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鸿瑜著
页数:243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80762870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当本书在1982年出版时,政治发展的研究正过了高峰期,而有走向式微之趋势。事实上,在20世纪80年代后也没有重要的政治发展的著作问世。然而,世人对于发展的问题,特别是政治经济发展问题的关注却是有增无减,学者们讨论的焦点不再完全着重于政治的发展问题,而从现代化理论移转到依赖理论,把政治看成是经济的附属结果,此与19世纪古典政治经济理论所主张的政治是经济的基础之观点不同。基于这种知识趣味之转变,在本书再版时增添了这方面的资料。同时,也对本书的若干论点加以修正或补充。另外,更令人感到鼓舞的是若干在本书初版时采取军事统治的国家,也在这十年间相继改采自由开放政策举行民主选举。从这两个趋势来看,世界正走向一个更为民主、重人权、重经济进步及现代文明的路上前进,这一点对于我们了解世界之发展大势应具有启发作用。
作者简介
陈鸿瑜,现任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政治发展理论与东南亚政治研究,代表作有《菲律宾的政治发展》、《政治发展理论》、《东南亚各国政府与政治》等。
本书特色
传统政治学只注意政治与法制,只会做死板的静态叙述,那样的学问,是跟不上时代的。现代政治学注意政治发展理论,这样才是活生生的动的学问。
目录
第二版序
第一章 政治发展研究的源起
第二章 政治发展概念的分析
一、变迁、发展与演化
二、政治发展的定义
三、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
四、政治发展与政治变迁
第三章 政治发展的研究途径
一、制度研究途径
二、经济研究途径
三、结构功能研究途径
四、领导研究途径
五、社会过程研究途径
六、政治文化研究途径
七、比较历史研究途径
第四章 政治发展的阶段——目的论
第五章 政治发展的测定
一、横面的多变项分析
二、纵面的分析模式
第六章 转型社会的政治:传统与现代之比较
一、前政治发展期的原型社群一传统社会
二、传统社会的转变
三、转型社会的危机与整合
第七章 依赖、自主与政治发展
一、“依赖”的定义
二、知识起源
三、依赖论的研究途径
四、依赖论的种类
五、批评
第八章 政治发展的机体与策略
一、精神领袖与政治发展
二、政党与政治发展
三、官僚体制与政治发展
四、军人与政治发展
五、心理文化因素与政治发展
第九章 贪腐、政治衰退与政治发展
一、贪污腐化的定义
二、形成贪腐的因素
三、贪腐的效果
四、惩贪、理性抉择与政治稳定
第十章 结论
参考书目
节选
第一章 政治发展研究的源起
1925年,美国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的领导人梅里安(Charles E.Merriam),首倡政治行为研究,他对于“政治学走上科学化”理想之实现,无疑起着相当大的鼓舞作用。此一学派着重以实证主义(Positius)之精神应用到政治研究上,主张政治研究应该脱离传统的哲学与历史研究法,而走向科学实证之途。其后,经梅里安诸弟子,如拉斯威尔(Harold Lasswell)、凯伊(V.O.Key)、杜鲁门(David Truman)、西蒙(Herbert Simon)、阿尔蒙德(Gabriel A.Almond)等人的阐扬.政治科学行为学派之基础才益加巩固,许多后起的政治科学家纷纷利用社会科学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统计学等的知识,来研究政治现象。
然而,科学方法在政治研究上之应用,却产生两种正反效果。就正面效果而言,从古希腊的柏拉图(Plato)以来,政治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纯推理性的哲学论述,甚至于政治著作都还是文学作品的一部分,譬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一部重要的文学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