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萨拉赛维克
页数:112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1164761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2014年在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农业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信息所紧密围绕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本年度各项工作计划。按照“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工作方针,周密部署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科学研究、公益服务等各项任务目标,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绩。该书主要是论文汇编,是将该所科技人员当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撰写的科技报告选编成册,以充分检阅和展示这些成绩,尊重和激励全所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更广泛地宣传和应用好这些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是以农业信息科学研究和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国家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主要开展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管理、农业信息分析等三大学科的科学研究,是全国农业文献信息收藏、加工、分析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是由原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所(1957年成立)、图书馆(1957年成立)、计算中心(1981年成立)、宏观室(1992年成立)等独立机构逐步整合而成的。现有职工319人,22个处室。建所以来,在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管理、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传播、数字图书馆、农业宏观战略研究等领域取得多项国家与省部级科研成果,所属的国家农业图书馆馆藏210万余册。编辑公开出版期刊13种,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本书特色
作为信息科学领域的一个基础性和影响广泛的概念,相关性又是如此的缺乏研究,这是《信息科学中的相关性》一书提供给我们的最令人惊讶的发现之一。尽管几乎可以说它贯穿着信息科学萌芽、发展与繁荣的全过程,但相关性概念至今仍然缺乏可普遍接受的定义,缺乏必要的理论,缺乏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以及,相应地,一个稳定的关注者群体。如果考虑到相关性概念在信息检索、信息组织、信息行为,以及最广泛的传播、思维与决策等多个领域中的关键作用,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其令人遗憾的现实。
目录
1.1 信息技术与相关性
1.2 目的与章节结构
1.3 总结:相关性的基本问题
2 相关性的历史发展
2.1 信息科学
2.2 信息检索
2.3 信息检索测试和对相关性的首次关注
2.4 相关性实验研究的开端
2.5 总结:相关性的历史发展
3 相关性的理解、表现形式和属性
3.1 相关性的直觉理解
3.2 利用其他名词定义相关性
3.3 相关性的表现形式
3.3.1 基本的二元性
3.3.2 相关性的多种表现形式
3.3.3 相关性和主题性
3.3.4 相关性和有用性
3.3.5 主观相关性与客观相关性
3.4 相关性是如何产生的?
3.5 总结:相关性的性质
4 相关性模型
4.1 引言
4.2 相关性的系统观及其模型
4.3 用户相关性及其模型
4.3.1 相关性的分层模型
4.3.2 集成视角的相关性及其模型
4.4 系统观和用户观的割裂
4.5 总结:相关性模型
5 相关性理论
5.1 引言
5.2 哲学领域:现实世界中的相关性
5.3 传播学领域:相关性和认知
5.4 持续的理论探索
5.5 总结:理论和相关性
6 相关性行为的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相关性标准和线索
6.3 相关性的动态性
6.4 相关性反馈
6.5 总结:相关性行为
7 相关性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7.1 引言
7.2 相关性判断者
7.3 相关性判断结果
7.3.1 相关性不仅是主题性
7.3.2 相关性不仅是二元的
7.3.3 相关性判断并非孤立发生
7.3.4 相关性判断是动态的
7.3.5 相关性判断的不一致性
7.4 眼动追踪和脑成像实验
7.5 总结:相关性的影响因素
8 相关性判断的不一致性对信息检索测试结果的影响
8.1 引言
8.2 黄金标准
8.3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
8.4 总结:信息检索评估受到的影响
9 结论
9.1 引言
9.2 相关性的全球化
9.3 相关性和社交媒体
9.4 私有的相关性
9.5 “对信息系统的设计施加影响”
9.6 总结:相关性的基本问题
9.7 写在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