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生产力理论与党的先进性建设

封面

作者:乔兆红著

页数:273页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5203304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六章, 内容包括: 生产力研究的理论逻辑 ; 中国共产党对生产力理论的探索与发展 ; 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等。

作者简介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2003年6月获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2009年晋升为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经济史和经济理论。
主要著作有《现代化的中国逻辑》《复兴与增长:共容性组织推动的经济制度变迁(1921-2011)》等。在海内外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完成国家社科研究项目数项。一些论文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或部分转载。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专家论著,它系统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与党建理论的实践问题,强有力的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性。

目录

导论 以为中心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
第一章 生产力研究的理论逻辑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第二节 我国生产力理论初探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话语演绎
第四节 我国生产力理论的局限
第二章 产党对生产力理论的探索与发展
第一节 的“生产力标准”
第二节 的“三个有利于”和“综合国力标准”
第三节 的“三个代表”“生产力”与的科学发展观
第四节 的“生产力总体跃升”
第三章 中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一节 多角度把握生产力的基本规定
第二节 中国展要求的哲学观照
第三节 中国展要求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第四节 中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四章 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一节 产党“必须”代表中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二节 产党“为什么”要代表中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三节 “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客观依据
第四节 产党“怎样”代表中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五章 “生产力标准”与党的性建设
第一节 生产力对党的性建设的原则规范
第二节 生产力标准是检验我们党是否保持其性的历史标准
第三节 “生产力标准”与党的性建设
第四节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与党的性建设
第六章 生产力与党的性建设的实践逻辑
第一节 生产力与党的性建设
第二节 保持党的性的路径
第三节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
第四节 如一步产党的性建设
参考文献

节选

生产力理论与党的先进性建设提要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论,是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生产力构成考察社会形态和历史进程的逻辑起点。在历史发展的逻辑顺序中,先是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生产关系演变;再是经济基础变更,继而推动上层建筑变革。全面准确认识生产力所处逻辑起点的地位,是当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前提。
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结合不同时期国内外情况,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从毛泽东的“生产力标准”,到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和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的“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它们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关于生产力理论发展的轨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实践证明,正是基于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正是在实践中科学把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决定了共产党人的科学信念和政治信仰;正是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对共产党人的全部活动提出了根本性的要求,从而最终决定了共产党人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正是对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不断审视,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保持自己的先进性。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关键是要社会提供各方面的发展要求和条件。它要求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按照先进生产力发展所提出的各项要求,搞好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也就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在现有世界生产力发展整体水平的参照系下,中国现行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以及中国社会现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设置及其运行,必须能够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程度、生产手段的改进程度、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程度即劳动者的素质等和世界发展的一般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的要求相适应。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着眼于世界发展进步潮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生机活力,完整而明确地阐明了党的先进性。其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义。学习贯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思想,就应当准确地把握“发展要求”这个基点。
先进生产力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本源。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其基本内容随着时代的前进、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执政党的先进性以及如何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三个代表”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根本宗旨、根本任务,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因此,建设一个紧跟世界发展进步潮流的党必须是一个坚持“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党。
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根本目的和永久主题。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关键在于,把握党的先进性的发展逻辑,按照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规律办事,坚持以生产力标准来衡量党的先进性。发展先进生产力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相辅相成,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加强先进性建设。因为党的理论基础和阶级基础是其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只有加强党的理论基础和阶级基础建设,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而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生产力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是以生产的不断变革作为分析的起点和基础,这不仅是资本主义,必然也是整个人类现代社会的基本属性。而用生产力的标准来评判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党的先进性,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发展历程,生产力理论的研究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几乎同步发展,对于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经济战略与政策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经济学界认为,西方正统经济学对改革命题的理解,脱离生产力解放和发展要求这一历史前提,强调抽象的制度变迁。而中国对于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始终围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展开,进而把改革的根本动因归结为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把改革的内涵归结为生产关系特别是所有制的改革;把改革的评价标准明确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程度。所以中国经济的改革是成功的,中国改革的成功被称为“中国奇迹”。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何解释生产力的发展是国内外学界的一个难点。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理论的中国话语,是新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历史起点,也是其学科体系展开的逻辑起点。任何一个国家或政党,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不但要明白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原理,更要清楚地认识到当今的世界,哪些是“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生产力对一个国家发展、繁荣和稳定的重要作用。对一个执政党来说,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面对当下社会生产力发展出现的新态势及新特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当作其首,彰显了应对时代挑战的政治智慧。因而,澄清生产力理论认识中的种种偏误,厘清生产力问题在中国社会经济关系中的现实意义,理解生产力在中国社会经济增长及发展中的作用,以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话语的演进为线索,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与党建理论有机结合,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保持党的先进性寓于一体,实现集成创新,使其具有与时俱进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和保障。这就同时在生产力和党的建设的最根本的理论问题上做出了重大发展,即在学理上,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为基础,雄辩而令人信服地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性。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生产力理论与党的先进性建设》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12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