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高伟
页数:220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1904334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当代杂技漫评》是多篇文章的合集。汇集了作者多年来发表在各类媒体上的评论文章与理论文章。其中有对事业发展的论说,有对创作现象的分析、有对作品的评论,也有对杂技理论的阐发等。是《中国杂技文丛》十部书稿之一。 在编排上大致分为评论类的文章、研讨会的发言和授课讲稿,以及人物采访短文。作者在工作中坚持观察和思考,并且记录下来自己的观点。这种习惯促成了本书的内容,作者认为杂技作品要想成为一部有价值的文艺作品,除了杂技本体的技巧之外,还应该在艺术审美人文层面有所开拓。
作者简介
高伟,《杂技与魔术》杂志主编、编审。原中国文联杂技艺术中心副主任。是中国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杂技家协会理事、中国杂技家协会权益保护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杂技家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国杂技金菊奖评委。曾编撰图书《天天学古诗——一日一诗一画》(1997年9月出版),策划并担任执行主编,编撰了《中国杂技老艺术家传略》(两卷,2014年3月出版)、《中国杂技艺术院团发展纪略》(三卷,2017年11月出版);发表影视、杂技评论、访谈等文章数十万字,见诸光明网、《中国文艺评论》《中国艺术报》《电影艺术》《当代电视》《杂技与魔术》等媒体。论文《中国情节性杂技创作与现代转型》获得2016年首届中国评论家协会论文推优“啄木鸟”杯。
目录
杂技理论的繁荣景象与深层脉络
——新中国成立以来杂技理论发展回顾
新时代召唤杂技理论加快发展步伐
现代杂技的审美意蕴
改革开放,中国杂技的辉煌变奏
——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中国杂技
融合新媒体,打造新媒介环境下的杂技评论平台
越剧跨界创作的一次成功实践
——跨界魔幻剧《倩女幽魂》观后
一纸动物运输证换来10年刑期
深刻领会讲话精神,让杂技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坚持导向,遵循规律,努力搭建杂技文化传播平台
刍议向太阳马戏团学什么
中国情节性杂技创作与现代转型
探索杂技版权保护与版权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观第五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有感
杂技节目的三个维度
杂技创作新趋向:有审美意味的杂技
——华北五省区市杂技新人新作展演观后
略谈对我国魔术表演的看法
2012年中国杂技发展综述
2012年杂技剧创作的新突破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繁荣中国杂技
杂技维权的难点、困惑与应对策略
支点的改变创新了一个节目
——观美国火鸟公司的《柔术》有感
探讨杂技发展的新空间
——记“金奖杂技节目展演专家论坛”
杂技维权的迫切要求
空竹的魅力
民间杂技发展的启示
——写在2005年中国民间杂技采风研讨活动之后
凝固的历史流动的技艺
——在“流动的技艺——运河文化背景中杂技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遇见·哈尔滨》:多维跨界的创新之作
——在“中国冰雪文化旅游演艺创新交流研讨会”上的发言
魔术的发展:继承传统衔接当代
——在第七届中国·宝丰魔术节魔术论坛上的发言
杂技的创新创作应更多关注现实生活
——在第九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杂技比赛“’呈现精彩·服务人民’杂技创新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
杂技探微
——在河北艺术研究所举办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杂技评论培训班”上的授课讲稿(节选)
平凡生命中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在影片《绝技情缘之艺魂》研讨会上的发言
杂技同质化困局破解之一途
——提交给“北京杂技的古都风韵和时代风貌”研讨会的发言稿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在第三届北京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南北魔术之道:魔术的传承与时代”研讨会上的发言
杂技理论研究现状与缺失
——在湖北省杂技家协会举办的杂技理论培训班上的授课讲稿
张金贵和他的剧院
访谈阿诺德
——纪念中国杂协与挪威阿诺德马戏团合作20周年
文艺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记著名魔术师边玉宽
长风破浪会有时
——访濮阳杂技艺术团团长任学震
面向基层百姓展示大篷风采
——访项城越野杂技马戏团团长余帅
在马来西亚的日子
——再记著名魔术师边玉宽
痴迷魔术
——访连云港魔术杂技团团长汪其魔
——新中国成立以来杂技理论发展回顾
新时代召唤杂技理论加快发展步伐
现代杂技的审美意蕴
改革开放,中国杂技的辉煌变奏
——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中国杂技
融合新媒体,打造新媒介环境下的杂技评论平台
越剧跨界创作的一次成功实践
——跨界魔幻剧《倩女幽魂》观后
一纸动物运输证换来10年刑期
深刻领会讲话精神,让杂技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坚持导向,遵循规律,努力搭建杂技文化传播平台
刍议向太阳马戏团学什么
中国情节性杂技创作与现代转型
探索杂技版权保护与版权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观第五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有感
杂技节目的三个维度
杂技创作新趋向:有审美意味的杂技
——华北五省区市杂技新人新作展演观后
略谈对我国魔术表演的看法
2012年中国杂技发展综述
2012年杂技剧创作的新突破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繁荣中国杂技
杂技维权的难点、困惑与应对策略
支点的改变创新了一个节目
——观美国火鸟公司的《柔术》有感
探讨杂技发展的新空间
——记“金奖杂技节目展演专家论坛”
杂技维权的迫切要求
空竹的魅力
民间杂技发展的启示
——写在2005年中国民间杂技采风研讨活动之后
凝固的历史流动的技艺
——在“流动的技艺——运河文化背景中杂技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遇见·哈尔滨》:多维跨界的创新之作
——在“中国冰雪文化旅游演艺创新交流研讨会”上的发言
魔术的发展:继承传统衔接当代
——在第七届中国·宝丰魔术节魔术论坛上的发言
杂技的创新创作应更多关注现实生活
——在第九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杂技比赛“’呈现精彩·服务人民’杂技创新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
杂技探微
——在河北艺术研究所举办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杂技评论培训班”上的授课讲稿(节选)
平凡生命中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在影片《绝技情缘之艺魂》研讨会上的发言
杂技同质化困局破解之一途
——提交给“北京杂技的古都风韵和时代风貌”研讨会的发言稿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在第三届北京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南北魔术之道:魔术的传承与时代”研讨会上的发言
杂技理论研究现状与缺失
——在湖北省杂技家协会举办的杂技理论培训班上的授课讲稿
张金贵和他的剧院
访谈阿诺德
——纪念中国杂协与挪威阿诺德马戏团合作20周年
文艺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记著名魔术师边玉宽
长风破浪会有时
——访濮阳杂技艺术团团长任学震
面向基层百姓展示大篷风采
——访项城越野杂技马戏团团长余帅
在马来西亚的日子
——再记著名魔术师边玉宽
痴迷魔术
——访连云港魔术杂技团团长汪其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