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永新
页数:304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1153193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2021最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全新升级)严格依据最单位分类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考试真题编写而成。本书涵盖了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部分的所有题型,包括常识判断、言语运用、数量分析、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五大部分。
在本书正文的开始设置了考情分析,并配有近期新真题,书中设置了“易错警示”版块,对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延伸讲解,提醒考生注意命题陷阱。在知识点呈现形式上,图表结合,便于考生更快速、直观地记住重要知识点,且本书采用双色印刷,不仅美观,而且重点突出,便于识记。
本书特色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中公版·2021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全新升级)》具有如下特色: 1.量身定制内容。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编研团队对历年真题进行深入分析,针对事业单位分类考试中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真题的特点设置题型板块,讲解特色考点。 2.深度分析考情。本书正文开篇设置了“事业单位分类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考情分析”版块,介绍了事业单位分类统考的基本情况,通过精选真题深度分析了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的具体考情,并据此解读了命题特点和趋势。 3.覆盖核心考点,精讲作答技巧。本书归纳了不同题型的核心考点,并围绕考点精讲作答技巧。 4.移动学习,双线备考。本书不仅以纸质图书为考生呈现知识要点,购书还可享有“中公优课”“中公题库App”等线上学习方式,帮助考生在线学习、为考生答疑解惑。
目录
第一篇常识判断第一章政治
第一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三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章法律
第一节宪法
第二节监察法
第三节民法
第四节刑法
第五节行政法
第六节诉讼法
第三章科技与生活
第一节高新技术
第二节我国21世纪以来的科技成就
第三节生活常识
第四章人文与历史
第一节文化常识
第二节历史常识
第五章国情与地理
第一节国情概况
第二节自然地理
第三节世界地理
第六章管理
第一节管理学基本原理
第二节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第三节行政管理基础知识
第七章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第一节社会保障的内涵
第二节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篇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一章选词填空
第一节辨析词语
一、词义的侧重点
二、词义的轻重程度
三、词语的感情色彩
四、词语的语体色彩
五、词语的搭配
第二节分析题干
一、逻辑关系
二、语法与语用
三、事理常识
第二章语句表达
第一节语序排列
一、关注首尾句
二、抓住关联词语
三、重视指代词
四、注意逻辑顺序
五、分析承启关系
第二节句子填空
一、关注设空的位置
二、判断选项的标准
第三章阅读理解
第一节主旨观点题
一、关键词
二、关键句
第二节细节判断题
一、设错四字口诀之“绝”
二、设错四字口诀之“无”
三、设错四字口诀之“误”
四、设错四字口诀之“换”
第三节词句理解题
第四节推断下文题
一、关注尾句
二、锁定材料结构
三、排除三种信息
第五节标题添加题
一、标题添加题的分类
二、好标题的特征
第六节寓意理解题
第三篇数量关系第一章数量关系技巧方法
一、整除及其性质
二、余数及其性质
三、代入排除法
四、方程法
五、特值法
六、十字交叉法
第二章数量关系常考题型
一、几何问题
二、行程问题
三、工程问题
四、利润问题
五、浓度问题
六、排列组合问题
七、概率问题
第三章数量关系其他经典题型
一、容斥问题
二、数列问题
三、值问题
四、日期问题
五、年龄问题
六、时钟问题
七、周期循环
八、盈亏问题
九、鸡兔同笼
第四篇判断推理第一章图形推理
第一节图形推理核心知识储备
【图形构成】
一、点线角面
二、图形部分
三、图形种类
四、元素位置
【几何性质】
一、对称性
二、重心
三、面积和体积
【图形转化】
一、移动、旋转、翻转
二、图形叠加
第二节图形推理题型分类精讲
一、顺推型
二、类比型
三、九宫格型
四、分类分组型
五、空间折叠
六、其他形式
第二章逻辑判断
第一节逻辑判断题型分类精讲
【必然性推理】
一、直言命题
二、复言命题
【可能性推理】
一、论证的基础知识
二、削弱型题目
三、加强型题目
四、结论型题目
五、解释型题目
六、评价型题目
第二节逻辑判断实战技巧
一、找突破口法
二、假设法
三、排除法
四、图表法
第三章定义判断
第一节定义判断解题基础
一、定义的构成要素
二、定义判断解题原则
三、定义判断解题步骤
四、定义判断题型分类
第二节定义判断解题技巧
一、定义特征分析
二、定义特征归纳
第四章类比推理
第一节类比推理核心知识储备
一、类比推理考查方式
二、类比推理解题步骤
三、类比推理考点精讲
第二节类比推理实战技巧
一、熟悉词项间关系
二、运用快解技巧
三、巧避出题陷阱
第五篇资料分析第一章资料分析作答步骤
第二章资料分析核心考点
一、百分数与百分点
二、增长量
三、增长率
四、比重
五、平均数
六、倍数与翻番
七、指数
八、拉动……增长、贡献率、利润率
九、进出口额、贸易顺差、贸易逆差
十、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第三章资料分析快解技巧
一、首数法
二、尾数法
三、有效数字法
四、特征数字法
五、乘除法转化法
六、运算拆分法
七、反算法
八、同位比较法
九、差分法
节选
事业单位分类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 考情分析 自2015年3月人社部颁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以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报考人数也越来越多。考试每年举行两次,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基于对专业素养以及岗位职能需要的不同,考试遵循人岗匹配原则,不同岗位考查不同内容。具体分为以下五类: 考试类别岗位性质 综合管理类(A类)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中以行政性、事务性和业务管理为主的岗位 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 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位 中小学教师类(D类)主要适用于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 医疗卫生类(E类)主要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 以上五类考试笔试的公共科目均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其中,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是针对事业单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相较于考查材料分析题、写作题等主观题的综合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主要测查与事业单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的题目全部为客观题,考试时限为90分钟,总题量为100道。 如下图所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考试主要包括常识判断、言语运用、数量分析、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五大题型,分别考查的是考生的常识与应用能力、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数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017—2020年事业单位分类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的题型题量分布如下表所示: 题型2020年7月2019年10月2019年5月2018年10月2018年5月2017年10月 常识判断202025252525 言语运用202525252525 数量分析151510101010 判断推理353025252525 综合分析101015151515 总题量100100100100100100 常识判断 一、考情详析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考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主要涉及人文与历史、科技与生活、法律、国情与地理、政治、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其考查形式为单项选择题。 真题再现 1.下列观点与所属流派对应正确的是()。 A.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兵家 B.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法家 C.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儒家 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墨家 【答案】C。解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孟子的名言,属于儒家流派;“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是庄子的名言,属于道家流派;“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是孔子的名言,属于儒家流派;“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是韩非子的名言,属于法家流派。故本题选C。 2.下列诗句与所描写的活动对应错误的是()。 A.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画画 B.干雹声中闻子响,不知还许采樵观——下棋 C.寸心只在所投中,出手何曾一箭空——射箭 D.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煎茶 【答案】C。解析:A项对应正确。“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所做的《画鹰》,意为洁白画绢之上突然腾起风霜肃杀之气,原来纸上画出苍鹰,不同一般的凶猛。该诗句描写的是画画的场景。 B项对应正确。“干雹声中闻子响,不知还许采樵观”出自宋代诗人晏殊所做的《棋盘石》,诗句中“闻子响”即听到落子的声音,由此可见该诗句描写的是下棋的场景。 C项对应错误。“寸心只在所投中,出手何曾一箭空”出自宋代诗人曾几所做的《投壶全中戏成》,意为心中的注意力全在投壶的举动中,但凡出手没有一箭投空。该诗句描写的是投壶的场景。 D项对应正确。“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出自宋代诗人苏轼所做的《汲江煎茶》,意为茶水煮沸时茶沫如雪白的乳花在翻腾漂浮,茶水倒出时似风吹过松林间发出的松涛声。该诗句描写的是煎茶的场景。 故本题选C。 二、备考攻略 1.扩展知识储备,夯实理论基础。考生在备考时,首先要对大纲中涉及的学科进行较全面的复习,掌握每个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打牢基础。 2.把握重难点,灵活运用方法。常识判断对于人文与历史、科技与生活、法律、国情与地理等知识的考查较多,考生在复习时,需要把握这部分的重点,剖析难点,并在做题时,灵活运用一些方法来协助解题,如寻找题干关键词、排除无关选项、词义联想等。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练习。考生在对基础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后,要作答一些试题来检测复习效果,查漏补缺。 言语运用 一、考情详析 言语运用主要测查考生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理解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材料主旨,把握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准确和得体地遣词用字、表达观点。 2017—2019年的考试中,言语运用的题量一直稳定为25道,2020年7月的考试中题量减少为20道。言语运用的题量虽有减少,但在整套试卷中仍占比较大,是考生取得高分必须攻克的堡垒之一。在考查题型上,除了一直考查的选词填空和语句表达两种题型外,自2019年10月的考试开始,增加了对阅读理解这一题型的考查。由于题型的增多,复习难度稍有增加,考生要引起重视。具体的题型分析如下: 1.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在言语运用中占比大,考查形式为一空、两空、三空等;考查内容以实词、成语为主。选词填空主要考查考生辨析近义词和结合语境选择正确词语的能力,考查难度较大,考生必须全面复习,平时多加积累,不断增强言语理解和运用能力。 2.语句表达 在2019年5月及之前的考试中,语句表达的题量一直稳定为10道,2019年10月考试中题量减少为3道,2020年7月考试又增加至7道。虽然题量变化的幅度较大,但语句表达一直是言语运用中常考的内容,因此不容忽视。 3.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2019年10月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中新添加的题型,主要考查主旨观点题,同时涉及细节判断题和推断下文题。 真题再现 1.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出各自独特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种文明都,在价值上都是平等的。只有承认文明的平等性,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互鉴。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积淀自成一家B.孕育各有千秋 C.衍生并行不悖D.创造别具一格 【答案】B。解析:第一空,此处所填词语要与“文明”搭配,四个词语填入都恰当。第二空,由前文“各自独特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和后文“在价值上都是平等的”“文明的平等性”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各种文明的独特和平等,各有价值。“自成一家”指在某种学问上或技艺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与“文明”搭配不当,排除A。“并行不悖”指同时实行,互不冲突,与句意无关,排除C。“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通常用于书法、艺术、文学等,与“每种文明”搭配不当,排除D。“各有千秋”指各有各的存在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填入恰当。故本题选B。 2. ①目前火的领域“深度学习”就是这样,行业者有时会将其戏谑地称为“当代炼金术” ②智能程序自己给自己设定算法和权重,而后为什么输出了某个决策,人类并不能完全理解 ③输入和输出不再是人工赋予的几个变量掌控,而是让机器在大量数据中自己分析特征,决定变量权重 ④输入各类数据训练AI,“炼”出一堆我们也不知道为啥会成这样的玩意儿 ⑤处理数据的神经网络通常由数十个或者上百个(或者更多)神经元组成,然后用数层逻辑结构组织起来,运算过程极其复杂 ⑥人工智能领域的爆发,得益于“机器学习”的发展:拥有强大运算能力的计算机程序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自动挖掘和分析,并学习各种行为模式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 A. ⑥①②③④⑤B. ⑤②①④③⑥ C. ⑤③①②⑥④D. ⑥③①④⑤② 【答案】D。解析:分析选项首句,较难判断哪句作为首句更恰当。进一步观察题干所给句子,发现①中提到“当代炼金术”,④中提到“‘炼’出一堆……玩意儿”,二者话题相关,应捆绑,排除A、C。①提出“‘深度学习’就是这样”,②指出人类不能完全理解智能程序为什么输出某个决策,③指出让机器在大量数据中自己分析特征,决定变量权重。分析可知,①中“就是这样”的“这样”指代的只能是③中的“机器……决定变量权重”,故③①应前后相连,排除B。故本题选D。 3.摄影就是用眼光、审美、勇气、技巧去捕捉完美的瞬间。相机是你的武器,双脚是你的坐骑,构思是你对艺术和人生的领悟,为了追求艺术,你要像一名熟练的车工耐心打磨精密的模具,像一名高超的外科医生游刃有余地使用柳叶刀,像一名伯乐在千军万马中选真正的勇士。当作品确实产生时,你不必怀疑自己的才能。借用诗人所言:“。”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B.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答案】A。解析:横线位于文段末尾,再由“借用”可知,所填句子应是对横线前文的总结。前文说的是摄影就是用敏锐的眼光和高超的技巧等捕捉完美的瞬间,由“捕捉完美的瞬间”可知摄影师只是捕捉人,完美的瞬间本就存在,即“本天成”。“妙手”也与前文的“熟练的车工”“高超的外科医生”“伯乐”相呼应。A项符合文意。B项强调借助其他方面的力量;C项强调不论前路多曲折,只要坚定信念,人生就能绝处逢生;D项用于赞美乐曲;三项都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A。 4.馆阁体诞生于明朝科举取士,是指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一种书写体式,也属于当时官方使用的书体,主要为楷书。它作为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