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殷海光
页数:296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2221887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逻辑新引》是一本逻辑启蒙的经典读物。全书就逻辑学的的内容进行对话式问答,就像是课堂实录,没有艰深的语言,面目很亲切。内容是实实在在的干货,从根本上、从学理上讲解逻辑学的知识体系和思考方式。书中针对逻辑学中的每一命题、每一推理,都举有例证,清晰易懂,同时注重严格的推论训练和逻辑的应用功能,使人们对逻辑这门看似枯燥的学问,在清新有趣的例证中得到真正的理解。同时,能够让人们的思维得到训练,养成对是非正误的敏锐判断力,从而更加理性和独立地思考。
作者简介
殷海光(1919—1969),原名殷福生,湖北黄冈人。中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1938 年考入西南联大,师从金岳霖教授。曾任教于金陵大学、台湾大学等,他是李敖、林毓生、陈鼓应等知名学者的老师,影响了包括龙应台、柏杨、董桥等在内的一代文化名人。殷海光毕生致力于逻辑学的普及与推广,代表著作有《逻辑新引》《中国文化的展望》等,另撰有大量论文、时评、书评、随笔、译文等。
本书特色
★殷海光教授13年间3次修订,只为让逻辑学轻松有趣,零基础也能快速掌握
★以香港亚洲社1955年版为底本,新增多处注释,每章总结提要,无障碍阅读
★训练严密思维,精确辨识生活中的逻辑谬误,有效避免思维陷阱,提升思考力
目录
第二次 真假与对错
第三次 推论是什么?
第四次 选取推论
第五次 条件推论
第六次 二难式
第七次 语句和类
第八次 位换和质换
第九次 对待关系
第十次 三段式
第十一次 续兰段式
第十二次 变式
第十三次 关系
第十四次 关于思想三律
第十五次 语意界说
第十六次 分类与归类
第十七次 诡论
第十八次 科学方法
第十九次 种种谬误
第二十次 余话
节选
节选自第一章《逻辑的用处》 “逻辑对于人生的用处,也是比较间接的,但间接的学问,若是没有,则直接的学问无由成立。例如,没有数学,我们想象不出物理学怎样建立得起来;同样,没有现代逻辑的技术训练,思维毫无把握,弄哲学也就难免走入畸途歧径。……” 吴先生抽了一口烟,继续说道:“就我数十年所体会到的种种,从浅处说吧!究习逻辑学的人,久而久之,可能得到一点习惯,就是知道有意地避免在思想历程中的种种心理情形对于思维的不良影响。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吴先生的嗓子渐渐提高了,“人类在思想的时候,多少免不了会受到种种心理情形的影响。受这些心理情形的影响,并不一定可以得到正确的思想结果:它有时固然可以使我们碰到正确的思想结果,然而碰不到的时候恐怕更多。” “这一类的心理情形真是太多了!我现在只列举几种常见的吧!第一,我要特别举出成见。成见是一种最足以妨害正确
思维的心理情形。”老教授严肃地说,“譬如一个人早先听惯了某种言论,或者看惯了某种书报,他接受了这些东西,便不自觉地以此为他自己的知识,或是形成了一种先入为主之见。以后他听了别的言论,或是看到别的书报,便不自觉地以他先前听惯了的言论,或是看惯了的书报,作为他评判是非的标准。假若别的言论或书报与他先前听惯了的言论,或是看惯了的书报相合,那么他便欣然色喜,点首称善。假如不相合的话,那么便很难接受;火气大的人甚至会痛加诋毁。至于他所听惯了的言论和看惯了的书报究竟是否正确,别的言论或书报究竟是否正确,那就很少加以考虑了。 “不要说平常的人吧!就是科学家也难免如此。科学家主张某种学说,久而久之,便也很容易不自觉地固执那种学说,
以为那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有新起的学说与之相反,往往不仔细考虑,横加反对。例如,二十世纪初叶,好像是一九○二年吧!索迪倡原子蜕变学说,当时的科学家,闻所未闻,群起揶揄非笑。在心理学方面华生倡科学的心理学、反心灵论,这种学说和当时盛行的麦独孤的主张大相抵触。麦独孤听了很不顺耳,于是讥讽他、嘲笑他,写文章攻击他。这类的情形在科学史上多着哩!我不过随便列举一二罢了!” “怎样免除成见呢?”王蕴理插嘴问道。 “很难!很难!”老教授皱皱眉头,“第一,要有反省的精神。时时反省,看看自己的思想结果和知识是不是有错误。第二,要有服从真理的精神。你们知道印度中古时代的情形吗?印度那时学术很发达,派别有百余家之多,真是诸子百家,异说争鸣。当时,印度的学者常常互相辩难,可是,在他们辩难之先,往往表示:我若失败了,立刻皈依你做弟子,或者自杀以报。辩论以后,那失败的一方面,便这样实行,没有强辩,也没有遁辞,这种精神,非常可佩。但是,这种精神,谈谈是很容易的,实行可就不容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