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惠东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广东卷

封面

作者:惠东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会

页数:277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21814550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惠东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是《广东省革命老区发展史》丛书的一种。本书集中体现了惠东县老区人民革命斗争史,注重突出老区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的弘扬和宣传,促进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图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做到历史的真实性、事件的准确性与内容的可读性相统一,对推动老区脱贫攻坚,振兴发展具有实用性和参阅价值。本书主要内容有:老区区域和革命老区概况,以及挖掘了老区在土改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情况,同时也讲述了惠东县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历程,还附录有革命历史文献资料。

本书特色

老区是中国革命的丰碑  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  老区是社会主义大厦的奠基石  老区是中国人民心中的圣地  老区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  老区历史的辉煌永远照亮我们的前程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区域和老区镇村概况
第一节 区域概况
第二节 老区镇村简况

第二章 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第一节 农民运动的兴起
一、彭湃点燃惠东农民运动的星火
二、高潭区农会、农军的建立
三、高维全将农运火种带回稔山
四、朱观喜在平山开展农民运动
第二节 两次东征推动农运发展和党组织的建立
一、东征期间周恩来两次到惠东指导工作
二、东征推动高潭农运发展
三、高潭党组织的建立

第三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第一节 平山、高潭农军参加东江讨蒋起义
一、第一次、第二次平山暴动
二、高潭农军反击国民党反动势力
第二节 高潭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一、南昌起义军到中洞改编
二、海陆丰第三次起义与高潭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三、扩充工农革命军,巩固革命根据地
四、发动年关暴动,拔除地主武装据点
第三节 浴血奋战,保卫苏维埃政权
一、保卫中洞,英勇抗击国民党军队“围剿”
二、雁湖交通站护送红二师、红四师官兵转移
第四节 百折不挠,再举战旗
一、组建红四十九团,恢复高潭根据地
二、中共惠阳、惠州县委在梁化领导地下斗争
三、东江红军在乌禽嶂开展游击战
四、红旗不倒,甘溪乡党支部在深山中坚持斗争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
第一节 在民族危亡时刻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及党组织的恢复
二、日军在大亚湾登陆,暴行罄竹难书
第二节 开展游击战,打击日伪军
一、抗战堡垒村——雁湖
二、新编大队东移高潭
……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
第六章 探索发展时期
第七章 改革开放时期
附录
后记

节选

《惠东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广东卷》: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及党组织的恢复  1931年秋,九一八事变后,广州市中等以上学校学生10万多人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的消息传到惠东,平山、多祝等镇的学生、工人、居民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抗议日本侵略中国。位于平山青龙潭的惠阳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由校长金步墀,教师盛震权、肖盟泉等三位共产党员组织了一支30多人的抗日宣传队,分赴平山、白花等圩镇和农村开展抗日宣传,通过文艺演出、口头演讲、粉刷标语等形式,向群众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抨击蒋介石“先安内后攘外”的反动政策。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师生的爱国反蒋活动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国民党当局派遣特务混进学校进行侦察监视。1932年春的一天凌晨,大批军警突击包围搜查学校,校长金步墀和教员肖盟泉被捕。肖盟泉经多方营救无效,于是年端午节在惠州被杀害。金步墀被营救后,辞去校长职务,学校被迫迁往平山观音堂。  1932年6月,中共惠州县委第四次扩大会议对九一八事变提出应对措施。号召惠紫河博苏区人民群众武装起来,“实行民族革命战争”“积极发展反帝大同盟组织,组织扩大反帝力量”。要求各区圩镇的“检查日货队”要普遍组织起来,用“没收日货,救济失业饥民”“没收日货,创办免费平民学校、医院”等口号去动员群众进行反帝斗争。在斗争中要加强工人纠察队的工作,惠州、平山、多祝应于最近建立工人纠察队,运用检查日货队、工人抗日义勇军等公开名义,去组织群众武装,更可以利用公开活动去进行反帝工作。  1934年9月,中共惠阳县委、中共香港工委被破坏后,惠阳县党组织被迫暂时停止活动,地方党组织与上级失去联系,一部分党员和革命者分散在各地以不同形式继续坚持斗争。  1936年初,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为恢复和发展南方的党组织,派薛尚实(罗根)到香港负责南方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工作。9月,在各地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的基础上,薛尚实在香港成立了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南临委”),负责人为薛尚实。南临委的成立标志着中断两年多的广东党组织领导机关重新建立,华南各地的组织活动开始恢复。在南临委的直接领导下,广东各地党组织相继建立和恢复。  1937年2月,南临委分别派党员李志坚、彭泰农到惠阳县恢复和建立党组织。李志坚、彭泰农到位于平山的惠阳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听取了学生会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情况汇报,吸收了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涌现的先进分子卢伟如、黄道明、叶子良等人入党,组建中共惠阳县立简易乡村师范支部,由叶子良任书记。  1937年4月,严尚民等人在香港麻油地庙街正式成立“香港惠阳青年会”(简称“惠青”),旨在团结旅港的惠阳进步青年,进一步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惠青选举李庆祥为会长,会员近500人,1939年增加至5000人。惠青成立不久,卢沟桥事变发生,全面抗战爆发,中共香港市委和海员工委决定,以惠青名义,组织成立香港惠阳青年会回乡救亡工作团(简称“惠青救亡工作团”),回内地沿海一带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惠东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广东卷》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17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