基于项目化学习整体设计,让劳动教育更具创意和智慧。
研究新时代劳动教育,确实是一项有价值、有意义的创新性任务。
在这所学校里,劳动教育的主要形态是既有趣又能引发思考的一个个劳动项目,诸如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从生活自理到为社会服务,从班级校园到家庭社区;而设计的项目有:不同的工种会唱怎样的劳动号子?如何使空间有限的衣柜井井有条且便于取放?怎样才能把玻璃擦得又快又干净?教室里的劳动工具如何摆放更合理?快递是怎么到我们手里的?一个个融入真实世界的创造性劳动项目唤醒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丰富了学生对于劳动的认识,扩展了他们看世界的视角,让孩子亲近劳动——原来劳动工具可以改造,劳动过程能够优化,劳动也不平凡……这引发了学生持续不断的学习需求,他们在一次次解决问题的劳动过程中获得了创造的体验与幸福的感受。
将创新和创造融入劳动学习活动中,劳动教育的内涵在这样的探索中有了新的发展。这里的劳动不仅有学生的劳动,也有教师们的智慧劳动,学生、教师、学校一起从中获得成长。
有些教育追求会随着时代变迁、人事更迭而慢慢褪色。但学校如果既能静心坚守、潜心研行,勇于突破、锐意创新,就会释放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田路小学就是这样的一所学校,它不大,但它蕴含的生命力十分强大,这是一所不折不扣、不断成长的学校。究其源,那就是因为学校有着一支优秀的队伍,更有着这支队伍的卓越带领者:有追求、重实践的校长。正因为有着这样一大批优秀的校长和教师,才建起了上海“一流城市,一流教育”的宏伟大厦。让我们衷心感谢他们。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
张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