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国家社科基金丛书:回归与超越—回流农民工的社会作用研究

封面

作者:刘玉侠 鲁文 著

页数:38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01022443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研究成果按照这样的研究技术路线展开:理论分析——研究问题——回流动因与回流农民工的乡村参与和角色认知分析——通过过程与事件的调查确认回流农民工的社会作用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理论提炼以及对策建议。一个是确认什么样的农民工回流农村;二是,探讨农民工回流对农村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价值;三是,从政策上如何更好地支持回流农民工在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四是对现有理论进行检验和创新。本研究通过对农民工回流的动因以及村庄原来的经济条件、文化传统、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等因素的深度调查和分析,探讨回流农民工在农村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从中寻找更好发挥回流农民工的社会作用的理论和政策依据。

作者简介

刘玉侠,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温州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温州市杰出人才,温州市551人才,温州市“四个一批”人才,温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温州市高水平创新团队带头人,温州大学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主持相关课题15项,已有14项结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1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回流农民工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1项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农业转移人口的再城镇化研究》。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4项,其中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2项。主持并完成市厅级课题9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最论文6篇,一级论文6篇,发表在《人民日报》理论版的大篇幅文章《分层分批推进农民市民化》引起较大反响,“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20多家网站进行了转载。独立撰写研究报告3份,被省领导肯定性批示或得到农业厅采纳。研究成果3次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研成果奖。其中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另获得市厅级科研成果奖9次。

目录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问题聚焦
第四节 研究设计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理论基础
第二节 基于理论研究的思考
第三节 理论分析框架构建
第三章 谁是回流农民工
第一节 基础概念:农民工与回流农民工
第二节 调查研究设计
第三节 回流农民工特征
第四章 回流农民工的外出经历
第一节 农民工进城
第二节 农民工进城后的职业选择与变动
第三节 农民工的城市维权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农民工的回流
第一节 个人的发展需要
第二节 家庭的责任召唤
第三节 生存的无奈选择
第四节 故乡的眷恋与期盼
第五节 农民工的回流与城镇化、农村发展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回流农民工的社会参与
第一节 回流农民工社会参与现状
第二节 回流农民工社会参与的多维比照
第三节 回流农民工社会参与影响因素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回流农民工的政治参与
第一节 政治参与背景
第二节 政治参与内涵与回流农民工政治参与意义
第三节 回流农民工政治参与现状与比较分析
第四节 村治精英的互动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回流农民工的经济参与
第一节 经济参与概况
第二节 赋闲:个人与家庭的双重抉择
第三节 务农:多数人的选择
第四节 打零工:工商业元素的输入与乡村发展的融合
第五节 创业:少数人的成功
第六节 回流农民工的创业绩效
第七节 小结
第九章 回流农民工的身份重构
第一节 复杂的乡村舆论场
第二节 回流农民工的行动实践与角色构建
第三节 回流农民工的他人评价
第四节 现代化背景下乡村舆论场的再造
第五节 小结
第十章 总结、讨论与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国家社科基金丛书:回归与超越—回流农民工的社会作用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0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