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邹洪复
页数:271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1088663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趋向的镜像研究》分为本体篇和创作篇两部分,通过理性思考的感性表述和对诗人作家具体的作品分析,向读者展示了文学应该具有的镜像和发展趋向。可以看出著者试图表达写作与现实、写作与存在、写作与心灵、写作与作者、写作与写作、写作与文化的联系,给读者提供了关于文学创作的思考,体现了思想的力度和艺术的魅力。
作者简介
邹洪复,本名邹洪福,山东沂水人,曾执教于几内亚科纳克里大学孔子学院,系中华美学学会会员,现为临沂大学副教授。在《诗刊》《诗神》《诗歌报》《黄河诗报》《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美国《侨报》副刊、《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教育》《当代音乐》《音乐生活》《读书时报》等报刊发表音乐论文、文学评论六十余篇,诗歌三百余首。已出版诗集《初入人世》《蓝天无梦》《音乐之外的守望》(与冯长春合著)、散文集《思想的羽毛》等。作品入选《当代青年诗人十二家诗选》《诗刊》创刊五十周年纪念专号、《中国音乐年鉴》等数十种选本。
本书特色
《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趋向的镜像研究》一书初读似乎具有诗话特点,因为古人云:“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再次细读,就发现和感受到章节之间相互关联,论述层层推进,内在逻辑性特别强,是一部难得的关于当代文学创作和发展的理论专著。
邹洪复的这部专著是他真诚面对生活、面对文友、面对文学、面对自己的结果。可以看出,以真诚面对一切应为做人之本,亦是文学创作之根。这部专著亦是他对文学一向挚爱的结果,作者已经发表了不少文学理论或艺术理论作品,出版过诗集、散文集,也写过小说集等,可以看出,心境平实、视野开阔、理论基础厚实、对文学的理解精准是邹洪复这部专著的特色。
目录
第一章 当代诗歌概述及创作认识
第一节 当代诗歌发展概述
第二节 诗歌是人的行走和彰显
第三节 诗歌写作的方向
第二章 当代诗歌发展趋向的可能性判断
第一节 对诗歌流派的认识
第二节 挡在诗歌面前的迷障
第三节 对诗歌写作的几点思考
第四节 诗人何为?
第三章 文学、文化与创作观念探寻
第一节 生活和艺术小辩
第二节 “道”与“器”
第三节 文学与政治
第四节 艺术和真实
第五节 思维观念应该很重要
第六节 文学的现代性
第七节 小说也是一种抒情
第八节 写自己心中认为的,包括散文
第四章 对当代文学的剖析和建议
第一节 对当代文学的剖析
第二节 什么是文学创作的先锋性?
第三节 这个时代,作家何为?
第四节 写作是到思想为止
第五章 关于文学的对话
第一节 关于诗歌若干问题的现场问答
第二节 把自己活成一件可以自我演奏的乐器
第三节 搞文字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第四节 有一种写作叫自为写作
第五节 那渐远渐去的诗歌年代
……
创作篇
后记
节选
《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趋向的镜像研究》: 陈伊琳(以下简称陈):对于现代汉诗,你的印象是什么,你对现代汉语诗坛持什么样的观点和态度? 邹洪复(以下简称邹):对现代汉诗的印象:一种是中国思维和欧化句式的结合,一种是国外创作观念和中国生活的结合。第三种肯定有,可能在路上,但还不能总结。对现代汉语诗坛的观点和态度:凡坛子,必是演员待的地方,生活的模样即是诗坛的模样,它们会跟病毒一样潜移默化你,孤独自守是我的防毒面具。 陈:你怎么看当下流行的口语诗歌?你认为它的流行说明了什么诗歌问题? 邹:没觉得流行口语化写作。流行这个词跟制造有关,跟写作无关。不过,口语很容易无益于深刻表达。用口咬天,好像没那么容易。只能说所谓的口语诗歌便于初学者入门,也证明了中国人重感性,重具体,重现实和表象,诗人们的短视和理性思维的欠缺跟学识少有关。 陈:你认为写作、写诗的目的是什么,你是否为此目的写作? 邹:对于一个把写作当作内心生活的人来说,在创作中一次次地搏斗,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这样就很快乐了。如此自己跟自己玩耍一生,难道不幸福吗?在诗歌崎岖的路上自然攀升,走走停停,确是很有乐趣,而这乐趣是浸在自在甜蜜之中的。 陈:你如何定位诗歌和人、和人的身体、和人的生活的关系? 邹:回答同上。 陈:请对诗歌的写作方法、技巧、素材、定位等下一个你自己的定义吧? 邹:把自己活成一件可以自我演奏的乐器就可以了。 陈:你写诗的真实动机、鼓励你写下去的动力和你写作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邹:没有动机,写作就是春风吹又生吧,很自然。写作如果需要鼓励,那还写它干吗?发表或在网站上贴文章,只是想寻找一份认同感,这可能是人不甘寂寞的天性。认同者多了自己就挺得意,少认同者就想自己提帖子,寻找同志,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了。爱慕虚荣也是人的天性。写作的终极意义也许就是写不动的时候,可以读读从前自己写的作品。 陈:如何看待网络诗歌、网络写作,你认为网络给诗歌带来了什么? 邹:网络带来了方便、平等和自由交流。如此便捷的信息、共享的环境和速度,可以更快促进诗歌创作的整体提升。但应该警惕网络更容易使写作主体泯灭了自己,被网络吞噬,成了漂流物。 陈:诗歌有无责任,诗人有无责任,具体是什么? 邹:诗歌能有什么责任呢?至于诗人,只要人类还存在就需要责任,没办法,人性使然,环境使然。但写作忠于自己内心还是最重要的。 陈:你认为汉语诗歌当前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你如看待这种现象? 邹:感觉当前诗歌创作正在依次或者平行经历着“语言一器官一身体一思想”。或许诗人们正走在原创理性和成熟的路上吧。蒙塔莱说,诗歌是希望的请帖,依靠它就可以到达如花似锦的彼岸。 陈:你是否关注国际视野的诗歌创作,你认为汉诗和外来诗的差异是什么? 邹:肯定要了解一些,我们的差距很大,无论是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甚至对诗歌的理解也是不一样。汉诗和外来诗的差异首先在诗人生活的系统不同,各自的教育背景和体制不同。 陈:你如何看待当下纷纭的诗歌流派? 邹:很好啊,庸俗的快乐也不错,虽然我一直是漠视的样子。单打时间久了也会枯燥,混打几次也不错。 陈:你怎么看待诗歌写作的难度问题,你认为诗歌的创作和什么紧密相关? 邹:蚕吐丝跟蜘蛛吐丝,鸡下蛋跟乌龟下蛋,似乎用有无难度来衡量不大确切。诗歌的创作只能跟我紧密相关,且是必需,而目前,我还达不到纵情无我的境界。 陈:列举你所认为的有影响的、对汉诗有所建树的十位诗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