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能源安全研究中心[
页数:370页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195037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分析了近年来国际能源转型总体态势及可再生能源、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前景, 重点关注美国、欧洲、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能源转型概况, 梳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传统能源清洁利用、碳市场培育等方面的成就与问题, 并探索相关对策思路。
作者简介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要从事能源安全、能源外交和国际能源政治等问题研究。先后完成多项省部及国最级课题,出版了《全球能源大棋局》《新能源观:从“战场”到“市场”的国际能源政治》等多部专著,中心研究人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该中心与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有合作交流,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智库联盟成员。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综合篇
第一章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
第一节发展历程()
第二节当前现状()
第三节未来前景()
第二章世界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
第一节煤炭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第二节主要国家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利用的做法()
第三节煤炭清洁利用的进展()
第四节石油的清洁利用()
第三章世界能源互联网发展态势()
第一节能源互联网概念()
第二节能源互联网关键问题()
第三节主要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概况()
第四章全球气候治理与国际能源转型()
第一节新一轮能源转型与气候治理进程的联系与相关性()
第二节第三次能源转型与全球气候治理互动机制()
第三节气候治理新阶段下的能源转型进程()第五章能源转型对国际能源政治的影响()
第一节国际能源政治的历史演变及特点()
第二节新一轮能源转型发挥影响的途径()
第三节影响效应()
第四节案例介绍()
第六章能源转型与经济全球化()
第一节历史回顾()
第二节本次能源转型的独特之处()
第三节能源转型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度嬗变()
第四节逆全球化中的能源因素()
第五节未来展望()
第二部分地区篇
第七章美国能源转型()
第一节美国能源转型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美国能源转型政策:从奥巴马到特朗普()
第三节转型进展()
第四节低碳转型前景暂遇波折但不会逆转()
第八章欧盟能源转型问题及前景()
第一节历程及现状()
第二节政策框架演变()
第三节主要进展()
第四节主要国家的能源转型()
第五节欧盟能源转型的前景()
第九章俄罗斯对能源转型的认知与对策()
第一节背景与认知:优势与隐忧并存()
第二节可再生能源发展:特征与现状()
第三节低碳经济:道阻且长()
第四节数字化:能源行业的新焦点()
第十章日本能源新战略与能源转型()
第一节能源转型历程及当前主要政策方针()
第二节各主要能源的政策动向()
第三节日本能源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政策展望()
第十一章印度能源转型概况及前景()
第一节新能源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能源转型政策()
第三节能源转型动因()
第四节前景及制约因素()
第十二章中东能源转型的态势与走向()
第一节积极发展清洁能源()
第二节传统能源产业加快转型与升级()
第三节问题及前景()
第十三章拉美国家能源转型特点及前景()
第一节基本情况和特点()
第二节能源转型的动因()
第三节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第十四章非洲能源发展与转型()
第一节能源利用现状()
第二节能源发展与转型进程()
第三节主要国家清洁能源发展概况()
第四节能源转型的特征及趋势()
第五节能源转型的意义()
第三部分中国篇
第十五章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一节发展历程()
第二节发展现状()
第三节发展趋势()
第十六章中国传统能源产业的转型与应对()
第一节传统能源清洁利用体系逐步成形()
第二节煤炭业的清洁开采与利用()
第三节石油石化和汽车产业清洁化发展()
第十七章中国能源互联网发展概况()
第一节建设能源互联网的意义()
第二节能源互联网发展政策框架()
第三节能源互联网建设基础与实践()
第四节存在问题及对策()
第十八章中国碳市场建设进展()
第一节碳市场建立的背景及进程()
第二节试点碳市场的建设情况()
第三节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情况()
第四节碳市场对能源转型的影响()
节选
国际能源大转型:机遇与挑战前言前言
近年来,能源转型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世界主要国家把清洁能源发展与利用作为本国能源转型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可再生能源在很多国家得到快速发展,英国、法国、德国等纷纷提出在2030年或2040年要禁售燃油汽车。目前,世界上超过100个国家已经制定了新能源扶持政策,60多个国家明确设定了可再生能源占终端能源比重目标。特朗普上台后逆势而动,大力发展传统化石能源,成为国际能源清洁发展的不和谐音。但总体看,尽管存在类似特朗普能源新政等政策风险及成本、技术等方面的挑战,国际能源转型持续推进的大趋势仍不可逆转。
低碳化是当前国际能源转型的核心。一方面,主体能源加速由化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从化石能源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从高碳向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持续增长,可再生能源进入快速增长期,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储能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总体上,可再生能源增长显著快于化石能源,未来世界新增能源需求将主要由可再生能源满足。另一方面,传统的化石能源随着煤炭清洁利用、碳捕捉、气代煤等领域的发展而继续低碳化和清洁化。
在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能源电气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趋势显著增强。可再生能源及核能快速发展以及燃油车禁售推动下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等,都将进一步加速能源结构的再电气化。电力和油气行业增长出现此消彼长的趋势性变化,电力有望成为未来能源的主导,2016年全球电力行业的投资超过了油气行业的投资。随着数字经济浪潮的蓬勃兴起,能源行业也将出现数字化转型。伴随着分布式能源技术的发展,能源系统加速由集中能源时代转向综合能源时代,现代能源产业更加集约和互联,更加智能和高效。
当前,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在积极推进能源转型实践,向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转型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在能源转型过程当中,发达国家在技术等方面相对领先,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更高。尽管特朗普能源新政出现某种倒退,欧洲面临新能源补贴削减等挑战,但总体来讲,发达国家在国际能源转型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后发优势较为明显。一些产油国也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沙特、阿联酋等。石油公司也在逐渐向全方位的能源公司转型,壳牌等国际知名石油公司加紧布局新能源业务。
由传统化石能源向低碳、清洁能源的转型是国际政治经济、气候变化、技术进步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能源转型的推进也将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全球气候治理和国际能源地缘政治等带来诸多影响。能源结构调整将使化石能源及相关因素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与化石能源相关的资源禀赋、大型油气公司和交易定价场所的影响随之削弱,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等战略性能源航道的作用将有所下降。在油价低迷等因素影响下,俄罗斯、沙特、卡塔尔、土库曼斯坦、尼日利亚等对能源财政依赖严重的国家可能出现财政危机,委内瑞拉、伊拉克、伊朗、阿尔及利亚等国可能出现更加严重的政治动荡,局部地缘政治危机概率增大。
能源转型是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发展前景乐观,但是路程还很长,挑战还很多。除了本身技术、环保等问题外,还有很多其他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虽满足低碳要求,但总体上属于低密度能源,并不符合国际能源密度越来越高的历史发展大趋势。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未来能源需求还将大幅度增加。在积极探讨新型的低碳、高能量、资源充足、技术可控的能源类型的同时,当前能源科技攻关重点应着眼于能源储存和转换技术的重大突破,高密度储能设备有望发挥与当年的蒸汽机、内燃机类似的作用。
国际能源转型快速推进的大趋势下,围绕化石能源制定的传统能源发展战略将逐渐失去现实基础,各国的能源安全理念也将出现相应的调整。以前人们谈得比较多的是油气供应安全,未来应该是一个立体的、多元的能源安全概念,不仅要关注油气,也要关注电力和可再生能源等,由注重供应安全转向关注使用安全、需求安全及综合安全。以前世界能源的主题主要是能源博弈和地缘政治,未来更多的将是可持续发展和合作,能源的战略属性显著下降。而再电气化的持续推进,特别是能源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将使网络安全成为能源安全重要的组成部分。
就中国而言,近年来在能源转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成为世界的引领者。中国政府提出科学发展、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绿色发展的中国梦”等理念,低碳经济从高端概念演变成全社会的行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新能源汽车、工业节能、低碳建筑等领域都得到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能源与环境治理机制的不断创新,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绿色经济的领跑者和全球“智慧能源”的先行者。
不过,中国的能源转型仍然任重道远,仍面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偏高和空气污染等诸多挑战,不仅清洁能源占比仍明显低于西方国家,在能源体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我们的能源安全观相对滞后,以前过多担心石油短缺,不得不过多强调能源的战略属性,甚至把它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们把一些该由市场解决的问题提升到国家安全层面,导致对市场改革的顾虑及措施推出的滞后。就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思路而言,我们在能源转型方面应大力推动市场化和能源体制改革,推进碳交易市场和能源互联网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一部分 综合篇第一章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第一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