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钟志贤主编
页数:2册(919页)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7600160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我国著名教育技术学家祝智庭教授为研究对象,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主要来源, 以技术赋能教育革新为主线。该书由总论、主题模块 (教育信息化、电子书包、教师教育、教学设计、课程资源、智慧教育) 和索引三大部分构成。
作者简介
钟志贤,博士,博导,二级教授。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本书特色
1.收录祝智庭教授30多年来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2.从其研究主题的嬗变洞见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轨迹,其研究范式的转变映射我国教育技术学界研究倾向的转变
目录
二、总论
三、主题
主题一 教育信息化
主题二 电子书包
主题三 教师教育
主题四 教学设计
主题五 课程资源
主题六 智慧教育
四、索引
节选
引言:彰往察来
从传播学和教育技术学角度看,人类教育发展史是一部媒介技术变革的历史,从口语、文字、印刷、到电子和数字传播时代,每一次媒介技术的历史性变革都会给媒体的“符号、载体、复制、传播特征”方面带来巨大变化,产生新的社会传播生态环境,引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变革。如印刷术促进了现代学校制度的产生和普及,从视听广播、个人计算机、局域网、互联网到泛在计算、雾计算,促进了大众教学、个别化教学、小组化学习、虚拟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到大数据智能时代的快速迭代,人类千年以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教亦多术”的四句“教”梦想正日益变为现实:开环大学、密涅瓦大学;智适应学习、电子书包、智慧教育;D.School、交互式书籍……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育形态,映照教育信息化魅力,折射时代、科技、媒介变化和思维升级。而这些变革的根本驱动力量是“技术赋能”。诚如乔布斯所说,技术是“人类智力的放大器”,能够真正赋予人民权利的将是技术革命。
从电化教育或教育信息化发展角度看,技术赋能教育革新运动在我国已有百年,先后经历了民国的起步与草创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调整和停滞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重新起步并全面快速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则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早期视听教育;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的信息化教育;21世纪以来的教育信息化;2016—2017年,进入智能化阶段。]我国著名教育技术学家祝智庭教授亲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技术赋能革新教育阶段,数十年如一日,见几而作、极数知来、因时顺势,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信息化教育及教育信息化、电子书包、教师教育、智慧教育等研究领域耕耘不辍,在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方面卓有建树。
“彰往而察来,显微而阐幽。”以论文文献计量分析为基,内容分析为辅,透过祝智庭教授的字里行间,描摹其研究轨迹和学术思想,亲炙其学术创新和学术人格,可以重温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赋能教育革新”的发展之路,藉此洞观“教育和技术赛跑”的现状与走势,并且勾勒另一种教育技术学科学术发展史。 一、立体速写:字里行间的“度”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通过分析祝智庭教授的论文发表年度、力度、影响度、合作度以及主题聚合度,立体多维速写其学术研究概况。
(一)发表度
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以“作者=祝智庭”进行检索,共有数据337条(本文所有研究数据均截至2019年6月20日。另必须说明的是,本研究仅根据祝智庭教授国内学刊发表论文,他另有近四十项国际发表,包括SCI/SSCI论文及UNESCO专项报告,均未纳入分析),其中知网322条,包括期刊论文307篇、报纸7篇、会议论文8篇,万方补充15篇会议论文。中国知网收录显示,祝智庭教授公开发表的文献最早出现在1986年,往后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期刊论文在2013年达到峰值2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