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飞雪情著
页数:222页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1438724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李煜的诗词传记, 作者用极其感性的笔触描写了李煜一生那不可比拟的江山美人传奇。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有“一代词宗”、“词中之帝”之称。他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 书诗文均有一定造诣, 尤以词的成就被千古传诵。李煜的词, 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 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 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 风格鲜明, 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 含意深沉, 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 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本书以李煜的人生为主线, 全书辅以李煜人生各个时期的作品, 并做解析, 故事中有人生、有意境和远方, 非常适合大众阅读。
作者简介
飞雪情,又名蝶衣,本名胡荣华。
作家编剧,创作作品700多万字,是多个文学网站大神级作家。
已出版《诡谷符文》《盗墓空间》《此情无计可消除》等畅销作品。
本书特色
叶嘉莹——李后主是以破国亡家的经历,换来这几首好词。写得好的,都是用生命的苦难换回来的。
王国维——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沈谦——男有李后主,女有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胡应麟——后主一目重童子,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
卓人月——后主,李易安直是词中之妖。恨二李不相逢。
目录
第一章 事与愿违宜泯泯
第一节 红日已高三丈透 /
第二节 浪花有意千里雪 /
第三节 愁恨年年长相似 /
第四节 向人微露丁香颗 /
第五节 欲寻陈迹怅人非 /
第六节 看花莫待花枝老 /
第二章 桃柳依依春暗度
第一节 晚妆初了明肌雪 /
第二节 铜簧韵脆锵寒竹 /
第三节 盈盈相看无限情 /
第四节 花明月暗笼轻雾 /
第五节 一寸相思千万绪 /
第六节 到处芳魂感旧游 /
第三章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一节 秦楼不见吹箫女 /
第二节 梦回芳草思依依 /
第三节 留连光景惜朱颜 /
第四节 离恨恰如春草 /
第五节 辘轳金井梧桐晚 /
第四章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第一节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
第二节 无言独上西楼 /
第三节 教坊犹奏别离歌 /
第四节 三十年来梦一场 /
第五节 不放双眉时暂开 /
第五章 梦里不知身是客
第一节 算来一梦浮生 /
第二节 芦花深处泊孤舟 /
第三节 风回小院庭芜绿 /
第四节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第五节 梦里不知身是客 /
第六节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第七节 一江春水向东流 /
节选
第一节 红日已高三丈透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借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之事,来描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时光斗转星移,眼前的画面仿若回到了那年金陵的繁华之中,那人长身玉立,如芝兰玉树一般,着一袭白色的衣衫,轻抚垂在胸前的一缕黑发,痴吟着:“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而他身后是纷飞的战火,是国破家亡的凄楚,是臣服于人下的苦楚,是身在异乡为异客的离愁,这些种种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瑰丽的历史画卷。
他时而是一代词宗,时而又是南唐后主,在这样截然不同的角色转换中,或许他自己都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诗人还是君王。
如若生命可以重来,或许他只想做个诗人,每日有红袖相伴,吟诗赏画,安然到老。但命运仿若与他开了一个玩笑,虽给了他倾世的才华,却也给了他一世的颠沛流离。 那一年正是七月,古城金陵梧桐飞絮,细雨沁润透了莫愁湖娇嫩的荷花,秦淮河像凝脂一样碧绿,悠悠淮水阅尽千年的兴衰。
金陵作为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此时已经是八街九陌,软红十丈,行人车马往来不绝。
南唐升元元年(937),李昪废黜杨溥,自立为帝,建立了南唐,并封李璟为吴王。
李璟,字伯玉,初名景通,南唐烈祖李昪的长子,母亲是元敬皇后宋氏。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说,生为李昪正妻宋氏所生,同时又是长子的李璟必定是日后南唐王朝名正言顺的继承者。
这一日是七月初七,是传统的七夕节,亦是乞巧节,吴王李璟府内灯火通明,王府中人因为一个漂亮的男婴降生而欢天喜地地忙碌着。
他就是吴王李璟的第六个儿子,也是后来的后主李煜。
吴王李璟自幼机敏聪慧,非常喜好读书,也多才多艺。他的词情感真挚,风格迥异,不用华丽词汇雕琢,亦能绽放华光溢彩,比如“小楼吹彻玉笙寒”就是流芳千古的佳句。
李煜便出生在这样一个身份显赫的富贵之家,打小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自幼饱读诗书,爱墨成痴。
我们不难从李煜身上看见李璟的影子,可见李璟对李煜的一生影响颇深。 当一个人的灵魂被诗文华丽的辞藻所注入的时候,他也就拥有了一双不一样的眼睛。诗人能通过诗句看到这世间最纯净的悲欢离合,亦能通过诗句表达自己心中那些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
当李璟在诗词瑰丽的辞藻中畅游的时候,他发现这些有着严格平仄对仗要求的格律诗歌,太过刻板和约束,让他很难施展自己的才华。而那些供人传唱,可以谱曲歌唱的词,因其随意性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虽然从广义上说,词属于中国古代诗词的一种,但词又与诗是截然不同的。词中所表达的洒脱与不羁,更易让人抒发心中的感怀,而词句的参差错落又是古体诗所欠缺的。
词,原本始于南梁,逐渐在唐代形成了气候,在五代十国的时候飞速发展了起来,到了宋朝的时候便已经达到了顶峰。
简单来说,词,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通常喜欢文学之人亦会热爱音乐。而词在当时来说,就是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体。当时的贵族以此为乐,写完词之后马上谱曲,并让府中的歌姬表演传唱。
这些歌姬们舞动如清风拂柳一般的水袖,媚眼如丝,轻启朱唇缓缓吟唱,把女子独有之美融进了这些歌词里面,怎么不让聆听之人沉醉?
或许正是如此,李璟才会如痴如狂地热爱着这些可以谱曲演唱的词。而李璟这份狂热也在年幼的李煜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在日复一日的潜移默化当中,这些瑰丽的诗词逐渐融进了李煜的骨血,变成了一抹浓得化不开的墨香,伴随着李煜这位千古词帝走完了漫长又颠沛流离的一生。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火红的日头已经快升到最高处了,透过厚重的帘幕一直照进宫内,歌舞狂欢一直从昨夜延续到现在还没有结束。
窈窕的宫女们鱼贯而入,挨个把金炉中即将燃尽的檀香重新续上。这些宫女身姿柔美,莲步轻盈,是不会把铺在地面上的红色锦缎弄皱的。
场中美丽的舞者还在不知疲倦地酣舞,她脚步踉跄着,发髻上的金钗倾斜着也不自知,还在来回摆动着摇曳的舞步。
一定是昨夜的美酒让她贪杯,所以直到此时她还依然在沉醉,她借拈花一笑间想让自己清醒过来,但花香夹杂着酒香却越发地让她沉醉了起来。
瞧她脸颊绯红,垂眸嗅花时的面容真的是很美,就如贵妃醉酒时的情景一样美。
你看她虽然酒醉未醒,但还记挂着宫殿里隐隐传来的锦瑟和鸣声。此时,她正闭着眼睛静听这美妙的音乐声,让人都不敢大声喧哗,生怕把她从这份美好中惊醒过来。
这首《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是李煜早期的作品,金炉香兽、红锦地衣、美酒佳人、笙歌燕舞,这首词中处处流露出身在帝王家的奢华迤逦的享乐生活。
红日已高,诗人不想着去上朝处理国家大事,却依然沉醉于歌舞未歇中。富丽堂皇的宫中依然轻歌曼舞,通宵达旦地享乐,这种淫靡荒唐的生活早已日积月累地沁入诗人的风骨里。
枕边美人香,口中美酒醇,笔尖描写着千古风流事,这世间才子皆多情,而眼前的一切想来是俗世众人毕生所追求的幸事。
而这些,李煜从一出生便轻易就得到了,他亦沉溺在这份浓稠的红尘之中不愿意清醒。
许是这份奢华太过于瑰丽,才让诗人沉醉于此,乐此不疲,以至于后来李煜成为亡国之君,阶下之囚,也皆是由此而来吧! 有许多人说,李煜对于继承帝位也许并非他所愿,如果可以选择的话,相信他更愿意做一个逍遥快乐的富家公子,每日与诗词美酒相伴,在佳人的盈盈一袖间安然度过一生,岂不美哉?
但身在帝王家,在享受了这世间极致的奢华的同时,也注定了要承担这样一份无法逃避的千斤重担。或许从登上帝位那一刻开始,便已经注定了他悲剧的一生吧!
倘若他只是那个流连在人间的富贵公子,才情绝世,如谪仙一般的玉树芝兰,一举一动都有着动人心魄的诱惑,微风掀起他轻尘未染的衣袂,猎猎作响,不曾开口便已经是一幅绝美的画卷。
这样之人,应值得拥有人间一段完美的千古佳话吧!
然,世事无常,谁又曾想,冥冥之中命运早已为他安排了吊诡的人生。它让一代词宗坐上了皇位,又让他变成了囚徒。
命运与他开了一个极大的玩笑,先让他尝尽了人间的富贵,再让他尝尽了人间的苦楚。许是只有这样,才不会让他白来人间一场。
“天教心愿与身违。”他心中所有的不愿,化作了笔尖下短短的一行字,这其间的辛酸苦楚又该与谁去诉说呢?
“天教心愿与身违。”此一句用在李煜其父吴王李璟身上亦如是。
那一日,正当唐烈祖李昪因为皇位继承人忧心不已的时候,忽然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看到一条金色的巨龙一直飞到了大殿内。他感觉这个梦像在预示着什么,便着人前往大殿查看。
大殿里毫无异样,只有李昪的长子李璟聚精会神地仰望着大殿里的雕梁画栋。
也正是这样一个离奇又荒唐的梦境决定了李璟与李煜的命运,亦决定了南唐离奇的国运。
升元七年(943)李昪去世,太子李璟继位。这时的李煜离皇位遥不可及,所以他不用似其他皇子那般终日为了太子的宝座而忧心。
他得以无忧无虑地长大,在富贵优渥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畅游在丰富的书籍之中,寻找着他心中向往的文字王国。
李璟即位以后,对诗词依然拥有强烈的喜好,那些瑰丽的文字就似有魔力一般令他为之沉醉、着迷。
在诗词方面,李璟绝对是个才华横溢之人,在国事上却显得太过平庸与理想化。
因为自身热爱诗词的缘故,李璟特别重视那些有才华之人,所以他身边围绕的也都是有才华之人,哪怕有些人空有才名,实则德行亏损,他也不以为意。
也正因为此,这些宵小之辈对上曲意逢迎,对下横眉冷对,在朝中拉帮结派彼此倾轧,把好好一个朝堂闹得鸡犬不宁。
若是可以选择的话,李璟更愿意做他那个逍遥快活的吴王,终日与书香文字为伴,在诗词的海洋里寻找着自己的快乐。
想来李煜亦是如此,“天教心愿与身违”。然他们二人都有着相同的命运,谁也没有能力改变,只能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哪怕前面早已是一片腥风血雨。
虽然李璟并没有做亡国之君,但国家在他的管理之下早已风雨飘摇,危机四伏。
等李煜接过这千疮百孔的江山时,南唐这艘巨船已经向着灭亡的方向驶去了。
但“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这种奢靡的享乐已经融进了李煜的骨血里,让他甘之如饴,哪怕如饮鸩止渴也不以为意。
佳人在旁,美酒歌舞,锦衣玉食,管它什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今朝有酒,便今朝醉。
面对此情此景,李煜只觉得世事安好,如此便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