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迈克尔•G.罗斯金(M
页数:384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30028491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被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广泛采用的政治学教科书。全书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简明清晰,广受靠前外读者喜爱。作者紧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以方法论贯穿全书,同时运用世界各国丰富、真实的案例来向读者介绍政治科学的整个领域,将思考政治的方式、个人与政府的关系、政治参与的价值娓娓道来,向读者展示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的政治科学理论谱系。
本书的另一大特点是作者持论的公允,全书“采用兼容并包的方法,避免兜售任何单一的理论、概念框架和范式”,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分析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系,在首肯美国民主体制的同时,更一针见血地批判了美国现实政治的弊端。无论读者持有何种观点,本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迈克尔??G.罗斯金(Michael G. Roskin) ,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学家,曾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莱康明学院政治科学系主任、教授。在政治科学和比较政治学领域颇有建树,主要著作有《政治科学》《国家的常识:政权??地理??文化》等。
本书特色
入门经典 作者以言简意赅、生动引人的笔墨,勾勒出现代政治的基本轮廓和运作框架,告诉读者“政治学是什么、政治学有什么用处、现代政治是如何运作的”。这对于那些认为政治很抽象、是一项精英的高深智力游戏的读者而言,无疑开启了崭新的视角。就像是打开了一扇兴趣之门,引导读者认识政治、喜欢政治、参与政治。开放思维 全书提出的问题远比解决的问题多得多,作者并不灌输知识,而是提供分析的思路和视角,将价值判断和思考的空间留给读者。
目录
第1章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行政伦理学在美国的兴起
特里?L.库珀
1?1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早期公共行政
1?2为作为公共行政一个研究领域的伦理学奠定
基础
1?3作为公共行政一个研究领域的伦理学的
兴起
1?4综合性文本
1?5行政伦理学中的持续主题
1?6有关行政伦理的会议报告
1?7职业教育标准
1?8行政伦理学期刊
1?9新的伦理学组织
1?10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行政伦理学的研究与知识H.乔治?弗雷德里克森
杰里米?戴维?沃林
2?1导论
2?2行政伦理学研究与现代社会科学2?3行政伦理学的后实证主义方法
2?4研究与行政伦理学:若干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中的伦理学教育
――毕业生为工作场所中的道德两难做好准备黛安?E.尤德
凯瑟琳?G.登哈特
3?1导论
3?2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中伦理学教育的历史
3?320世纪90年代的伦理学教育
3?4澄清伦理学教育的目标
3?5将伦理学纳入课程中
3?6伦理学教育有影响吗?
3?7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第4章在职伦理培训阿普里尔?哈耶卡伊金斯
4?1导论
4?2朝向一种在职伦理培训的类型学
4?3当前公共部门中的在职伦理培训工作
4?4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篇行政伦理学中的哲学视角
第5章哲学在行政伦理学中的运用查尔斯?J.福克斯
5?1导论:哲学与公共行政的疏远
5?2作为基础主义哲学类型的公共行政伦理
5?3基础主义伦理的结论
5?4公共行政中的反基础主义伦理
5?5结论:公共行政伦理的后现代根据
参考文献
第6章行政与美德伦理
――所有的事情中,先选择成为好人,而后选择成为技术
专家戴维?K.哈特
6?1美德伦理学的复兴
6?2美德伦理学
6?3美德卓越与职能卓越的统合
6?4有美德的行政人员
6?5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公共利益道格拉斯?F.摩根
7?1导论:公共利益的起源
7?2建国论争:作为程序正义的公共利益VS.作为实质
正义的公共利益
7?3联邦党人:作为规范激情的公共利益
7?4反联邦党人:作为共和国德性的公共利益
7?5杰克逊主义的民主和功利主义:作为简单多数规则的
公共利益
7?6人民党人的改革:作为中立能力的公共利益
7?7进步主义改革:作为科学管理的公共利益还是
作为道德提升的公共利益?
7?8后进步主义的批评:寻求新的身份中的公共利益
7?9结论
参考文献
第8章行政伦理重思的义务论维度拉尔夫?克拉克?钱德勒
8?1导论
8?2康德主义
8?3伦理与文化的相对主义
8?4泛爱主义
8?5结论
参考文献
第9章行政伦理学的目的论方法杰拉尔德?M.波普斯
9?1功利主义
9?2个体选择的优势和社群主义者的回应
9?3为什么行政人员不得不根据后果来管理
9?4两个例证
9?5一种实用的联合
9?6目的论伦理优势的意义
9?7结论:伦理包容性的论点
参考文献
第10章我们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梦想
――建国价值观、宣誓和具有美德的美国人戴维?K.哈特
10?1导论
10?2公共服务与宣誓
10?3原教旨主义VS?文化主义:优先性的论战
10?4建国一代、建国话语和人民的政府
10?5美国人的德性与德性共和国的愿景
10?6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篇行政伦理学的背景
第11章组织结构
――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反映和个体伦理的一种背景
蒙哥马利?V.沃特凯瑟琳?G.登哈特
11?1导论
11?2内在于组织制度中的价值观与伦理
11?3内在于组织形式中的价值观与伦理
11?4行政失当与组织结构
11?5组织结构变革的后果
参考文献
第12章政府伦理与组织文化丽?E.格罗斯尼克
帕米拉?A.吉布森
12?1分析视角下的组织文化
12?2组织文化中的伦理要素
12?3伦理与组织文化的冲突
12?4公共行政、组织文化与伦理
12?5公共行政伦理文献中的组织文化
12?6组织文化的研究要素
12?7结论性意见
参考文献
第13章公共伦理与行政和政策的关系柯蒂斯?文特雷斯
13?1导论
13?2公共行政中“公共”的重新发现:走向公共事务中
伦理的概念化重建
13?3行政伦理与公共的性质:一种文献综述
13?4结论
参考文献
第14章行政伦理与职业化的妄想
――公共服务伦理的历史背景盖伊?B?亚当斯
14?1公共行政方面的伦理学术成就
14?2进步时代
14?3现代性与技术合理性
14?4职业化、技术合理性和伦理
14?5现代性、职业化与合法化问题
14?6现代性的文化束缚
参考文献
第4篇德行的维持:外部控制
第15章伦理守则杰里米?F.普兰特
15?1导论
15?2界定伦理守则:法律制度或道德制度
15?3公共行政文献中的伦理守则
15?4公共职业与伦理守则
15?5ICMA案例
15?6职业守则和职业协会
15?7结论
参考文献
第16章从行为守则到伦理守则
――以美国公共行政学会为例詹姆斯?S.鲍曼
16?1导论
16?2背景
16?3职业精神
16?4ASPA守则
16?5培养职业精神气质
16?6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第17章公共组织中的伦理管理
――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做?唐纳德?C.门泽尔
17?1伦理管理为什么是重要的?
17?2伦理管理:谁实行它?
17?3对伦理失灵的其他反应
17?4伦理管理时的信任建构
17?5使伦理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
致谢
参考文献
第18章联邦伦理管理与公众信任罗伯特?罗伯茨
18?1联邦行政部门公共诚信管理制度的演变
18?2如今的联邦行政部门伦理计划
18?3外部控制与公共服务伦理
18?4神话与现实:行政部门的伦理计划
参考文献
第19章联邦监察官与问责路径保罗?C.赖特
19?1设想的引入
19?2简短的立法史
19?3设想的拓展
19?4妥协的好处
19?5问责路径
19?6更宽泛的定义
19?7为了问责的监控
19?8结论
第20章举报人保护与司法制度朱迪思?A.特鲁尔森
20?1对举报的界定
20?2举报人保护的司法解释
20?3举报人的法规保护
20?4对举报人的拥护和支持
20?5举报人保护的无效
20?6通过举报人战略解决问题
20?7未来展望
20?8结论
参考文献
第21章应对行政腐败杰拉尔德?E.凯登
21?1导论
21?2消除对腐败的禁忌
21?3制定反腐败政策
21?4制定机关反腐败计划
21?5增强公众问责文化
21?6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篇德行的维持:内部控制
第22章公共行政中的道德发展黛布拉?W.斯图尔特
诺曼?W.斯普林霍尔戴维?谢弗
22?1导论
22?2指导性思想:行为科学根源
22?3伦理推理与行为:不断缩小的裂口
22?4方法上的挑战:把阶段系统运用到公共行政中
22?5公共行政从业者的样本调查结果
22?6对SSMS研究的讨论
22?7道德阶段理论方法对公共行政的意义:持续性问题
参考文献第23章伦理决策丹尼斯?P.维特默
23?1导论
23?2伦理决策的情境
23?3描述性伦理决策的方法
23?4规范理论、模型和决策过程
23?5结论:对伦理知识的反思
参考文献
第24章价值观与伦理哈罗德?F.戈特纳
24?1导论
24?2价值观:它们在多面性世界中的定义
24?3与公共行政相关的价值观
24?4价值观、理论和行动
24?5结论
参考文献
第25章公共服务中的品格与品行
――历史视角的述评杰弗里?S.卢克
戴维?W.哈特
25?1公共行政中的品格
25?2哲学视野中的品格
25?3心理学视野中的品格
25?4“高尚”品格:力量和善良
25?5公共服务对“高尚”品格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6篇美国社会的行政伦理
第26章行政伦理中的性别差异安妮卡?玛丽娜?斯克兰顿
莫莉?J.兰尼
26?1导论:女性伦理视角与女性主义者理论
26?2女性视角下的个体道德
26?3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组织
26?4结论:倾听另一种声音
参考文献
第27章公共行政中的公民身份伦理卡米拉?斯蒂弗斯
27?1作为地位的公民身份
27?2作为实践的公民身份
27?3公共行政中的公民身份思想
27?4公民身份伦理的组成部分
27?5公民身份与组织
27?6公民身份伦理的未来
参考文献
第28章行政伦理与民主理论约翰?P.伯克
28?1行政伦理和民主理论
28?2民主理论是什么?
28?3结论性意见
参考文献
第29章非营利组织中的行政伦理迈克尔?奥尼尔
29?1导论
29?2价值观的促进
29?3与员工、董事会和志愿者的关系
29?4与客户和更广泛社会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30章军事伦理小理查德?D.怀特
30?1开战正义与战时正义
30?2有关道德与战争的最新学术研究
30?3官方的军事伦理学说
30?4职业军事伦理
30?5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篇其他文化中的行政伦理
第31章宪政与行政伦理
――加拿大、法国、英国和美国的比较研究约翰?A.罗尔
31?1导论
31?2宪政与英国
31?3宪政与法国
31?4宪政与加拿大
31?5结论
参考文献
第32章非洲社会中的行政伦理
――以津巴布韦为例乔纳森?N.莫约
32?1津巴布韦强制义务的起源
32?21890年到1923年
32?31923年到1980年
32?41980年之后
32?5公共服务的新政治化
32?6公共服务的伦理内容
32?7非洲的国家形态
32?8政治行政二分法
参考文献
第33章澳大利亚的公共服务伦理约翰?G.尤尔
33?1一种澳大利亚的政体吗?
33?2三种伦理学视角
33?3事实上的伦理:相互冲突的忠诚
33?4理应如此的伦理:公众信托
33?5作为良好管理的伦理:守则
33?6如其所能的伦理:评论者
33?7问责伦理
参考文献
索引
节选
道德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的作用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从我国历史经验和现实要求来看,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由此,“德主刑辅”成为传统中国的治理之道,其成功经验显示,治理国家离不开道德的作用,以“德”治国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提升为国家治理战略。因此,在我国,治理国家必须把“行善政”与“行法令”相结合,必须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使其各得其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这种“德法共治”的手段和方式,最终实现国家“善治”的理想。其次,从西方公共管理的学理与范式的发展演变过程来看,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西方原有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的学理假定与预设在当今西方社会中已经式微,许多西方学者都普遍认为其太过理想化或者只是一种神话,特别是在当下西方社会中的实际行政过程中更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由此,西方在经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之后,国家治理的范式也已经发生了转移,由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转变为“公共管理范式”,传统公共行政范式那种“匿名式”的、只强调“服从与程序”的行政被认为是僵化的和过时的,已经不能满足当今西方社会新的需要,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已被认为应该被“公共管理范式”所取代,公共管理范式强调“责任”,公务员或行政人员不再是匿名的,也应该承担“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再次,从中外公共管理的实务层面来看,更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今,公务员或行政人员必须面对越来越复杂化、多元化和动态化的“风险社会”,由此,从理论与逻辑上,他们都需要“行政自由裁量权”,以便应对这种纷繁复杂的状况,同时,在现有法律框架下,他们实际上也享有非常大的行政自由裁量权,而这些大量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如何才能得到合理的发挥和运用,这需要充分发挥道德的主控作用,这样才能使公务员或行政人员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符合当时情景的合理判断与选择。最后,对公务员或行政人员的腐败行为的防治,也需要发挥道德的作用。虽然法律和制度可以用来防治腐败,但法律和制度本身各有其局限,需要发挥道德的作用来补充、完善和提升其防治的广度和深度,最终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标本兼治的目标。此外,与公司治理不一样,国家治理本质上是个“良心”活,出于公德并符合公德是其必然要求。本手册(第二版)是由来自全球几十位著名的行政伦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围绕着几乎所有行政伦理学所涉及的各个主要论题而共同撰写的专题论文集。本手册包含七个大部分,共33章。各章的作者都首先全面回顾了他们各自论题下的几乎所有相关文献,并尽可能客观地描述它们,然后,在每章的后面,都是作者的评价性意见、作者自己观点的陈述和作者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本手册的主要目的是协助求学者和学生为了他们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够寻求并接触到作为一种学习或研究领域的行政伦理学,为他们提供一种对目前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和理论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的总览。因此,本手册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结构的全面性。从结构上来看,本手册的结构非常全面,主要根据影响公务员或行政人员做出负责任的决策与行为的四个因素(个体道德素质、组织制度、组织文化和社会期待)来收集和编排本手册的内容,其中包括:有关公务员或行政人员个体道德素质的研究成果,有关公务员或行政人员个体所在组织制度对其做出负责任的决策与行为产生影响的研究成果,有关公务员或行政人员个体所在组织文化对其做出负责任的决策与行为产生影响的研究成果,有关公务员或行政人员个体所在环境(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历史的)对其做出负责任的决策与行为产生影响的研究成果。这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包含了行政伦理学所要研究的三个层次:一是“微观”的公务员或行政人员个体道德素质层次。公务员或行政人员的德道状况与水平直接影响到公务员或行政人员的行政决策与行政行为,这是行政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基础,其内容具体体现在本手册的第5篇(共4章),涉及公务员或行政人员个体的道德心理发展状况、道德抉择的知识与技巧、道德价值观与信仰和道德品质与品行。二是“中观”的组织制度与组织文化层次。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罗尔斯说,我们现在之所以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甚至我们对自己所期望的那个样子,都深受我们所在的社会制度的影响,公务员或行政人员的行政决策与行为必然深受其所在的组织制度与组织文化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20世纪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也有相关论述与论证。1961年耶鲁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所做的心理学实验和1971年夏天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所做的模拟监狱实验都证明了组织制度与组织文化对其中的个体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因此,有关组织制度与组织文化对公务员或行政人员行政决策和行政行为的影响必然成为行政伦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具体体现在本手册的第3篇和第4篇(共11章),涉及组织制度和组织文化的各个方面。三是“宏观”的外部环境层次。这涉及作为行政伦理学思想来源的哲学思想(第2篇,共6章),另外,通过国别比较(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津巴布韦等国家)来显示外部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历史的)对公务员或行政人员的行政伦理行为产生的影响(第6、7篇,共8章)。第二,内容的丰富性。本书名为《行政伦理学手册》,顾名思义,本书是收录有关行政伦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工具书,是一种便于浏览、翻检的有关行政伦理学的参考书。因此,本手册汇集了行政伦理学所需要经常查考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