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宣丽华主编
页数:42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1320789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两部分,上篇介绍了膏方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下篇收集了徐志瑛教授129个膏方病例,包括各呼吸系统、心血管、消化系统、代谢性、杂病、妇科、小儿科等。
本书特色
本书以独特的角度揭秘徐志瑛老师在运用膏方治疗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新陈代谢、妇科及小儿疾病的诊治要点,用药特点,并加入了大量的病案分析,总结了徐老师丰富的临床经验,内容翔实,语言生动,实用性强,剖析了徐老师治病取胜的秘诀,发掘徐老师膏方精华,这是徐老师40余年临床结晶,在本书筹写过程中,徐老师拿出了多年积累的所有完整的膏方病例,将自己的临床宝贵经验与精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大家,她积极努力为弘扬中医药事业作贡献。
目录
第一章 膏、膏方的含义
第二章 膏方发展简史
第一节 早期阶段
第二节 成熟阶段
第三节 发展阶段
第三章 膏方的特点
第一节 扶正祛邪,防治结合
第二节 辨证施方,功效独特
第三节 精于制作,服用方便
第四章 中医理论与膏方
第一节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第二节 脏腑健旺,五脏安和
第三节 气血充沛,和顺流畅
第五章 膏方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膏方的适应证
第二节 膏方的禁忌证
第三节 服膏季节
第四节 服膏注意事项
第六章 膏方炮制方法
第一节 古代膏方炮制
第二节 现代膏方制作
第七章 膏方处方要求
第一节 膏方的处方原则
第二节 处方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八章 膏方常用方剂简介
第一节 玉屏风散
第二节 桂枝汤
第三节 四君子汤
第四节 六味地黄丸
第五节 归脾汤
第六节 四物汤
第九章 膏方常用中药的现代作用机理
第一节 调节免疫功能
第二节 清除自由基
第三节 增强神经内分泌调节
第四节 促进机体代谢
第五节 调整中枢神经功能
第六节 改善机体血液循环
第七节 预防基因突变
第八节 调节机体抗应激能力
下篇 常见病膏方调治
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支气管哮喘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病
第三节 支气管扩张
第四节 肺间质纤维化
……
节选
《徐志瑛膏方经验》: 1.辨证立法 由于膏方不仅是滋补强壮的药品,更是治疗慢性疾病的最佳剂型,所以膏方的制订首当重视辨证论治。医家应从患者错综复杂的症状中,分析其病因病位、正气之盛衰、病邪的深浅,探求疾病的根源,从而确定固本清源的方药。 临床上诊疗疾病不仅要审察疾病的病机所在,而且要结合发病气候、地域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特点等综合调治。因此,在制订膏方过程中,应注意把改善体质与治疗疾病相结合。通过辨别病人的体质,详察其阴阳虚实,同时兼顾其原有的旧疾,通过辨证,制订最适合每个个体的滋补膏方,以期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病祛病之目的。2.补益为主由于膏方主要用于虚证或以虚为主的病人,所以膏方往往以扶正为主,功在平衡阴阳,调和五脏,补益气血,滋养津液,从而振奋人体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身体抗病能力,通过扶正来抗病祛邪,虽不治病而其病可愈,“五脏元真通畅,人自安和”。因此补益药自然成为膏方中的主药,药味最多,药量可偏大,一般占总药味的50%~70%,且每味中药用量一般为常用处方量的10倍上下。 虽然膏方在滋补的同时也可以配合祛邪治病,扶正兼以祛邪或扶正与祛邪并进,但膏方毕竟以滋补为主要目的,必须突出一个补字。处方时养阴常用六昧地黄丸、左归丸、二至丸等;温阳常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二仙汤等;补气常用四君子汤、炙黄芪、山参、别直参等;补血常用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生津养液常用沙参麦门冬汤、参麦散、枫斗等;补肺肾用冬虫夏草等等。临证时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特点,既往病史,症状体征,舌脉,及生活起居与饮食习惯等等,综合分析,辨证用药,阴阳气血同补或肺脾肾同治。可以数方合用,既抓住重点又适当照顾全面,故膏方的补益作用比单纯服用冬虫夏草、人参、枫斗、阿胶等更为明显。3.祛邪量少膏方具有调治结合的作用,治疗慢性、顽固性且处于稳定期的疾病,因此处方中要加入适量祛病邪、治痼疾的药物,一般这类药物占处方药物总量的20%~30%。清热加丹皮、山栀子、炒黄柏、知母;清肺加野荞麦根、桑白皮、黄芩;化痰加蛤壳、皂角刺;利湿加薏苡仁、泽泻、茯苓;平肝加菊花、天麻、钩藤;解毒加紫花地丁、蒲公英;通络加忍冬藤、伸筋草、鸡血藤等等。以上药物均因病因证而进,剂量不宜过大。如患者还兼有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适当加以理气活血、祛痰化浊之品,如炒当归、川芎、丹参、炒苍术、制胆星等等,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达到祛病的目的。同时要指出,一般祛邪药宜选择作用相对缓和,药力不太峻烈的品种,处方中知母与川柏、肉桂与附子一般不同时应用,其他如龙胆草、山栀、川乌、草乌之类也很少应用。 4.兼顾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口服膏方需要通过脾胃的运化吸收才能达到调治效果,因此在开膏方时要时时刻刻兼顾脾胃。慢性病患者、老年人、亚健康患者、儿童患者由于机体功能下降或经常服药,使多数脾胃功能受到影响;而膏方以滋补为主,内有胶类药品,也需要强健脾胃运化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膏方的作用。因此处方中往往要加10%左右的醒脾开胃助运药,如苍术一味,其气辛香,为运脾要药,加入众多滋腻补品中,则能消除补药黏腻之性,以资脾运之功,加神曲、山楂、佛手片、川朴花、砂仁、陈皮等理气调和脾胃、消除宿滞,或加入桔梗、枳壳,升降相因,处处照顾脾胃的运化功能,加强吸收,达到补而不滞的功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