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廖永安 覃斌武
页数:257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3002875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调解的历史、现状和背景,调解的程序框架以及调解的重要技术、策略和外在。该书主要目的是使读者能从宏观上调解的整体结构,了解调解中的很为重要的技术手段。
作者简介
廖永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现任湘潭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ADR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基地主任,司法部调解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主任,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研究”首席专家。 覃斌武,美国圣托马斯大学法律博士(JD),现任湘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律师协会(ABA)会员、美国佛罗里达州、纽约州执业律师,International Trade and Business Law Review 编委会成员,主要研究纠纷解决、国际商事仲裁和投资仲裁、民商事诉讼等。
目录
第一节调解的三种模式 1
一、教谕式调解 2
二、促进式调解 3
三、评估式调解 4
第二节常见的调解策略与技巧 5
一、赢得信任 6
二、挖掘利益 12
三、打破僵局 16
四、形成方案 26
五、保证执行 33
第二章商业地产租金案 39
第一节案情简介 39
第二节背景资料 40
一、法律背景资料 40
二、双方的背景资料 41
第三节调解过程 42
第四节案例评析 57
一、保持实质中立和形式中立 57
二、鼓励让步 58
三、提供参照点影响当事人预期 58
四、由当事人提出解决方案 60
第三章建筑工程款项案 61
第一节案情简介 61
第二节主要争议 63
第三节背景资料 64
一、亿都公司的背景资料 64
二、建五公司的背景资料 65
第四节调解过程 67
第五节案例评析 85
一、引导当事人主动诉说 86
二、鼓励让步 86
三、进行优劣势分析 87
四、固定已经达成的成果 87
五、将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 88
第四章邻里纠纷案 90
第一节案情简介 90
第二节背景资料 91
第三节调解过程 92
第四节案例评析 103
一、积极聆听 103
二、进行利益排序 104
三、平复当事人情感和情绪 105
四、巧妙运用道歉 105
第五章学生死亡赔偿案 107
第一节案情简介 107
第二节背景资料 107
一、法律背景资料 107
二、调解前的准备过程 109
第三节调解过程 109
第四节案例评析 113
一、表达同理心 114
二、给当事人情绪发泄的机会 116
三、巧妙运用道歉 118
四、挖掘立场背后的利益 119
五、搭建新的桥梁 121
第六章商业合伙纠纷案 122
第一节案情简介 122
第二节背景资料 123
一、法律背景资料 123
二、双方的背景资料 124
第三节调解过程 125
第四节案例评析 134
一、挖掘立场背后的利益 134
二、提醒换位思考 135
三、跳出法律诉讼思维 136
四、由当事人提出解决方案 136
第七章车库维修案 138
第一节案情简介 138
第二节背景资料 139
一、法律背景资料 139
二、双方的背景资料 139
第三节调解过程 142
第四节案例评析 149
一、引导当事人主动诉说 149
二、做大蛋糕 150
三、设置时限 150
四、鼓励让步 151
第八章专业医疗仪器案 153
第一节案情简介 153
第二节背景资料 155
一、法律背景资料 155
二、双方的背景资料 156
第三节调解过程 156
第四节案例评析 174
一、保持实质中立与形式中立 174
二、挖掘立场背后的利益 175
三、做大蛋糕 176
四、优劣势分析 178
五、着眼未来利益 179
第九章房屋出租与维修案 181
第一节案情简介 181
第二节背景资料 182
一、法律背景资料 182
二、双方的背景资料 182
第三节调解过程 184
第四节案例评析 200
一、遵守调解的基本原则 200
二、积极聆听 201
三、由当事人提出解决方案 201
四、提醒当事人换位思考 202
五、总结并固定调解成果 202
第十章颜家祖坟被挖案 203
第一节案情简介 203
第二节背景资料 204
一、法律背景资料 204
二、双方的背景资料 207
第三节调解过程 208
第四节案例评析 219
一、平复当事人情感和情绪 219
二、借助案外人的协助 220
三、活用法理情 220
四、运用道歉 221
五、鼓励让步 222
第十一章邻居院墙垮塌受伤案 223
第一节案情简介 223
第二节背景资料 225
一、法律背景 225
二、张建国的背景资料 226
三、李萍的背景资料 227
第三节调解过程 228
第四节案例评析 252
一、利用称呼放松当事人的戒备 253
二、挖掘立场背后的利益 254
三、形成替代性方案 255
四、变换和解的形式或名义 255
五、先行解决部分问题 256
节选
第一章 调解的模式、策略与技巧 现有的纠纷解决方式依据不同的导向,可以划分为“权利导向型”与“利益导向型”,前者如诉讼和仲裁,后者如调解和谈判。“权利导向型”自然是以权利为出发点,讲究的是“黑白分明”“是非对错”;“利益导向型”则是以利益为出发点,追求的是“利益均衡”甚至“双赢”。利益具有比权利更为丰富的含义和多面的维度,包括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长远利益与 短期利益、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等。权利往往只是 法律对眼前最迫切、最现实、最直接利益的表达与确认,无法也不可能涵盖全部的社会生活利益。 ① 相较于“权利导向型”,“利益导向型”纠纷解决方式的比较优势表现在:有利于维持友好关系、节约纠纷解决成本、纠纷 当事人的程序满意度较高、纠纷再次发生的概率较低等。尤其是调解,因其受“利益多元化”的影响格外突出,在这些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也正是由于利益的“多种面孔”,调解在实践中必然呈现出不同风格和模式,需要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 第一节 调解的三种模式 作为一种极具丰富性、创造性、开放性的纠纷解决方式,调解在实践中存在各种风格迥异的模式。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和实务界总结实践 经验,根据调解的策略、方式等特征对调解进行了不同的模式分类。日本学者棚濑孝雄以调解的功能为标准,将调解模式划分为判断型调解、交涉型调解、教化型调解和治疗型调解等四种模式① 。而在美国,学者齐娜·祖米塔则将调解模式划分为辅助型调解(Facilitative Mediation)、评估式调解 (Evaluative Mediation)、转化型调解(Transformative Mediation)等三种模式②,其中辅助型调解又称促进型调解,评估式调解也称评价型调解。当 然,这些都只是国外学者对调解模式的分类。众所周知,调解是极具本土性的活动,不同国家和地域在调解的风格和类型上大为不同。尤其是在中国 这样具有几千年调解历史的国度里,调解的模式更是丰富多彩,加之调解过程灵活多变,因此很难做到精准划分各种调解模式。不过,通过总结和分析我国大部分纠纷的调解风格和策略,在借鉴国外调解模式分类的基础上,可将我国常见的调解模式划分为教谕式、促进式、评估式三种类型。 一、教谕式调解 教谕式调解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调解模式,它契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观念,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适用空间。教谕式调解可以说是棚濑孝雄教授提出的教化型调解和治疗型调解的综合体,兼具这两种调解 模式的特点和功能。通常来说,教谕式调解常见于熟人社会,尤其是在乡村社会之中。教谕式调解注重纠纷的圆满解决和社会秩序的安定,通常是 调解员凭借高尚的道德权威和社会声誉,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用道德感化、心理劝服、教训批评等方式,对纠纷当事人进行教育和劝导,以此消除当事人的利益冲突,恢复彼此之间的关系秩序。在教谕式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主要运用的是传统的道德规范,如仁义、孝顺、诚信、和谐等。这些传统的道德规范对于中国人而言,已经融入每个人的基因里,因此运用 这些道德规范对于平复当事人的争议具有很好的调解效果。与此同时,这些优秀的道德规范本身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因此,教谕 式调解是一种较为契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调解模式。教谕式调解的价值目标大概包含三个层次:表层次为私人纠纷的化解;中间层次为整个社会政治秩序的修复与维持;深层次为“礼”制正统地位的确立与 “以和为贵”的价值信念的养成. 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