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苏派青铜文物修复技艺研究

封面

作者:潘炼,张江,朱黎

页数:200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4785163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苏派青铜文物修复技艺是我国江南地域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粹,凝结了历代匠人的智慧与才干。本书对苏派金属文物保护修复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研究与探讨,有利于加强我国南北两派青铜器修复工艺与水平之间的交流,对我国青铜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以苏派青铜文物修复技艺传承者的身份与视角,详细介绍多年来在南京博物院从事金属文物修复中,较有代表性的精品金属文物的具体保护修复过程。全面梳理了苏派青铜文物修复技艺的发展脉络,论述其传统技艺与方法理论,总结其在新时代、新科技的影响下,文物保护修复的诸多进步与新技术的涌现。

作者简介

潘炼,苏派第四代传人,现任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所修复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技术、青铜文物鉴定和青铜器铸造工艺。先后发表《中山陵孙中山铜像去锈保护》《辽代契丹族鎏金银马鞍的修复》《战国兽首鼎的保护修复》《东周镂空青铜当卢及相关问题探讨》等多篇论文,并获新型实用发明专利2项。
张江,苏派青铜器修复技艺传承者,现供职于南京博物院典藏部。先后发表论文《商州青铜器上的蝉纹研究》《唐代“女着男装”现象研究》等一系列文章,对古代艺术的审美和鉴赏有着独特的见解。
朱黎,武汉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研究生,2020年江苏省海安市选调优秀青年人才。研究方向为宋元考古、文物研究,曾发表《江浙地区宋元金银器分期研究》。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文物修复从业者青铜器修复作为一种传统技艺早在北宋初期就已产生,经过历代发展已成为集焊接、整形、补配、作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形成了以“北京派”和“苏州派”为代表的两大技术派别。后经历代传人的发展与弘扬,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自己独立特色的青铜器修复技术。而南北两派在修复技法上既有共通之处,也兼有各自特色。“苏派”青铜器修复技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我国江南地域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粹,凝结了历代匠人的智慧与才干。本书对“苏派”金属文物保护修复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研究与探讨,有利于加强我国南北两派青铜器修复工艺与水平之间的交流,对青铜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青铜器仿制技艺源流
一 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概况
萌生期
育成期与鼎盛期
更新器时期
二 中国古代青铜器仿制技艺发展脉络
春秋萌芽
唐宋发展
元代式微
明清繁荣
第二章 中国近代青铜文物修复与复制技艺
一 近代青铜器修复流派特点及传承
北京派
苏州派
潍坊派
西安派
二 现代苏派青铜修复技艺的传承发展
子当留斯馆,我当归故乡
观千剑识器,操千曲晓声
阳和次第发,桃李更芳菲
第三章 苏派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技术
一 专传统工艺特征
錾刻工艺
矫形工艺
焊接工艺
作色与作旧工艺
去锈工艺
补配工艺
缓蚀封护工艺
二 常用修复工具
整形工具
焊接工具
补配材料
打磨錾刻工具
作色作旧工具
三 当代创新发展
超声波清洗技术
激光清洗技术
机械固定手臂
金属文物手动整形仪
3D打印技术
工业CT
X射线检测分析技术
拉曼光谱技术
红外光谱分析
电子显微系统
第四章 苏派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步骤
一 青铜器病害特征
青铜器常见损坏因素
青铜器常见锈蚀种类
二 青铜器保护修复实例
战国兽首鼎
战国五山镜
汉代青铜摇钱树
孙中山铜像
附录 典型青铜器修复图解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苏派青铜文物修复技艺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20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