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龙洁著
页数:184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209223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大学精神如何育人。
作者认为,大学精神是一种宝贵且优质的德育资源,大学在育人的过程中应该对大学精神资源加以充分挖掘、培育和利用。
大学精神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学精神作为德育的价值内容可以丰富德育的价值体系;二是大学精神可以提升大学育人的层次和优化其育人功能;三是可以通过塑造、传播和弘扬大学精神来净化德育生态环境。
其次,从发生学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精神育人的过程是一个理性、情感、意志和行为交叉、重叠又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正面性、复杂性、生活化和交互性等特征。
作者简介
龙洁,女,(1978-),生于江西省永新县。复旦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上海政法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大学德育文化研究,已在《思想战线》、《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现代教育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目录
总序
摘要
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与选题的缘由
二、大学精神的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框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大学精神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考察
第一节 大学精神的含义
一、文化、大学文化、大学理念的概念辨析
二、大学精神的内涵
三、大学精神的外延
第二节 西方大学精神溯源和社会影响
一、人文精神促使中世纪西方大学的创生
二、理性精神推动近代西方大学的繁荣
三、一流大学精神催生现代多元巨型大学的崛起
第三节 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生成和时代呈现
一、中国古代的“大学之道”
二、民国时期“五四”精神与西方学术精神的冲突与融合
三、抗战时期救亡图存精神与学术自由精神的相遇与合流
四、改革开放时期创新精神与民族复兴精神碰撞与交汇
第二章 大学精神育人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社会学视域下文化的功用
一、马林诺夫斯基:文化必须满足人类的需求
二、帕森斯:价值观变化是社会变迁的首要动因
三、布迪厄:教育是重要的文化资本再生产场域
第二节 教化与涵养——教育学视域下品性的生成
一、涂尔干:道德教育的任务在于使人社会化
二、赫钦斯: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的永恒理性
第三节 现实与超越——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精神生产的本质
一、西方精神生产理论溯源
二、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应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导向
第三章 大学精神育人价值的证成
第一节 大学精神丰富德育的价值体系
一、理性精神奠定现代德育的价值基础
二、人文精神为现代德育设立价值维度
三、自由精神是现代德育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二节 大学精神优化德育的功能
一、大学精神促进德育的社会功能
二、大学精神提升德育的个体功能
三、大学精神增强德育的教育功能
第三节 大学精神净化育人环境
一、作为德育文化环境微观层面的大学精神
二、作为德育深层影响的大学精神
三、作为德育软约束力量的大学精神
第四章 大学精神的育人机理
第一节 从转化到生成:大学精神育人的过程
一、大学精神育人的特点
二、大学精神育人的过程分析
第二节 一种文化“软”实力:大学精神育人的规律
一、全面育人的规律
二、师生共同成长的规律
三、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规律
四、个体的全面发展的规律
第五章 大学精神育人的困境及对策
第一节 大学精神的自我审视:中国大学精神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精神之“辩”
二、大学精神之“困”
第二节 对德育转型的省思:当代德育的时代背景和挑战
一、社会转型引发价值观念的深层变革
二、现代化加速传统道德的现代转换
三、全球化加剧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第三节 我们如何赢得末来:大学精神育人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学校资源,凝聚大学精神
二、尊重主体,优化大学精神育人的方法和路径
三、培育现代大学精神,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四、建立全面育人机制,发挥大学精神育人的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与选题的缘由
二、大学精神的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框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大学精神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考察
第一节 大学精神的含义
一、文化、大学文化、大学理念的概念辨析
二、大学精神的内涵
三、大学精神的外延
第二节 西方大学精神溯源和社会影响
一、人文精神促使中世纪西方大学的创生
二、理性精神推动近代西方大学的繁荣
三、一流大学精神催生现代多元巨型大学的崛起
第三节 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生成和时代呈现
一、中国古代的“大学之道”
二、民国时期“五四”精神与西方学术精神的冲突与融合
三、抗战时期救亡图存精神与学术自由精神的相遇与合流
四、改革开放时期创新精神与民族复兴精神碰撞与交汇
第二章 大学精神育人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社会学视域下文化的功用
一、马林诺夫斯基:文化必须满足人类的需求
二、帕森斯:价值观变化是社会变迁的首要动因
三、布迪厄:教育是重要的文化资本再生产场域
第二节 教化与涵养——教育学视域下品性的生成
一、涂尔干:道德教育的任务在于使人社会化
二、赫钦斯: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的永恒理性
第三节 现实与超越——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精神生产的本质
一、西方精神生产理论溯源
二、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应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导向
第三章 大学精神育人价值的证成
第一节 大学精神丰富德育的价值体系
一、理性精神奠定现代德育的价值基础
二、人文精神为现代德育设立价值维度
三、自由精神是现代德育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二节 大学精神优化德育的功能
一、大学精神促进德育的社会功能
二、大学精神提升德育的个体功能
三、大学精神增强德育的教育功能
第三节 大学精神净化育人环境
一、作为德育文化环境微观层面的大学精神
二、作为德育深层影响的大学精神
三、作为德育软约束力量的大学精神
第四章 大学精神的育人机理
第一节 从转化到生成:大学精神育人的过程
一、大学精神育人的特点
二、大学精神育人的过程分析
第二节 一种文化“软”实力:大学精神育人的规律
一、全面育人的规律
二、师生共同成长的规律
三、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规律
四、个体的全面发展的规律
第五章 大学精神育人的困境及对策
第一节 大学精神的自我审视:中国大学精神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精神之“辩”
二、大学精神之“困”
第二节 对德育转型的省思:当代德育的时代背景和挑战
一、社会转型引发价值观念的深层变革
二、现代化加速传统道德的现代转换
三、全球化加剧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第三节 我们如何赢得末来:大学精神育人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学校资源,凝聚大学精神
二、尊重主体,优化大学精神育人的方法和路径
三、培育现代大学精神,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四、建立全面育人机制,发挥大学精神育人的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