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俊
页数:19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01022538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复兴中国古典美学,树立美学的中国话语与中国学派,生命美学是枢机。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界先贤已做出开拓性的贡献,为汉语生命美学的系统重构奠定基础。美学界应该充分吸收、借鉴,继往开来。本书主要对方东美的新儒家生命美学和罗光的新士林生命美学做了系统化的梳理研究,并对这两种生命美学体系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比较,附带整理了牟宗三生命美学中为学界所忽视的一个面向,即作为其生命美学形下维度的才性美学。本书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建构中国生命美学体系,厘清其现代建构历程,发扬中国生命美学很好传统。
作者简介
张俊,四川仁寿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比较宗教与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曾任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日本上智大学客座研究员、美国耶鲁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美国亚联董学者,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并多次前往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港台学术机构访学研修。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2011)、教育部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2014)等荣誉。研究专长为宗教与美学,同时兴趣涉及道德哲学、文学理论与通识教育等领域,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个课题,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古典美学的复兴》、《德福配享与信仰》等专著,并在《哲学与文化》(A&HCI)、《汉语基督教学术论评》(A&HCI)、《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A&HCI)、《文史哲》、《哲学动态》、《国学研究》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另著有译作、书评、教材若干。
目录
导论 重构中国生命美学与古典美学的复兴
一、当代美学中国化的尝试与启示
二、生命美学是复兴中国古典美学的枢机
三、二十世纪中国生命美学现代复兴的统绪
四、建基于生命哲学的现代汉语生命美学
五、生命美学现代建构的两种进路
六、结语
第一章 方东美的新儒家生命美学
一、生命哲学的本体论
二、生命的美学维度
三、生命的艺术哲学
四、结语
第二章 罗光的新士林生命美学
一、罗光生平及其生命哲学著述
二、作为生命美学基础的生命哲学
三、客观的美
四、主观的美感
五、气韵生动是艺术的灵魂
六、结语
第三章 两种生命美学的比较
一、中西会通的哲学背景
二、生命的本体地位
三、生命与终极实体
四、生命的动力
五、生命与天地之美
六、美与精神生命的价值目标
七、生命之美与美感
八、艺术与生命之美
九、结语
附录:牟宗三的才性美学
一、“才性”及其形而上学基础
二、才性主体与情性审美
三、才性品鉴与人格审美类型
四、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一、当代美学中国化的尝试与启示
二、生命美学是复兴中国古典美学的枢机
三、二十世纪中国生命美学现代复兴的统绪
四、建基于生命哲学的现代汉语生命美学
五、生命美学现代建构的两种进路
六、结语
第一章 方东美的新儒家生命美学
一、生命哲学的本体论
二、生命的美学维度
三、生命的艺术哲学
四、结语
第二章 罗光的新士林生命美学
一、罗光生平及其生命哲学著述
二、作为生命美学基础的生命哲学
三、客观的美
四、主观的美感
五、气韵生动是艺术的灵魂
六、结语
第三章 两种生命美学的比较
一、中西会通的哲学背景
二、生命的本体地位
三、生命与终极实体
四、生命的动力
五、生命与天地之美
六、美与精神生命的价值目标
七、生命之美与美感
八、艺术与生命之美
九、结语
附录:牟宗三的才性美学
一、“才性”及其形而上学基础
二、才性主体与情性审美
三、才性品鉴与人格审美类型
四、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