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清代古今图书集成馆研究

封面

作者:项旋

页数:312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2151202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古代现存大的一部类书,也是中国铜活字印刷史上卷帙为浩瀚的一部典籍,对中国学术文化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近些年来,被誉为“康熙百科全书”的《古今图书集成》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但是由于文献资料阙如,书的编纂过程、纂修人员、铜活字刻印及其流传收藏等诸多具体问题,尚存不少未解之谜。对于康熙朝是否开设古今图书集成馆及编刊细节,学界亦涉猎不多,语焉不详。实际上,跨越康雍两朝、历时近十年的古今图书集成馆对《古今图书集成》的纂修乃至最后的成稿、铜活字刊印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清代古今图书集成馆研究/“通古察今”系列丛书》在全面爬梳第一手档案、文集、方志、家谱等文献的基础上,着力于探讨清代古今图书集成馆的运作机制及相关细节,包括开馆时间、开馆地点、组织管理、纂修人员、铜活字刊印、递藏流通等一直困惑学界的问题,并一一予以考实,从而勾勒出古今图书集成馆的整体面貌,弥补学界以往研究的薄弱环节,推进《古今图书集成》及清代书籍史的研究。

作者简介

项旋,福建龙岩人,历史学博士。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博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书籍文化史。已出版《皇权与教化:清代武英殿修书处研究》等著作,在《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文史》及韩国《中国史研究》等海内外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入选北京师范大学仲英青年学者,主持首批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各一项。

本书特色

“通古察今”系列丛书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组织撰写的一套学术丛书。首批推出62种,所收著作分为三大主题,即政治演进与社会变迁、制度嬗变与文化传承、经世致用与文明互鉴;具体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方法多以问题为导向,问题意识明显,学术视野开阔,集中解决了古今中外历第一值得关注的重要学术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史学研究在第一居第一地位,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划时代影响的标志性著作。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编撰的“通古察今”系列丛书涵盖了政治演进与社会变迁、制度嬗变与文化传承、经世致用与文明互鉴等三方面内容,关注的都是中外历第一十分重要的论题。该套丛书中每一本都是原创性著作,能立足某个具体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管窥社会现象,深刻揭示发展动因,进而呈现历史全貌,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研究水准和学术价值。

目录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资料来源

第一章 古今图书集成馆的开馆背景与前期准备
一、古今图书集成馆的开馆背景
(一)前代官方开馆修书及类书编纂
(二)清初的文化政策与编书之风
二、前期工作:《汇编》的编纂与进呈
(一)《汇编》缘起及编纂
(二)《汇编》修订与进呈

第二章 古今图书集成馆的开设与复开
一、康熙朝古今图书集成馆的开设
(一)集成馆开馆时间考订
(二)集成馆开馆地点再考
(三)康熙朝集成馆纂修进度及成效
二、雍正朝古今图书集成馆的复开
(一)雍正帝对集成馆的清洗与复开
(二)雍正朝集成馆成效及评价

第三章 古今图书集成馆的组织管理与纂修人员
一、集成馆的日常运作与协调
(一)集成馆与武英殿修书处的协调关系
(二)书籍资料及经费来源
二、纂修人员的选拔与分工
(一)集成馆纂修人员的选拔
(二)集成馆纂修人员的分工
三、纂修人员的议叙
四、纂修人员的构成特点

第四章 铜字馆与《古今图书集成》的刊刻
一、集成馆与铜字馆
二、《古今图书集成》铜活字的制作与刊印
三、《古今图书集成》铜活字的保存及最终去向

第五章 多重视野下的集成馆与《古今图书集成》
一、皇位继承与集成馆兴废
二、从《古今图书集成》到《四库全书》
(一)乾隆帝对《集成》的高度赞赏和利用
(二)《古今图书集成》与《四库全书》
三、流风余韵:时代变迁中的《古今图书集成》
(一)雍、乾间铜版《集成》的赏赐、陈设与回缴
(二)近三百年铜版《集成》流传海外史
(三)铜版《集成》现存情况及收藏地考

总结与思考
一、总结
二、思考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清代古今图书集成馆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23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