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道德经说什么4

封面

作者:罗大伦

页数:496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5964635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生活中,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得到的很少,从而想要的会越来越多。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有小欲望是可以的,但如果我们的欲望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和位置——身心就会受到伤害。您想要好的生活,这是人之常情;想要一份好的工作,也无可厚非。在《道德经说什么4》里,知名中医专家、中医诊断学博士罗大伦告诉我们:只要您能做到事来则应,事毕则忘——事来了就踏踏实实做事,事情做完了,就将做事带来的名誉、地位等忘掉,不去在意,您想要的,很终都会获得。

作者简介

  罗大伦 中医诊断学博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嘉宾,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前主编,当归中医学堂特邀讲师。从事舌诊、外感病、历代各家学说研究多年,并一直致力于中医普及工作。 已出版《女性养生三法宝:不生气,不亏血,不受寒》《家庭抗外感指南:不易感,不侵邪,不招毒》《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图解儿童舌诊》《图解舌诊》《救命之方》《弟子规说什么》《道德经说什么》系列等畅销著作。

本书特色

★《道德经说什么4》是畅销书《道德经说什么》系列的第4本 《道德经说什么4》的内容为《道德经》第61章~81章的解读,也是本系列的最后一本。全书内容集医学、道学、佛学、心理学为一体,为当代人解决人生困惑、指明前行的方向。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好的伴侣、好的工作、好的身体、好的生活质量,等等。罗大伦博士在书中告诉我们:很多东西不是您求了,就能得到的。您只有知“道”、行“道”,才能实现自己所求。 ★为什么太多人渴望成功,却一生碌碌无为 现在有太多人渴望成功,却一生碌碌无为。知名中医专家罗大伦博士结合多年在商学院给企业家讲课的经验和案例,总结了三个成功的定律。无论什么人,在选择一份职业的时候,都可以将这三点作为参考:第一,这件事对众生有益;第二,自己对这件事感兴趣;第三,坚持下去。 很多人一直把眼睛盯着做大、做强上,但“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当我们面对生活与工作中的困境时,要知道没有一件看似艰难的事,不是从简易处着手;没有一件大事,不是从点滴做起的。罗博士在《道德经说什么4》中告诉我们:“做大是目标,但是我们不能一直把眼睛盯在做大上,应该盯在细节上。如果我们能够精益求精,把小事做好,您的工作与生活会完全不同。” ★《道德经说什么4》告诉我们,另一半一定要找“重诺”的人 很多女孩子在找另一半时会很困惑,往往不知道标准应该是什么。女性往往是感性的,很多人都会被对方的话感动——“以后你要是嫁给了我,我每天早上肯定比你起得早,变着花样给你做早餐,每天送你上班,衣服你随便买,包也随便买。”“别人都是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我却爱慕你的灵魂,所以当你老了,头发白了,我依旧对你像对初恋一般。” 读了《道德经说什么4》,您就会知道,这些话实际都属于“轻诺”,因为没有谁一定能保证自己会做到。罗博士在书中告诉我们,一个不轻易承诺,但只要说了就一定能遵守、做到的人,您以后和他在一起才会觉得靠谱,安心。 ★装帧精美,阅读经典的同时更获得收藏之美 采用裸脊锁线装帧,可180°平摊,让您随心阅读无压力。封面击凸+烫金工艺,大气典雅,奢华经典,收藏馈赠两相宜。

目录

  第六十一章 好好”下流”,好好”守雌”

  01. 学会”下流””守雌”,您就立于不败之地

  02. 您的钱并不是都被老板剥削了

  第六十二章 道,才是活在人间的保障

  01. 心有各种不忿,读《道德经》都可以释然

  02. 如何让好处来找您

  03. 得道之人,人生会有什么改变

  第六十三章 不轻慢每一件小事,才能成大事

  01. 事来则应,事毕则忘

  02. 万事从小事开始,从细节抓起

  03. 在有道的领导者眼里,所有的员工都是有用的

  04. 无论多么艰难的事,都要从最简单、最容易的时候做起

  05. 无论是好的回报还是祸患,都是从点滴积累起来的

  06. 做什么事都”差不多就行了”的人,一生终将碌碌无为

  07. 轻易地承诺,最后容易失信

  08. 小事干不了的人,大事也干不成

  第六十四章 您的身体好,事业才能好

  01. 家宅不安的人,生活和工作也危机重重

  02. 端正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才能避免大的祸患

  03. 当您的企图心过大,往往就会走弯路

  04.”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05. 人是最了不起的动物,什么都能学会

  06. 不执着就不会失去

  07.”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08. 您为什么觉得自己了不起

  第六十五章 上位者须知,仁义才是世间最大的利益

  01. 您想让周围的人变成什么样,您就先做成什么样

  02. 要想长久立世,定要仁义在前,利益在后

  03. 为大家着想的人,到哪儿都会受到大家的爱戴

  第六十六章 企业发展的终极奥秘就是凝聚人心

  01. 放低自己,人心就会向您汇集

  02. 态度决定成败

  03. 领导不跟员工争,最后别的公司跟您就没法争

  第六十七章 如果没有信用,大家的沟通成本会特别高

  01. 如果公司员工都想跳槽,说明领导者一定背离了道

  02. 要交就交那些信任成本很低的朋友

  03. 伟大的管理,就是让您管理的人吃得好、穿得好、积极阳光、安居乐业

  04. 人为什么要迁徙

  第六十八章 能做到双赢的人,才是人生赢家

  01. 真话往往说出来就不好听吗

  02. 有时候念头一转,事就成了

  03.”天堂”和”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04. 如何实现双赢

  05. 老子讲的道不是消极避世之道,而是幸福之道

  第六十九章 所有的功德应该像隐形的翅膀

  01. 如果有功德却不以为有多大,那么福德会不可思量

  02. 得道之人有”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03. 别把人生的模式设定为争夺

  04. 慈者无敌

  第七十章 别生气,生气您就输了

  01. 有制怒能力的人,才能永远处于优势

  02. 善于将众人之力团结起来的领导者,会把自己的位置放得比较低

  第七十一章 每天跟别人争,能争来什么东西

  01. 不要以为有势力,就可以随意欺负别人

  02. 您曾经那么对别人,别人如今会怎么对您呢

  03. 为什么哀兵必胜

  第七十二章 懂道理三千,不如好好践行一条

  01.”百人闻道,十人悟道,一人行道”

  02. 转念即是转运

  03. 道德经,成功之人的游戏规则

  第七十三章 有一种人,老子认为他们会有灾殃

  道不是用来夸耀的,道是用来做的

  第七十四章 做人之道–“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

  01. 世界离开谁都不会有什么不同

  02. 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别人留空间

  03. 人最大的问题是不”自知”

  第七十五章 生门死门,一念一瞬

  01. 无论善果、恶果,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02. 把自己做到别人没法争的地步

  03. 坦坦荡荡,顺顺当当

  04. 按天道做事和不按天道做事,结果大不一样

  第七十六章 法律是管不了一个不怕死的人的

  01. 生活幸福的人,不会触犯法律

  02. 法律应是道德的保护伞

  第七十七章 下头的人不服管,肯定是上头的人捞取太多了

  01. 什么是”拉弗曲线”

  02. 谁生活好了,都不想轻易去死

  第七十八章 什么样的人,能处处见生机

  01. 人越是”坚强”,越没有生命力

  02. 别太强了,会输的

  第七十九章 大脑里善恶并存–动念即人生

  01. 富人不会一直富,穷人不会一直穷

  02. 天之道,从来都是雨露均沾

  03.”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04. 人生幸福的终极之道

  第八十章 您的责任越大,所承受的就越多

  01. 做人要柔弱胜刚强

  02. 没有人是天生的恶人,相处之道是要将心比心

  03. 上天让您坐在领导者的位置,绝对不是来享受的

  第八十一章 不管大怨小怨,都害人不浅

  01. 怨是人生的一个大敌

  02. 当负能量来的时候,我们要以正能量回馈

  03. 道是不讲亲疏关系的

  后? 记

  身处红尘,无道不乐

节选

  ”夫轻诺必寡信”:什么样的人值得我们托付终身 很多年轻人,尤其很多年轻姑娘,在谈恋爱的时候都会很困惑:我要找一个什么样的才可以托付终身呢? 老子在这里讲的”夫轻诺必寡信”,其实是为大家提出了一个标准。比如,有的人把事都放到嘴上:”以后你要是嫁给了我,我每天早上肯定比你起得早,变着花样给你做早餐,每天送你上班,衣服你随便买,包也随便买。””别人都是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我却爱慕你的灵魂,所以当你老了,头发白了,我依旧对你像对初恋一般。” 说这种话的人都把劲儿使在嘴上了,他也没有老过,他怎么知道等到他老的时候人生会经历什么挫折,又会是什么心态呢? 其实,很多人都活在憧憬、设想的状态中,他把这些想象的美好状态都说了出来。女人是很感性的,一听到这种甜言蜜语,一下子被感动了,结果就容易被这些东西迷惑。 实际上,这些都属于”轻诺”,因为您无法保证自己一定能够做到,这就好比您答应了一百分,最后您完成了三十分。 您做到的跟您说的相差甚远,所以”夫轻诺必寡信”。 老子讲的这句话说的是一个自然现象,但凡承诺特别多的人,都很容易”寡信”。这里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凡是容易轻诺的人,也说明他看轻承诺,他觉得承诺可以随便给,这种人容易有性格缺失,更容易”寡信”。 在我上大学时,和我们班的一对恋人是好朋友,他们两人的关系非常好,后来发展得也特别好。老公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板,从事的是环保行业。 记得有一次我们老朋友之间聚会,我就问了他的太太:”当年那么多男孩,你是怎么选中他的,他的什么条件吸引了你?” 我为什么要问她这个问题呢?因为现在有很多朋友都会向我咨询,自己的孩子要谈恋爱了,让我帮忙给提提意见,标准是什么。我对此也很困惑,于是我就请教了她。结果她认真地想了想,说:”这个问题有很多人问过我,在上学的时候我就感觉我老公是一个很实在的人,他不善言辞,不像大家那么能说,也不整天玩儿。但是他有一个特点,但凡他答应我一件什么事,他都能做到。而且他对未来好像也有明确的规划,他会想到未来几步的问题,但凡他认准了什么事,就会一点点去做,就是他的这个品质吸引了我。” 当时,她的这个回答让我特别赞赏,因为我们这些朋友里不乏那种特别有才华的男性,讲起什么事来会让人神往,但是她选择配偶有自己的标准,她觉得这个人踏实,但凡答应什么事就一定做到,而且他做事还有规划。这位朋友毕业以后真的凭借着自己稳扎稳打,把公司一点点做大,最终成功上市。 这符合老子讲的”夫轻诺必寡信”,像这种认真遵守每一个承诺,把每件小事做好的人,一定会讲信用,跟他在一起会觉得靠谱,合作起来也会觉得放心。 “多易必多难”:您贪图容易,最终一定会困难很多 “多易必多难”的意思是,您贪图容易,最终一定会困难很多。因为您轻视容易的事,结果就会贪多,最后您做的事情都不精,从而导致很多的困难。 老子在这句话里隐藏的观点是,容易的事我们也要重视起来,当作大事来做。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您把简单的事做好了,才能量变促成质变,最终向上提升。如果您连简单的事都没有做好,就想直接去做一件特别大的事,我觉得这是比较难的。 我还有一位朋友,他在一家世界 500 强的企业里当大区经理。有一次闲聊的时候他说:”很多人都说应聘很难,这有什么难的?外企有那么难应聘吗?现在我重新去应聘,在任何一家大企业里都能应聘成功,而且我相信,做一段时间就能做到经理的位置。”大家就说:”凭什么?为什么别的企业就一定聘用你?” 他说:”你别觉得我来了就能当经理,以我研究生毕业的资历,我去应聘清扫工你总得要吧,我在干清扫工时,会把清扫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我会给它管理提升。比如我清扫办公室,每天清扫完毕打个卡,然后做出一个标准。在我清洗每一个办公桌以后,就给他们都留个纸条,上面写一句鼓励的话,我这样不断地提升我的服务水准,你以为老板看不到吗?老板看到之后就会觉得,这个人干清洁工干得不错,跟我一聊,发现小伙子有管理才能,可能就会让我转岗去当职员吧。然后我在职员的岗位上,再出色地把细节做到极致,就会逐渐地升职,最终我还会是大区经理。” 和这位朋友聊完之后,我十分赞赏,因为他跟我的想法特别吻合。我觉得他说出了职场生涯的规则,虽然职场里有各种关系,但这都是背景,我觉得都没有那么重要。主旋律一定是把基础的工作做好,最终才能提升到上一级做事。如果您基础的事没做好,就算您靠关系升了职,最后等您的领导一换,您也就会被换掉了。 所以,如果您把每一件容易的事都当作难事去做,认真地做好,最终就没有困难了。如果您轻视每一件容易的小事,遇到什么都不在意,最终您一定会困难多多。 “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只要把”我”字摆在前面,与他人的合作就会变得很难 在生活中,什么事都为了自己多求的人,是非常自私、贪婪的。一个人如果有这种品性,我觉得他在社会里,绝对不会生存得很好。 我不知道您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他平时不怎么出现,但只要他出现,就一定有事求您。他只有在需要您的时候才出现。在不需要您的时候,他永远不会出现,他把自己的生 活过得很好、很享受,可是他绝对不会想到您。 如果您需要求助他,他会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这事不行,这事我可办不了,我这两天特别忙,你问问别人吧。”一旦他需要您了,就好言好语地求您帮忙…… 如果您的身边有这种人,您可以观察他的生活和工作,他一定发展得非常有限,这种人绝对成不了大器。为什么?在社会上,人与人是互动的,我们发出什么,别人回馈什么,如果您把这种循环给中断了,只索取不付出,那您如何在社会里跟大家互动呢? 比如说做生意,很少有人能单独做起来,现在很多事都需要大家通力合作。如果碰到那种什么都先考虑自己的人,合作起来会很难。如果几个合伙人都自私自利,那就不如不合 作了。为什么?精力、财力都投入了,事做起来了,矛盾就该出现了–几个人都想着自己,都不断为自己的自私和贪婪攫取。 可能有人会想:上善的人,不为自己多求,可我什么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善呢?那不都是空的吗? 老子讲的是您要先放下为自己多求的念头,跟大家一起合作,您会发现最终获得更多。 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人见到了神仙,他很好奇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就问神仙:”您能带我看看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吗?” 神仙答应了,就先带他到了地狱。他们到的时候正好赶上地狱开饭,所有人都围着一口特别大的锅坐着,手里拿着一双两米长的筷子,纷纷去夹锅里的食物,想往自己的嘴里放,但因为筷子太长了,大家都吃不到食物。 您想想,这得多难受?饿着肚子,食物就在眼前,但就是吃不着……这人一看地狱也太惨了,他就和神仙说想去看看天堂。 随后神仙带他来到了天堂,天堂的人也在吃饭,同样是很多人围着一口大锅,每个人也拿着一双两米长的筷子。不同的是,这些人都在用手里的筷子夹起锅里的食物喂给对面坐着的人,大家都互相喂,吃得津津有味,看起来幸福无比。 这个人看完了这个情景恍然大悟,原来”天堂”和”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当时,我看完这个故事后深受触动,它点出了人生一个重要的法则–在人世间生活,如果您事事抱着利己之心,您的事业和生活会很不幸福;如果您事事抱着利他之心,您的事业和生活就会越来越顺畅。 幸福与不幸之间就是一念之差,这一念之差绝对不是我们碰到每件事的时候凭灵感来做,而是在平时就要加以训练、培养自己,加强大脑皮层印象的深化,这样的人才能生活得越来越好;这样的领导才能真正团结大家的力量,一起创造更大的价值。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道德经说什么4》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10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