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勇立潮头—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集

封面

作者:聂强,张铁力主编

页数:163页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892330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37位成功创业者, 都经历过创业初期的艰难和困惑, 但是他们能够坚持初心, 勇往直前, 最终也都见证了历经风雨后的灿烂彩虹, 因此, 他们的创业经历与实践, 必将给接受创业教育的大学生以深深的启迪。

目录

修一颗匠心 工匠篇
1.躬身职教,国家级重点专业领头人的研学之路(陈良)
2.“全国技术能手”感悟工匠精神:第一要义是坚持(田钭)
3.精雕细琢,汽车发动机工艺大师实力诠释工匠精神(王艳朋)
4.深耕汽摩领域,专注成就专业(陈卫东)

择一处风景职场篇
1.扎根基层,知识是最好的武装(古智)
2.十年磨一剑,农家子弟逆袭销售将才(杨宇光)
3.终身学习,校学生会主席走向名企高管的成才之道(文锋)
4.天行健,女子亦自强不息(柴静)
5.穿越求职迷雾,把握机遇重迎希望曙光(胡余加)
6.梦想照进现实,一“鸣”惊人的保险精英练成记(卢凤鸣)
7.通专融合铸就造价精英,成功的“捷径”叫坚持(费咏梅)
8.优秀学干华丽转身,三尺讲台初心不改(刘奉)
9.逆商决定人生高度,机电学子变身投资理财专家(熊军)
10.把握当下,做总会发光的“金子”(刘茂)
11.笔耕不辍志愿者,不甘平庸追梦人(母永烨)
12.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方向(倪骁)
13.视就业为创业,从学生会主席到教育集团高管(吴海波)
14.致力产教融合,从名企讲师到全国技能大赛专家(胡佳)

熬一份伟大创业篇
1.“零缺陷”造就行业先驱,“虹龙”之父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陆航)
2.致知力行,把脉精准,外企高管到鏖战商海的企业家之路(文团)
3.白手起家勇闯创业之路,慧眼如炬终成商界精英(夏华建)
4.坚守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诠释深圳精神(杨雄)
5.心怀文化坚守,不喜欢做生意的生意人(汪亮华)
6.瞄准方向,争当安全设备研发销售领域“领头羊”(丁建斌)
7.勇于开拓,从创业“小白”到建材大亨(郑文博)
8.职场耕耘奋斗者,天道酬勤创业人(朱寅)
9.贫困学子演绎励志传奇,勤勉奋进终成“创业之星”(郭勇)
10.志美行厉,不甘平庸的IT互联网追梦人(王少朋)
11.屡败屡战,校园“金点子”的自主创业故事(胡文静)
12.稳扎稳打,不走寻常路的创业“怪才”(邓江荣)
13.持之以恒,“蜗牛”法则成就创业梦(杨省宏)
14.化“痛点”为创业点,“指上学车”缓解大学生学车难(黄思源)
15.“管理之星”与他的“见溪”文化(李雪源)
16.锲而不舍,从“小发明家”到创业新星(李文强)
17.“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的“发明创业家”梦(杨成兴)
18.大学生创办“东方锄禾”,做扎根生态农业的创业人(沈浩)
19.从移动代理商到高校综合服务平台打造者(罗憬)

添一抹亮色军旅篇
1.携笔从戎,大学生跆拳道冠军圆了军人梦(王贻虎)
2.退伍不褪色,军旅生涯的青春记忆(熊苏萌)
3.薪火相传军旅情,热血挥洒强军路(汪硕)

附件:重庆市普通高较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问答(部分)

节选

  《勇立潮头: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集》:  汪亮华,1995年毕业于我校前身(西南工业管理学校)财会137班,杭州农业龙头企业、著名山核桃品牌“汪记”的创立者,为我校浙江校友会会长。  “不喜欢做生意的生意人”,这是汪亮华校友在他的QQ个性签名上用的一句话。简单、朴实,却道出了他多年就业创业的艰辛,也流露出他创业成功后始终平和的心态。  汪亮华在学校学习的专业是财务会计,由于性格内向,话语不多,做事精细,干什么事情都有一股认真劲,因此他非常适合做会计工作。1991年,汪亮华以优异的成绩从浙江省临安山区考入原西南工业管理学校学习。三年里,他总是向往着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在一家大公司从事会计工作,以此报效山区农村的父母。  1995年,汪亮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分配到国有企业杭州玻璃总厂财务室,成为一名出纳员。他每天按时上班下班,一丝不苟地处理着公司的会计事务。但每当夜幕降临时,回到宿舍,他的心里总有那么一点空荡荡的感觉。难道就这样每月领着二三百元的工资,养活自己、成家立业和赡养老人吗?将来的路该如何走,日渐成为困扰他的最大难题。  1998年初春,迫于生活压力,汪亮华毅然向单位提交辞呈,来到一家在杭州做临安特产“山核桃”的加工企业,应聘做了一名销售员。丢掉当时所谓的“铁饭碗”,他既没有告诉亲朋,也不敢告诉父母,就这样独自踏上了挑战自我的征程。为何说是挑战自我呢?因为原本一个内向甚至不多说一句话的财务人,却应聘成为一家山核桃企业的销售员,可想而知,转型期的困难、压力有多大。因为没有销售经验,也不太会与人交流,刚开始的时候他四处碰壁,虽然每天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但整整4个月的时间,一笔业务也没做成。正当心灰意冷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杭州解百超市的一位部门经理,在其引荐下,顺利地签下了与杭州解百超市的销售合同。接着相继与华联超市、联华超市等杭州几家大型连锁超市达成了供货协议。直到后来,汪亮华问那位经理,当初为何会“帮”自己,她的回答让汪亮华至今记忆犹新:“第一,你的产品不错;第二,你人实在。”  经过3年的努力,汪亮华终于挖到了第一桶金,但还没来得及享受成功的喜悦,就遭受了生平最大的一次挫折。由于公司老板需要资金周转,汪亮华把3年所赚的近50万元钱全部借给了他,不料他涉及经济犯罪入狱,公司停产,一夜之间,汪亮华又回到了身无分文的状态。这个时候,他整个人跌落到了谷底,特别茫然,想过做回老本行会计,但几年销售渠道的积累,放弃又很可惜,想再做超市生意又没有资金实力,只有寻求投资小、回报快的机会。于是,他想到了开“特产专卖店”。  当年,整个杭州市都还没有类似的店,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便只能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前行。2001年11月,汪亮华终于凑足3万元,在杭州市文晖路租下一个约20平方米的门面,开了杭州市第一家临安特产专卖店,迈开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步。由于为数不多的资金在付完房租后所剩无几,店面几乎没什么像样的装修,仅靠在旧货市场淘来的一组货架,专卖店便就开始营业了。开张第一天,凡有生意上门时,汪亮华特别兴奋和激动,直到晚上关门算账,才发现总共不到500元的营业额里竟然收了200元假钞,第一天没赚反亏,这让他郁闷了好几天……不过他想,这大概就是开店的第一笔学费吧!  刚开始也是最艰苦的时候,在外面租不起房子,汪亮华就住在店里堆货的仓库里,每天起早摸黑,进货、送货等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做。有一次萧山区的客户需要60斤山核桃,为了省点车费,他骑了快2个小时的自行车给客户送过去,等送完货出来,自行车却被偷了。虽然汪亮华很努力,总想多做点生意,但现实是有时连房租都付不起,一方面是因为那时候人们的消费习惯还是喜欢进超市买东西;另一方面是由于店的知名度低,还不被人信赖。这样的状况让他感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毕竟他早已没有退路。困难促使他对门店的经营思路重新进行定位,他原以为自己的产品定价比超市便宜,自然生意就会好,但后来他才慢慢地明白除了要体现自己的优势外,更要学会创造吸引力,包括提高产品的品质、提供周到的服务、积累良好的口碑等。  新的定位、新的开始。他逐步引入临安各大知名特产品牌,在产品品质上把自己从经营没有品牌产品的低价模式,升级到了一个代理各大品牌产品的销售平台。通过销售成熟的品牌产品,建立了顾客对门店的信任基础,根据不同的消费对象,在产品层次上也更加细化,同时提出了“无理由退货”的客服原则,一系列的改进在一年之后终于收获了成效——门店开始盈利。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勇立潮头—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00218.html